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的八股文與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象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維基百科宋朝條下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外賣小哥小區門外聚集
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醜的讓人髮指的電動車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對服務器的應用的設想
各個系統斟酌下來,好像Citrix XenServer這個虛擬桌面系統目前最需要。服務器端配置:
- Windows 11,滿足日常使用。同時配置一個系統專門用來安裝國產垃圾應用。內人公司的遠程登陸也給他配置一個系統。
- Android,個別應用隨時存取。比如,把uptodate 應用配置在這裡,就是隨時很多人可以存取,並且可以換字體,換成現在這個非常滿意的「繁媛明朝體」,有更好的閱讀體驗。以及純純寫作,這是款非常優秀的寫作應用,可惜現在沒有Android 設備。
- 黑群暉,既然有白群暉了為啥折騰黑群暉呢,就是想玩玩!
- 黑蘋果,理由同上。
改變對食物的信念
- 「食物等於愛。」不知不覺中,愛一個人的時候最關心的變成了給予好吃的食物。就像爸媽表達愛的時候,就給我好吃的,其實不可取,但是不知不覺間自己也變成這樣,沒有意識到。
- 「把食物作為犒賞。」現在把食物當成給予真、室白的獎賞,看來也不是好辦法,以後獎賞的方式要轉移到給予時間陪伴,或者精神上的,給他聽好聽的歌,陪他多長的時間玩樂。
- 「如果你在乎的人,你會提供食物給他們。」這好像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用食物來招待,不然讓人餓肚子總是過意不去,好像這個信念也不知不覺在信念裡中生根。
- 「如果有人供應你食物,你必須吃掉,否則你就失禮了。」有意思的是這個信念和前面那個互相作用,如果你吃掉了,對方就會認為提供的食物不足,覺得失禮,交相輝映。這點可以用提供量少而精緻的食物替代。下次聚餐,應該花很多時間來精細烹調一種食物,但是不多,這應該會破解食物不多不成敬意的尷尬。
- 「多多益善。」這點應該像日本人學習,電影中,他們總是吃一點點,一小碗、一小口,然後仔細品嚐他的味道。吃多了,如狼吞虎嚥似的,雖然吃的多,但品嚐不出來食物本身的美味,也體會不出來食物進到身體裡的反應,所以很容易被調味料騙過,認為化學調味製品美味。多年前曾在朋友圈發一段文字:「口慾和腹足往往沒有相關性,過份照顧口慾而忽略腹足,會造成肥胖。」(108-6-15)
- 「盤子裡留有剩菜是浪費的或表示柔弱。」這點讓身體成為垃圾桶似的。家裏人為了不浪費食物,就會端過來讓我吃光,我也吃光了,看來應該像瑞虛學習,飽了就不要吃了。以後也不要強迫他,碗裡的沒吃完也沒關係,飽了就好了。如果遇到吃一點點就飽了,但是吃很多其他的東西,那就減少其他東西的攝入。
- 「沒有甜點的一餐不夠完美。」看起來有成為信念的可能,比如飯後買一杯酸奶享受一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 「運動很無聊。」這倒不會,喜歡的運動還挺有聊的,以後多騎車。
- 「用車子表示我很成功。」看起來我沒有這個信念。
- 「我沒空吃的適當或沒空活動。」最近很少沒空吃的適當,但是沒空活動經常認為,活動運動優先級很低,應該像蔡老師學習,每天打拳的兩個小時是雷打不動的,設為每天最重要的事。很多電影裡上班族的習慣,早上跑一個小時後回家洗個澡再去上班,是個不錯的選擇。想想下雨天怎麼辦呢,得找個亭子早上起來站站樁。
- 除了吃,還有更多好玩的事。其實從食物中獲取的精神愉悅並不持久和健康,應該從其他文娛活動中獲得樂趣。現在很多人用喝茶代替,這個活動可以很多人一起進行,有社交屬性。其實茶喝多了也不好,但是一般不會喝多,因為不像喝酒,喝多喝少沒人管你。
- 吃好就好。針對多多益善,狼吞虎嚥。吃好有兩層意思,第一,吃的東西品質好,第二,數量夠了。還是前面那句話,多注重腹足。很多人不知不覺間吃撐了,就是忽略肚子的感受。
- 不餓就行。
- 到環境優美的地方多騎行。
- 願望清單中想做的事早完成,想看的書早點看。做到半成品的書好幾本,有時間應該早點完成。買過來的書,當初買的時候對該主題都饒有興趣,也把他看看完,時間精力多花在這些上面,別沒事整天想著吃。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112年希望的改變
我也是挺懶的,112年過了一個季度了,什麼也沒記錄下來。
散漫的這幾個月下來,放下以前給自己下的所有單:期待,期待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回顧過往,行為模式大多虎頭蛇尾,沒有一件事做的完整、完美。一般是看看這個挺有意思的,玩了一陣後就興趣寥寥了。看這本書應該蠻感興趣的,買了,看了一點點開頭,扔在一邊就忘記了。這就是JT叔叔中醫課上說的「沒志氣」。
給自己做了總結,今後要改變這個不良習慣。
首先,對於在看的書,留三本「在讀書目」,一本心理專業,一本醫學專業,一本文史或小說看的爽的書。
其次,開始用Microsoft To Do工具管理要做的事情和任務。每一個勾都是對自己的一個獎勵。
第三,兩篇文章務要寫出,第一篇,馮寧漢老師九宮針法經驗拾遺,第二篇,長針針刺腰椎神經根出口的機理。還有一篇科普文章,運動鍛鍊的,名字暫取為「還沒吃飽,別擔心撐到」。先把話撂在這裡。
