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罰站

109-03-09

 予真晚上讀英語繪本心還是比較散。她媽媽教的時候就會開始吼罵,我反對這種方式。因為這樣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產生一種自己一直被否定的感覺。繼而將負面情緒與所學的事物連結,讓他徹底討厭做這件事。另外,你衝著別人吼發洩脾氣的時候,對方很難靜下心來認識自己的不足,自然的反應就是「奮起抵抗」。她能在言語上把情緒回擊回去時是頂嘴,不能頂嘴時就用消極怠工的方式,總是讓你達不到目的,讓你再次暴脾氣。你發脾氣你不爽,她沒發脾氣她沒有不爽,她勝。這是很簡單邏輯,觀察各個用發脾氣的方式教育場景,可以發現到後來小孩子對你的脾氣都是無動於衷的。上面說的用「讓你再次爆發受內傷」的黑暗心理戰術原因外,經常性的發脾氣讓他們明白,你已黔驢技窮了。發脾氣反正是你自己不爽,我只要心理夠強大可以視而不見。最多在身體遭受傷害威脅時表示一下認錯不要真的挨揍就好了。所以這種方式走到最後一般就是流於形式,走走過場。

 最好的方式是激發小孩的興趣,讓他自己有學習的動力。那麼,教這個內容的老師就必須覺得做這件事時是在享受,是一種樂趣,我帶你嗨。所以如果希望小孩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就應該找這個領域�埵酗@定成就的老師啟蒙帶入門。這「一定的成就」是指他已經過了學習這項技藝的枯燥乏味期,一定程度熟練掌握其中一定的技能,玩得轉了。也因此家長監督作業事時,就不能以不樂意的心態去應付,這是生氣之源。更好的方式是我陪你耗,跟你耗我也很舒爽享受,那麼她就會發現耗不起,時間都耗在這裡沒辦法做自己要做的事了。然後,她就會沉下心來乖乖配合,好好學習。沉下心來好好學習時,就更容易進入狀態,發現學習的樂趣了。

 理論指導於實踐,那麼在她心神渙散時怎麼讓她集中注意力學習呢?這兩天我用罰站的方式。規則如下:
1. 時間五分鐘打底。學到讓我認為注意力很不集中時就去靠牆站,站的過程中動了或者講話了,一次增加一分鐘。
2. 同次學習再次注意力不集中提醒後不能改正的,罰站時間加倍。動言仍以一分鐘計累加。
3. 作為監督的我,全神灌注,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當好戒律師的角色。
4. 反正是站,就來站樁吧。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曲膝鬆胯。

 這兩天實踐下來,予真也很配合。今天罰過兩次,第一次五分鐘,第二次動兩次說一次,十三分鐘。站的過程中呵欠連連,感覺心是有沉靜下來,後來學習效率提高,快速完成任務。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需要深度閱讀

*109-03-09*

 昨天播放張傑的視頻,批駁武漢市委書記對民眾進行感恩黨的感恩教育。內人說她不同意張傑的說法,讓我感到很震驚。內人觀點如下:
1. 對武漢肺炎疫情負有責任的武漢市委書記、湖北省委書記已經撤職。
2. 當局對疫情處理措施有效。

我回應:
1. 武漢市長接受採訪時說的很清楚,得知疫情之後已經即時向上級匯報,但是沒有得到授權不能向社會公佈。所以該負責的人並不止於武漢、湖北,那個說「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人還在當皇帝。
2. 武漢肺炎十二月八日就已明確,當局沒有迅速採取有效措施,而是拖到一月二十三日才封城,全面升級防疫措施。進而全國各省市層層加碼,以至讓人足不出戶。
3. 在這一個多月之中,當局並沒有向公眾公佈疫情真相。(當然,當局是不可能不知道真相的。第一,中共有一套完整的內參體系,不向社會公佈的方方面面,都會在內參中向領導匯報給領導參考。第二,官僚系統向上負責的機制,有問題不及時向上匯報請示以求卸責,而自己承攬一切是傻子嗎?能做到市委書記的位置上,是傻子的概率極低。)相反,當局是嚴格控制網絡言論,包括家喻戶曉的訓誡八位在親戚朋友微信群警告小心傳染病的人士。同時,電視等媒體,包括央視,不斷釋放疫情只是小範圍的,沒有「明確人傳人」的證據等等誤導資訊引導輿論。
4. 疫情全國蔓延之後,公佈的數字極不可信。如武漢市從開工的殯儀館的工作強度下的焚燒能力與官方公佈的死亡人數相差甚遠。同時醫院�媮晹陸嚙n的屍體無法及時火化。最長的時候需要等十來個小時(這是一手資訊)。而且死亡人數是確診後死亡的才統計,問題是很多人沒辦法確診後就死了,網上還有不少滅門的案例。
5. 防疫措施並不完美,但是不允許批評。比如對不帶口罩的普通人污辱打罵,問題是他們買不到口罩。同時,那些不在抗疫一線的政府機關卻可憑一張單子享有口罩的優先供應權。再如,將疑似需要觀察的病例集中在沒有隔離措施的大廳。又如對武漢藉,湖北藉,以致溫州藉的人一律隔離驅逐的舉措。已經隔離觀察確認無感染的,到其他地方時仍然不受待見等等數不勝數,但是當局並沒有對這些合理意見檢討措施以改進防疫舉措,而是封殺以致肉體消失他們(如陳秋實的失蹤已經三十一天),同時進行主旋律的輿論控制、宣傳、引導,感恩教育就是最荒唐的一例。
6. 所有以上的討論,都是基於這個事實,如果疫情在剛爆發的時候及時採取措施,那全國爆發蔓延的局面可以避免。

 以上諸詞事後整理記錄,並非原話。但是也不會積極主動給內人看。因為她的習慣,確切的說是習性,並不會追根究底尋找事情的真相原委,而是人云亦云,追隨主流意識形態,不要被視為異類。雖然「異類」有被崇拜羨慕的異類和被看不起的異類,但是顯然,她是對成為別人看不起的異類深深的恐懼佔據主導地位,而形成了不與主流意見相左的習性。當某一天主流意識型態轉變的時候,她也會跟著說相反的話。這一切的根源,我覺得是從小缺少深度閱讀帶來的深度思考。

 反省到別人頭上是本能的行為,反省到自己頭上需要勇氣和智慧。因此,一切反省他人都事情,都應該當成鏡子,照見自己的不足,作為一條戒律。那麼,我需要深度閱讀,避免沉淪在碎片化資訊的死海:
1. 社交媒體資訊每日定時半小時,包括電報、啁啾會館,微信群、朋友圈。
2. 電腦任務化開機。需要什麼目的開電腦寫下來後開機專注這件事,做完後關機。
3. 時間讓位於系統化的閱讀或著學習。專業書籍與愛好書籍四六開。即一小時半專業書籍,一小時文史類書籍打底。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