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對舉

竊以針灸之道,荒蕪已久,音訛字誤,不知凡幾,欲糾斯偏,首要正誤。但中醫文獻之誤,何只針灸為然。內、難、金、傷諸經,莫不如是。每念及此,感慨叢生。每思加以校正,奈年矢躦催,歲不我待,空作玄想耳。試觀《金匱》首章,仲景以俞穴募穴,區別人身前後,故曰風中於俞(俞穴在脊背),寒中於募(募穴在胸腹),而後世抄傳竟誤「俞」為「前」,誤「募」為「暮」,而注者又依「前」、「暮」立注,豈不謬之益謬乎?
如「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索其大意,清濁、上下,浮急、表�,濕邪、霧邪,關節、肉腠,極寒、極熱,傷絡、傷經,全是對偶。所云風寒俞募者,即以表示邪中人身前後,且對照下文傷經傷絡,原文本自明白。只是後世抄寫傳訛,誤「俞」為「前」,誤「募」為「暮」。以致講解者,舌東唇西,格格難通。若一復其原,作「風中於俞,寒中於募」,則教者學者,簡捷多矣。此言有似節外之枝,但因「俞、募」二字,有關針灸穴位,不覺言長。
─針灸穴名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