第四,希望能把英語雅思考出來。這樣,希望每天擠一個小時出來學英語。這個時間訂在什麼時候,如何保障他能完成,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將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那麼,得改變認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
第五,把「其神凝」及「緣督以為經」貫徹在生活中。並請張彌迪兄書此兩幅字裝裱掛在家中,提醒自己凝神。向予真解釋虛領頂勁要義,自然換氣法方法,糾正不良閱讀書寫習慣。
第六,整理書房,重做電腦桌,閱讀桌,餐廳加一面書架牆,餐椅改長條凳節省空間。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老夫妻鬧離婚
今日還在病房苦逼的補病程理病歷,老媽冷不迭的打電話過來哭訴,老爸兇她讓她回去。安慰一陣子,逗逗老媽說以後可以如此如此回懟老爸,然後還是勸不住回家了。
他們老夫妻吵架,莫論是與非,無非是老媽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老媽需要的是一個溫柔體貼,能哄她開心的人。然而,老爹現在是沒心思哄她的。
老爹也是講話衝嗓門大,這種語氣講話讓人怪不舒服的,不過他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說生來如此沒法改。言外之意就是家人得遷就他。不過我倒不覺得他是生性如此,而是工傷:他在噪音非常大的隧道裡工作了幾十年,總是覺得講話不吼旁邊的人聽不到,所以習慣性的的講話很大聲。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脾氣上,急和一根筋。這兩點相輔相成,急了之後就不會考慮問題的方方面面,覺得這一點自己對就理直氣壯的懟人,那就是一根筋了。一根筋地覺得自己對了之後,別人指出他的缺點,就覺得是在攻擊他,就跟人急。平常和我們小輩講話也是,要我們怎麼樣就怎麼樣,訓斥的語氣我也很難接受,以前會跟他頂。
有一次在甘肅東溝,流氓也去,吼著叫我吃飯,我就非常不爽,就故意不搭理他,搞得很僵,後來流氓就說我這脾氣也不對。現在他這種語氣和我說話的時候,我就讓他心平氣和的和我說事情,別帶情緒。老爸好的一點是「柔」能克「剛」,這麼一說馬上語氣就會恢復正常。但是老媽就沒練成這一招,像我以前一樣犟。受到這種語氣攻擊的時候就要回擊回去,就杠起來了。
我覺得夫妻之間,其實也不止是夫妻之間,只要認識到自己作為人的一些本性,不太執著於自己是對的這一點,那麼,關係就會和諧很多。觀察自己這麼多年,我覺得起爭執的原因都在於執著於「自己是對的」,越是不對的時候越執著這一點,最後吵架了都是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起不到溝通交流的目的,演變成情緒對撞。只要放下「我是對的」這一點,就會發現對方說的也對喔,那麼根本就吵不起來。就拿今天爸媽的事情來說吧,媽媽說讓爸爸倒一杯水,爸爸回應她的語氣不夠溫柔體貼,因為媽媽身體不舒服,希望爸爸無微不至的關愛。這個訴求無可厚非,誰不希望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呢?問題是這種希望不能強求,別人沒做到不可以去指責。
我覺得如果想得到這個滿足,比較可行的途徑是先示範:在爸爸不舒服的時候你給他溫柔的語氣,頻繁的問候,及時的關心。然後這次自己不舒服時,要求他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如果投資到該收益的時候沒有回報,那麼以後就別對他抱有期望。人家不想給的,用請求句還有可能要到,用命令句肯定是得不到的。
換到爸爸這一邊,他的關注點完全不在媽媽的矛頭上。媽媽希望他溫柔體貼,關懷備至,最主要的是想要爸爸講話溫柔。然而爸爸覺得自己也挺用心的,給媽媽倒水,給媽媽拿藥。擔心媽媽一個人在家裡無聊,就經常打電話想和她說說話,然而媽媽沒說幾句就懟他,每次都發誓:以後再也不給媽媽打電話了。但是他就是完全迴避自己講話語氣衝擊力太大的問題,老媽已經講了幾十年了, 他還是依然故我的心安理得的認為,「我就是這樣改不了」。實際上這個想法的支撐點是,我沒問題我改啥。如果真的意識到自己有問題後什麼都能改,連生氣的脾氣都能改,語氣算什麼呢!說到這還要補充一點,老爸的語氣並不只是嗓門大,而是夾帶了發洩的「氣」,非常容易激惹別人,放在媽媽這個受體上,那遞質與受體的結合,輕車熟路,火藥桶的引爆只需要一顆火星。
今天室白衣服沒找到,老爸在幼兒園裡嚷嚷,就把老師嚇到了,可見現在的語言環境不比在隧道裡那種嘈雜的場景,已經大大的不適應了,這種語氣講話,每個人聽到都不舒服,那麼當然是有問題的,但是老爸可能還覺得他在洞裡工作的時候都是這麼說的都沒問題,現在你們怎麼都說有問題呢!這就是一根筋的難點,如何才能讓他意識到這一點呢?
不管怎麼樣,事情過了就讓他過去。如果覺得爸爸講的話沒道理,就讓他像一陣風一樣吹過去,吹過的時候人雖然會感到一陣的不舒服,過了也就過了,沒必要讓他在自己的腦竅中迴盪,反覆的被他創傷。如果有這種反應,那說明心底還是預設他是非常重要的人,講的話非常的有份量,所以才需要反覆思索體會他的話嘛。莊子裡的一句話我經常拿來提醒自己,「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原文如下:
「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无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蔡璧名老師書裡有個例子,說走在路上被一顆石頭絆倒了,下次走路的時候小心點不要再被這顆石頭絆倒了就是,沒必要反覆回憶絆倒後引起的傷痛,不斷的回味這個傷痛,讓他持續的傷害自己。那麼最後的傷到底是石頭絆倒的傷還是自己傷的呢?
沒事打電話
晚上出去吃飯的時候,給謝兄打完電話給師姐打,說到師姐很久沒有給王鳳蕊師姐打過了,明天得給她打一個。和謝兄談話,一如既往的投機,和徐百興師姐聊也能說到一起。然後翻開通訊錄,貌似同輩中好像沒有人可以打了。翻到大學老同學時,心裡嘀咕,好久沒聯繫了,打過去是否會唐突,然後試著發了個短信過去,意外的是馬上就回覆我了(大學的時候老喜歡發短信了)。有的沒的聊了三四十分鐘,感覺相談甚歡。最後打給了一個小師妹,青蔥少年,好像氣場就不是很對,老酒對新酒之感,感覺以後不會再找她聊天了。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在讀墨Readmoo上買了三本蔡璧名老師的書
看完了第一本「勇於不敢愛而不傷」後其實還有幾本免費的電子書可以看,但是本著資料完備的心態去搜尋其他著作。但是技術有限,只能找到購買電子書的一些連接。那就買吧,就挑了三本(三本七五折),分別是:
-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 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 正是時候讀莊子──完結篇
這些都是我喜歡看的書,希望能一鼓作氣讀完。
另外,晚上推薦了一些朋友練習蔡老師的穴位導引之法。我覺得他開發的這套動作很簡單,卻很高明,特別是心法部分,如果能認真的持之以恆的練習,可以將外散的心神收回,意到氣到,活絡局部及全身氣血。其中包括增加氣的生成、減少氣血的消耗,也就是氣的來路和去路,開源節流,妙用無窮。只是常人看到這個方法,可能等閒視之,不屑一顧。說到不屑一顧,蔽師兄就是一例。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錯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氣的觀點針灸
今天有一個老病人帶他的小表弟來針灸治療。這個小表弟腰痛,上次扎了腰大肌,療效不這次在過來再試試。腰部無壓痛,無神經根症狀,聯想到最近看的「穴位導引」一書中對於委中穴功能的描述,氣血結聚在委中穴太久,導致腰背部的氣血不足,邪氣留滯在腰部引起筋脈痙攣,屈伸不利,所以首先針刺委中穴,疏通該部位的氣血,順暢膀胱經的經氣運行。在針灸的過程中也發現腰椎那一部位有一團黑影,圍著黑影的位置下了三針,然後用呼吸提插法行氣,觀察右側的黑影消散了,左側的黑影還有,當時的感覺是督脈的陽氣不足(手淫過度?),然後在左手後谿穴下一針,然後繼續呼吸提插捻轉行氣,詢問是否有腰部的發熱感,確定後起針,然後腰痛若失。
平常不太用這種方法扎針,太費神耗氣。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解鎖(DeDRM)轉換kindle購買的電子書
在亞馬遜的kindle 書店裡買了好多電子書(58本)。其中很多非常優秀的社科類電子書,但是可惜大部分都是簡體中文橫排版的。個人非常討厭共產黨搞出來的東西:比如簡化字,所以喜歡看傳統中文(正體中文、繁體中文)的書。之前是在kindle 上安裝簡體中文編碼顯示傳統中文字形的字體,做到大部分文字顯示傳統中文的自形,只是有一簡對多繁的缺陷,總覺得不是很完美。後來用Calibre 的一個插件Chinese Text Conversation(Hopkins)轉換為傳統中文,而且可以把橫排改為豎排,完美符合我的需求。但是kindle購買的電子書有數字版全加密保護。電子書文檔不可以轉換。晚上再次搜索了解密方案,Github上有個項目DeDRM_tools,
設置方法如下:
第一步,下載電子書,選擇相應的裝置。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hey soul sister" -- ukulele styleeee!
先放上視頻: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新冠的特點與正確的抗議對策——轉自鄒時禎老師觀點
一、新冠病毒的特點
- 傳染性強。按照西醫的說法,隨著變異,傳染性更強了。中醫在病毒研究上不在行,這得聽西醫的。
- 毒性弱。新冠病毒對機體平衡的破壞力並不大。有大量的西醫稱為無症狀感染者,說明病毒毒性弱,不能很快破壞機體狀態,感染以後需要在身體裡積累很長時間,才能發病。之所以疫情之初導致很多病人死亡,並非毒性強,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只能任由疾病發展,一步步走向死亡,這個過程時間也很長。按照西醫病毒學理論,隨著流行時間加長,毒性會越來越弱,所以新冠病毒的毒性將會更弱。
- 變異快。短短兩年時間,已經有多個變種。
- 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新冠病人都沒有比較強烈的症狀,只有極少數人有強烈症狀。
- 潛伏期和病程都比較長。不是感染就立即發病,發病就立即惡化、死亡的烈性傳染病。
- 可短期內反复感染。武漢疫情期間就有短期反复感染的報導。
- 西醫沒有治療辦法。因為病毒就是一段蛋白質鏈,還沒有形成細胞,進入人體以後直接進入細胞,而不是停留在血液組織液裡面,不能像殺滅細菌一樣來殺滅病毒,所以西醫對病毒一直沒有研究出來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連最常見的感冒病毒都解決不了,只能控制症狀待其自愈。另外,新冠病毒作用人體以後對人體的改變主要是增加機體組織的含水量,屬於中醫所說的濕邪。西醫沒有濕邪的概念,西醫所有的檢查項目中目前還沒有一個項目是有關機體組織含水量的。只要沒有達到肉眼可見的水腫程度,西醫就都認為機體組織含水量正常。所以西醫連認識都沒有認識到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根本不可能糾正新冠病人的機體失衡。
- 用中醫治療屬於比較簡單的疾病。濕邪是中醫理論中的五類六種病邪之一,中醫理論對這個病邪有詳細的記載,對濕邪導致的各種疾病都有現成的有效醫療方案。濕邪為病,一般都病情發展緩慢,不像溫邪為病那樣發展迅疾一日三變。所以在掌握了中醫濕邪理論的人眼中,新冠實際上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都很容易掌握。
- 西醫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就是殺滅致病微生物,這對細菌感染性疾病非常有效,但對病毒感染性疾病就沒有什麼效果。在這點上短期內西醫不可能有革命性的改變。
- 西藥消炎藥對炎性細胞主動聚集導致的炎症有效,新冠肺炎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組織內的含水量增加,被動滲透到肺泡中而形成。只有少部分高熱的新冠肺炎病人才有炎性細胞的主動聚集,但這類病人肺炎形成的主要原因還是被動滲透。所以西藥消炎藥對新冠肺炎無效。
- 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論藥企怎麼宣傳,都不可能出現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西藥,不要把攻克新冠肺炎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方向。
- 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在中醫看來就是濕邪為病。濕邪的本質就是機體組織含水量超過正常。當機體組織含水量超過正常,機體細胞間的能量、信息、物質的傳遞阻力就會增加,就會發生各種問題。肌肉運動系統含水量超過正常,就會出現全身痠軟無力、困乏、沉重;消化系統含水量超過正常,就會出現胃口變差,吃不下東西,腹瀉;肺臟組織裡含水量超過正常,肺部張開的阻力增大,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如果組織內的水分滲透到肺泡,就會形成肺炎,肺泡裡就無法完成氧和二氧化碳交換,危及生命。心臟組織裡含水量超過正常,心肌收縮阻力增大,出現低血壓的各種症狀。神經系統含水量超過正常,就會出現反應遲鈍,思考力下降,抑鬱、幻覺等精神症狀。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沒有任何症狀,只是沒有發熱、肺部陰影等症狀,必有以上列舉的一些或者全部症狀。治療新冠感染,即使體溫恢復正常,核酸檢測陰性,但如果不把組織含水量調到正常,也會留有各種後遺症。後遺症一般就是以上列舉的這些情況,或者發展到更重程度。
- 中醫對濕邪有充分的認識,也有現成的治療方法。所以新冠感染,必須以中醫治療為主。藿香正氣是中醫最常用的治療濕邪的方劑,所以治療新冠,必須用藿香正氣為主藥。不能僅僅把藿香正氣看成是治療腹瀉的方劑。藿香正氣全身的濕邪都能治療,不僅是胃腸的濕邪。
- 新冠感染以濕邪為主,可兼有寒邪或者溫邪,三種情況的治療方法不同。 單純的濕邪只需要用藿香正氣,兼寒邪的藿香正氣為主加散寒的藥物如感冒軟膠囊、風寒感冒顆粒、通宣理肺等,兼有熱邪的藿香正氣為主加清熱藥如黃芩片、板藍根等。
- 以上方案鄒時禎的中醫培訓班學員先後治療過武漢、香港、英國、上海等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疑似感染者,絕大部分都在1-3天內症狀消失,核酸轉陰。
- 濕邪、寒邪、溫邪的診斷也非常簡單。濕邪看舌頭,如舌體胖,舌苔白,就是有濕邪;寒邪看感覺,如果感覺怕冷,感覺身體發緊,甚至緊到感覺疼或僵硬,就是有寒邪;有溫邪就自我感覺怕熱,白色舌苔很乾燥,或者舌苔微黃,或者舌質紅,都是有溫邪的表現。
- 新冠感染病情發展緩慢,相當長的時間裡機體都處在上述情況而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都可以用上述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這些診斷和治療方法,經過簡單的培訓,沒有醫學基礎的人也能夠掌握。這兩點決定了新冠病人絕大多數都可以實現自我診斷和自我治療。
- 以人民生命安全為重,堅持動態清零,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¹。在疫情初期的時候,武漢採取封城,建方艙醫院等緊急抗疫方案,對防止疫情擴散,挽救病人生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 疫情發生兩年,對新冠病毒的特點、新冠病情的特點都已經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已經形成了非常有效的治療新冠的方法(而不是某些專家一直宣揚的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據這些情況重新尋找更高效更經濟的抗疫方法。
- 新冠病毒一經形成,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 且傳染性強,國外基本處在放任狀態,不可能像2003年非典那樣把感染者都集中隔離而使病毒不傳播最終消失。這就決定了抗擊新冠將是長期的,而不是某些專家說的這波疫情就是最後一戰,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倒春寒。
- 出現較大疫情以後立即採取封城,建方艙醫院等措施,的確可以做到在幾個月內清零。但是只要恢復正常生活,開放國門,過一段時間就一定會再出現新的一波疫情。如此反复,新冠病毒就會像掌握了游擊戰十六字訣的幽靈,讓我們不堪其擾,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所以必須找到更佳抗疫方法。
- 新冠病毒易變異,短期內可以反复感染,所以不適合用疫苗來抗疫²。
- 根據以上對新冠病毒、新冠病情,以及新冠正確治療方法的特點的分析,我認為對付因為國外放任不管,所以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的無孔不入的新冠病毒,只有中國共產黨曾經的制勝法寶之一人民戰爭的方法,才是最高效最經濟的方法。
- 新冠病毒感染,病情單一,發展緩慢,中醫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都很簡單,容易掌握。首先通過各種渠道大面積普及中醫濕邪知識,核酸檢測知識,讓大家很快學會自我診斷和自我治療。出現舌頭有濕邪的情況,就立即使用核酸檢測試紙自測,如果陽性,自我採取隔離措施,使用以上方案治療,迅速恢復正常以後,核酸檢測轉陰,就自我解除隔離。
- 公共場所和家庭加強通風,保持乾燥,定期消毒,中藥煙熏,減少環境中的新冠病毒。
- 個人佩戴芳香中藥,芳香可以化濕,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 易感人群提前調理。通過中醫診斷方法診斷有濕邪的人,有的可能還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是這類人群必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也會有上述濕邪的症狀,儘早使用以上祛濕邪的辦法,是身體恢復正常,不僅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更有精力。
- 結合國家中醫振興戰略,培訓基層醫生濕邪診治知識,特別是中重證的治療。每個地區都要有若干這樣的防治新冠的技術後盾,為大家提供諮詢和指導,並監測病人臨床表現的變化,及時報告變化,以便可以及時根據變化重新制定治療方法。
- 新冠病毒一時半會肯定消失不了,但只要練成了這樣的銅牆鐵壁,無論新冠病毒從哪裡來,都必然會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一點害都做不了。
¹ 此點不能苟同,武漢肺炎之初只封鎖消息不封鎖傳染源導致全球擴散一發不可收拾。體現了中央集權制度應對突發事件的低效率性,其他弊病後述。兩年後的現在毒力下降卻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僅從作者下文來看已相矛盾。只要看現在的上海,因封控政策而死的人比因武漢肺炎而去世的人多的多,然而政策並沒有變化。第三,現在的制度下產生的政策措施,在上層決策層面缺乏冗餘,尾大不掉且無法徹底追責及避免今後類似事件發生後犯同樣的錯誤。在下層執行層面又提供太多的冗餘,封控政策層層加碼,以至於出現一例,甚或並無病例的情況下全城封城全員數輪核酸檢測。進入到各種場所都要求提供核酸陰性證明。不僅對密接隔離觀察,對次密接以致次次密接也要隔離,乃至發展至身處同一個小區同一個城市從未接觸也要隔離,造成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工作的困擾及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當然,無須否認,最初武漢的封城對之後的疫情進一步擴大也有積極作用。只是一味的把封城當作金剛鑽來用,如何體現管理的科學性制度的優越性呢?
² mRNA 疫苗與滅活疫苗不同,對病毒變種亦有免疫功能,在降低重症率及病死率方面實踐檢驗都有顯著效果。
貼一篇催眠心得,期待我的證書早點收到
- 蘇菲亞老師的個人魅力。認識蘇老師將近十年,她的治學風格準確的描述詞語是「一絲不苟」,會去弄清楚每個觀點理論的證據和邏輯,并整理歸納總結,最後是實際應用驗證。所以我對她教授的知識、和經驗就非常的信任,有踏實感。
- 再者,也因為蘇菲亞老師對所教的知識到達熟練掌握應用的程度,所以她可以用淺顯的語言,變換各種表達方法、說法讓聽者聽懂。有別於中國傳統佛道界的經典著作,沒做到前完全看不懂,做到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些語言只是用來作為到達這個程度印證的行業黑話(林兩傳老師臉書發出的感慨)。而蘇菲亞老師教的內容,不限於本次的睡眠課程,都是未入門者能曉,有具體操作步驟,到了這一步有印證路標的SOP 教學法,讓我覺得學習很輕鬆。
-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成熟的網絡教學經驗。其他老師的網絡課程大多都是錄好後播放,所以覺得可以「稍後閱讀」,諸事繁忙一頓後不是拋諸腦後即心身疲倦無法專注學習。而學校的課可以說是線上的現場課,流行的話說是「直播課」。上課的時間是約在了所有學員都可以的時間,上課是老師現場講述一遍,學員可以隨時提問。這樣的方式足夠重視了自己要傳授的內容,又足夠重視學員能否真正學到知識技能。總之,就是很能保證課程品質。
- 自己對於身心靈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心和靈的部分。大學之前很喜歡怪誕的鬼話神話,大學之後對「鬼話」就不太感冒,覺得可信度不高。然而,對於形而上的世界還是充滿好奇,希望一探究竟。而現在能接受的內容,心裡會如醫學指南一樣分證據等級。在有限的時間內只希望接受證據充分的A級推薦,在心理學這一塊,心靈雞湯類的二手情報書籍很難喝下去。而教材類的心理學著作,對於大部分觀點都給出實驗證據,可以看到推理過程,就饒有興致。而學校的課程正是這一類型,既符合內容本身的興趣,又符合我對形式的偏好。
冥想——冷靜下來,活得更健康
冥想是用來改變意識狀態的一種精神訓練。冥想時,注意力通常高度集中,日常的思緒和煩惱被暫時隔絕。通過冥想來緩解壓力的人們較少發生肢體緊張和焦慮 (Andresen, 2000; Sears & Kraus, 2009)。腦部掃描(PET 和fMRI) 的結果展示了冥想時額葉的變化,說明冥想也許是一種分離的意識狀態 (Cahn & Polich, 2006; Farb et al.,2007).
冥想主要分為專注冥想和正念冥想。專注冥想專注於一個焦點,通常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個想法,或者你自己的呼吸。與此相反,正念冥想較為「開放」和彌散,通過擴大注意力來獲取對這個世界全面而不加評判的覺知 (Lazar, 2005)。例如,當你懷著一顆寧靜而包容的心行走在野外,自
我意識就會逐漸消融。看起來正念冥想更容易些,但實際並非如此。專注冥想是較為實用的自我控制方法,我們將重點對其進行介紹。
進行專注冥想
如何進行專注冥想?基本方法是安靜地坐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外在物品或持續不斷的內部刺激上,例如自身的呼吸或嗡鳴聲 (Blackmore,2004)。除此之外,反復默念咒文(使注意力集中
的詞語)也是一種方法。最好選擇語音平緩流暢、易於重復的詞語,比如用途最廣泛的「唵」(om)。也可以從熟悉的歌詞、詩句、禱文中任選一個令人愉悅的詞語作為咒文。若是在默誦咒文的過程中出現了其他雜念,盡可能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咒文上,才能繼續專注冥想。
放鬆反應
冥想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壓,放鬆肌肉,緩解壓力(Lazar et al., 2000)。醫學研究者 Herbert Benson 提出,冥想的精髓之處在於放鬆反應:一種與身體「戰鬥或逃跑」機制截然相反的內在生理模式。Bensen認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深度放鬆。根據如下指導語,他的實驗被試可以進人放鬆狀態:
「安靜而舒適地坐好,閉止你的眼睛。放鬆全身肌肉,從腳底開始向上,逐漸放鬆至頭部,深度地放鬆。感受你的呼吸,呼氣時,對自己輕輕說一句『安靜』。不要擔心你放鬆的程度,順其自然。假如有其他意念干擾,忽略它們,繼續重復『安靜』。」(Benson, 1977; Lazar et al.,2000 )
對於那些需要放鬆,但容易被消極想法困擾的人,冥想不失為一種緩解壓力的好方法。研究顯示,一組大學生在接受了90分鐘的放鬆訓練之後,其壓力水平顯著降低 (Deckro et al.,2002),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冥想可以降低血壓和心率,緩解肌肉緊張,消除一些由於壓力引發的身體症狀(Zeidan et al., 2010),同時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Davidson et al., 2003).Shauna Shapiro 和 Roger Walsh (2006) 的研究結果顯示,除了能夠放鬆身心之外,冥想還有其他益處。如果經常進行冥想,人的精神狀態會有很大提升,擁有清晰、專注、冷靜的頭腦。由此看來,冥想和精神療法有許多共通之處。研究顯示,冥想能夠消除多種心理紊亂,如失眠、過度焦慮等,也可以降低攻擊行為,減少對精神藥物的非法使用(Shapiro & Walsh, 2006)。有規律地進行冥想還能增強對注意力的控制,提高自我意識,促進心智成熟 (Hodgins & Adair, 2010, Travis, Arenander, & DuBois,2004) .
溫醫一院簡稱最棒
- 簡稱就是要簡潔,「溫醫一院」不管是說出來還是寫起來,都比「溫醫大附一院」簡潔明瞭。溫醫一院一個音節就能說完,而「溫醫大附一院」讀起來卻要分成溫醫大、附一院兩個音節。
- 溫醫是溫州醫學院的簡稱,後來升格為溫州醫科大學,學校還是這所學校,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會因為加了「大學」二字而覺得高檔,因為叫「大學」的爛大學滿地都是,並不會因為冠上「大學」兩字就有質的飛躍。一所大學的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是幾代人求真、求實踏踏實實做學問累積出來的。人們不會因為它換了一個名頭就會刮目相看。如此,在簡稱中沿襲「溫醫」即可,何須強調「大」字呢。真正「大」的事物一般不會刻意強調大,倒是很多不大的事物熱衷於強調自己「大」「強」,比如韓國叫自己「大韓民國」,從國土上看的彈丸之地非要在國名上加上「大」字,也是頗為有趣的事。
- 溫州只有一所醫學類院校,除了溫州醫科大學之外並無另外一所溫州醫學院,或者溫州醫科高等專科學校,所以在簡稱上「溫醫」已有足夠的區分度,作為該校的專稱妥妥的,加個「大」字畫蛇添足,還暴露出你喜歡別人覺得你「大」的虛榮心和自卑心。
- 為了加這個「大」字,「溫醫大一院」就聽起來怪怪的,所有必須加上一個「附」字,一下子就讓簡稱的簡潔度下降50%。
- 其實出去和人交流,和溫州本地人說哪裡工作的,只要說「一醫」就知道你是哪個醫院的,不管是醫務人員或者非業內人。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新院區門口也有塊石頭刻了「一醫」兩個字,辦的院刊也叫「一醫」。二醫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倒是有歧義,因為附二醫從一醫分出去前溫州醫院的格局是溫州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分出附二醫後第一人民醫院改叫附一醫,第二人民醫院改叫溫州市中心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改叫溫州市人民醫院。所以通行的這套XX市第X人民醫院和XX市中心醫院體系和附一附二醫無緣了。有段時間醫院領導還不滿的自嘲:「二醫稱自己中心醫院,三醫稱自己人民醫院,那麼,我們就是上蔡村衛生院咯!」。二醫指中心醫院,那麼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只能在「二醫」前面加個「附」字區分出自己是醫科大學系統的附屬第二醫院,那麼,統一名稱考慮,第一附屬醫院有時候也會稱自己「附一醫」。這都是口語上非常簡潔形成共識的簡稱體系,一醫、二醫、三醫、附二醫、中西醫、中醫院。
- 由上點可見「溫醫一院」並不是用於口語上的簡稱,而是用在書面語上的簡稱。老院的樓頂也是寫著「溫州一院」四個大字而已,並沒有寫上全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有限的空間裡字可以做的比較大好辨識,過來就診的人遠遠看一眼就能清晰的認出這四個字。缺點是第一次見這四個字要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聯起來要犯些嘀咕,從這一點看,「溫醫大附一院」就好一些。然而,現在找醫院地理位置的人很少有光用兩隻眼睛看著去找的,絕大多數是靠導航而來。如果不會用導航,那大多數也是不認字,那麼你標「溫醫大附一院」和標「溫醫一院」還是一樣嘛。
- 「X醫X院」作為某某醫學院第幾附屬醫院的簡稱也是通行的作法,如有名的北醫一院,就是指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還有北醫二院等等。其實,如果把這一套系統用起來,如溫醫一院,溫醫二院,加上瑞安市人民醫院簡稱「溫醫三院」,也是不錯的簡稱體系。
總結而言,「溫醫一院」「溫醫大附一院」都是用於書面標識的簡稱,並不用於口語簡稱。口語上的簡稱只能用於溫州地區這個地理範圍。出了這個地域,一醫就會引起歧義,而「溫醫一院」就不會。「溫醫一院」相較於「溫醫大附一院」作為簡稱更為簡潔,在有限的空間裡也能把字做的大一些提供更好的辨識度。然而「溫醫一院」需要略一思索才能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聯,這點「溫醫大附一院」就表現的比較好。只是這樣簡稱不夠簡,失去了簡潔的美感。這個關聯度問題也可以增加使用率解決。同時,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立溫州第一醫院、溫醫一院、附一醫、一醫這幾個名稱中,又多了一個「溫醫大附一院」的名字。名字越來越多其實不是好事,本來為了簡便,但是總體上看卻增加它的複雜度。就像簡化漢字一樣,寫的筆畫是少了一些,但是卻在世界文字系統裡面多了一個文字系統,學習中文的人多多少少在學習簡化字後又要學習一套所謂的「繁體字」,反過來,學習使用傳統漢字的人又要學習一套簡化字,某種意義上遠離了「書同文」的理想,讓漢字系統更加繁雜而非簡化。所以,理想上來說,「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正式名稱,「溫醫一院」作為書面語簡稱,「一醫」作為口語簡稱已經足夠。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罰站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需要深度閱讀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跳出簡體中文這個糞坑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被當成精神病
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當歸四逆湯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兩個前凸的問題
頸腰椎病是我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一般拍個頸腰椎X 線後可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其中有一些年輕人的片子頸椎上段,或者胸腰椎的地方看起來特別彆扭,仔細端詳可以發現這兩個地方失去了原有的曲線美,弧度變小,或者變直,甚至反曲。這种異常結構會導致頸椎,胸椎後側的韌帶長時間保持牽張狀態,從而改變周圍筋膜的電位引起疼痛。
1. 頸椎的問題原因
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反曲的最常見原因是低頭,還有一個低頭的變種半躺半靠,有些人喜歡靠在床邊玩手機、看書,有些人喜歡在沙發上葛優躺看電視,這都會引起頸椎後側肌肉韌帶長時間保持牽張、收縮狀態。查體時按壓頭痛明顯,僵硬,彈性下降。而半躺半靠也有一個變種:枕頭太高,特別是老年人,常常兩個枕頭墊起來睡。以下幾種人特別容易得頸椎病:
- 第一名要數廣大勤奮刻苦的學生。學生讀書,書桌是平的,書又太重不能拿起來豎著,加上做作業需要大量寫字,所以一直會保持低頭狀態。中學生考試課業壓力大,一天低頭十來個小時很平常,但是生機勃勃,睡一覺或著活動一下就能緩解。而大部分大學生過了高考這一關後已經不會那麼拼的讀書了,所以會少些。但是還有少部分的大學生,比如醫學生,上了本科還算是菜鳥,必須考研,所以大部人需要比照中學生的情況。
- 第二名是伏案工作者,包括教師,程序員,奮鬥在一線的公務員。
- 第三名是手工藝者,泥水工,流水線組裝工人,鞋廠,製衣廠等手工工人。
解決之道,就是改變不良姿勢,多多活動頸部,可以緩慢的旋轉,屈伸鍛鍊。
2. 腰背痛
腰背痛的情況一種特別提出來,就是餵乳引起的背痛。因為哺乳時很多媽媽會低頭、駝背駝背觀察寶寶,導致腰背部這一塊的肌肉長期牽張,導致勞損。X 片上可以看到胸椎的後凸弧度下移,甚至下移到第三、第四腰椎。
比照這一種情況,長期坐姿的手工勞作者也有很高的比例會背痛。這種情一般仰臥後會緩解,因為那一塊肌肉放鬆了。另外,還可以將毛巾折疊四五公分厚,放在痛點那裡躺著,幫忙脊柱過伸,進行復位。也會迅速緩解疼痛。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拳擊後左肘關節疼痛
判斷左側筋膜因前臂過度內旋引起拉傷,錯位。先以一指禪推按曲池附近穴位,繼而被動牽引前臂過度外旋,手法治療後讓患者試試有無緩解,結果他大有驚喜,疼痛緩解六七成。
軟組織輕微水腫,查體按壓時不如正常組織鬆柔,一般見於肌肉慢性勞損的病人,如長時間保持單一姿勢的頸椎棘突兩側,腰骶部肌肉,或者網球肘肱骨外上髁附近。也會見於某些「天應穴」,也就是疾病的遠處反應點。
用中醫的觀念看,是氣滯血瘀的病理。按壓下去脹痛者是單純氣滯,酸痛者是氣滯後引起氣虛,刺痛者伴有血瘀。治療大法是以行氣為主,虛者補氣,瘀者活血。手法治療中彈撥揉按,幫助局部水腫組織代謝,正是行氣之一法。新傷一兩次即可治癒,陳傷穩妥的做法是「緩圖之」,慢慢揉按彈撥,氣血在此處慢慢週流順暢後即可治癒。若急功近利,則軟組織結構會有微損害,反而加重病情。不過緩圖之的方式,醫院中很難實行,至少上蔡村衛生院辦不到。
而反向牽引能使肘痛迅速緩解,臆測是回覆筋膜的原有結構,使因壓力產生的電位恢復正常。中醫的玄學上來說,是恢復了氣運行的通道。一月前給科室準備材料,打了一夜字後右腕關節痛,當時曉聰跟診,就讓他幫我牽引過度外旋,結果疼痛緩解的如此迅速,切身感受,對我頗有啟發。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腕關節疼痛數年久治不愈者,門診上如此牽引後大部分症狀都能迅速明顯改善。同時指導患者避免某些姿勢,動作,做一些相反的動作,這些勞損性的筋骨痛都能治癒。
如此,引發另一種思考。若從治療的效率上來講,是否對於特定的疾病,如骨傷科領域的筋骨痛,首先應該調整組織結構,使他恢復健康的生理,結構恢復後可自癒者無須其他醫療干預。結構恢復後無法自癒者,再進行針灸,中藥,理療,康復等輔助治療。這個原則對於許多內科疾病也同樣適用,比如很多功法在做的,細思量都有這方面的原因,只是更加精微,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了。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GDV儀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凍結肩」的手法治療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科學藝術的脊椎矯正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與戴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戴兄對中醫大加撻伐,認為中醫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現行中醫都是騙子。原因之一是中醫理論不合邏輯,其二中醫對身體結構認識相當幼稚。其三中醫治病療效沒有證據。其四中醫療效無客觀依據,主要是病人主觀上對於症狀緩解的回饋。其五,目前現代的研究證明除青蒿素以外的所有的中藥無效,針灸只是超級安慰劑效應。大部分針灸的療效來源於醫生對於患者的催眠。對於以上原因大部分論據我都認為是大陸現在的醫療環境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因此就認為中醫所有的理論就是一坨屎,我覺得仍有欠妥之處。其一、一個理論不能是我看不明白就認為他是胡扯,即使是現在所有人都不明白他在講什麼,他仍有一個可能是「這理論超出目前人類的認識水平」。比如目前我對於禪宗的觀感,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但是他可能是另外一種稱為接近開悟狀態人能理解的修行方法,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可以見到世界中有很多頭腦比我靈光,狀態比我好的人,用我的狀態無法衡量他的水平。比如南懷瑾先生,他的精神狀態是我非常佩服的。他講佛道修行的過程經歷,是可以借鑑到「中醫」這門學問上的。從邏輯上講,中醫可能第一是如戴兄所說一無是處一坨屎。第二可能是一種如鄒時禎先生所說的更高級的理論大部分人無法理解想通。第三,可能理論是一種「真」和「假」的混合體。在這三種可能性中,只承認第一點的存在是不周詳的。
- 與戴兄的交談中,戴兄的智商情商完全不在我之下,不可能想不通這一點,之所以會如此偏激的否定中醫,我想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目前正在從事的中醫從業者素養太低,騙子橫行。這設個事實,無須辯駁,矯枉必須過正。第二,他需要通過否定中醫的行為,博取大家的關注,語不驚人沒人鳥。試想一下在閒談吹牛中如果他只是平淡的陳述自己的目前的理論,是靠調整骨骼肌肉的結構狀態來治療疾病,同學們也沒那麼大的興趣聽他講下去。而吸取他人的注意力,正是他開診所目前需要的。可能在數年後,經過這個一階段,當他不需要這種行為的時候,他會變得平正中和的大方之家。
- 做事要集中專一。這個乍聽老生常談。我師父也是天天說集中精力先把一本書突破了,再去研究其他書籍。莊子書中處處都是成藝達道的例子。所有的這些,不如眼前活生生的一個人,通過這種行為模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就來的親切真實有說服力,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戴兄說他骨科影像診斷學這本書看過很多遍,方舟子自選集、拍磚中醫等書也都看過十幾遍。這正是我完全沒做過的事情,說來汗顏,我早就認為自己淺嘗則止這種行為模式不好,但是現在連淺嘗也很少做了,書都是買過來在書架上睡覺,這是我回去後要決心改變的第一點。
- 以子之所知養子所不知是莊子的教誨,聞道而不能行,甚是慚愧。戴兄就是典型的這種人。接觸一個事情,就會去把相關的知識找來合成一個系統知識。比如,昨晚跟他講到方劍喬,他就會去想他主要理論是什麼,留學是在哪所學校,這個學校學術地位怎麼樣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並且網上求證。而我一聽方劍喬,一想和我也沒啥關係,也不想跟他有啥關係,管他是鳥是蟲,是蛇是龍。我希望以後能將這種認知模式應用到醫學知識的獲取上去,這是我的決心之二,避免成為自己討厭的膚淺的人。南懷瑾這種大藏經、道藏都記在心裡的人,說他求學經過的時候,是用最笨的方法,我有什麼捷徑可以取呢!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被冷落的金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變胖與減肥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喪心病狂的赤匪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重新讀醫
- 拿出「醫學英語」一書抄一遍,認真學習,掌握常規醫學詞彙。
- 將上次買的一套英語課外讀物抄一遍,從「骨科學」開始。
- 一本一本的購買原版醫學教材,一本一本的抄下來學習。讀完一篇寫總結筆記發在這裡。
懷念周劍輝博士
- 將有版權和無版權的書籍分類。
- 好讀網站本身不營利,可以聯繫出版社或著作者授權。
- 將不願意免費授權的書籍簽協議支付版權費,讀者支付。
- 無法聯繫授權的加一個標籤,尋求對方主動聯繫。
- 版權方不願意授權的下架。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醫生護士態度差
- 有些醫生護士態度確實差。這點不說別的,有一次表哥帶著表嫂去產科辦理入院手續,我陪同當導醫,我的個性不喜歡搞特權,所以沒穿白大褂,沒掛藍色帶子印有醫院名字的胸卡。在護士站前辦入院,站了大概十來分鐘也沒辦好,期間有個護士慢慢吞吞的吃東西,看看手機,對於辦理我們入院這幾道簡單的手續的優先級是最低的。這給我非常不好的體驗,在親戚面前我也有點不好意思。這是護士,醫生我也見過對病人或家屬想罵就罵的,我見了之後也都驚呆了。
- 本院也有態度非常好的醫生,認真細緻看病,耐心講解,無怨無悔,每天都在拖班。
- 所以態度好的醫生護士和態度差的醫生護士醫院裡都有,好和差只是相對的比較級,林子越大鳥越多,反差越大,哪個地方不是這樣呢。
- 如果要態度好,給每個人留出較多的時間就診,那醫生工作量也少了,精力也多了,自然會仔細看,慢慢解釋。一般國外每個病人看一次病有一小時時間。我作為一個小醫生一個早上有六十個號,每個人掛號費十塊,一早上掛號費總共六百,八點到十二點四個小時,所以這樣看每個病人的掛號費要一百五。不知道大家願不願意花一百五換取住院醫師一個小時的服務呢?
- 一個早上四個小時六十個病人,每個病人只有四分鐘的就診時間,所以作為醫生就很希望有比較高的溝通效率。第一,陳述病史要撿重點說,第二,還要查體,查看既往就診記錄,輔助檢查內容,考慮疾病原因並解釋清楚,給出應對策略,包括回去後要注意的內容,要怎麼吃怎麼用等等情況。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經常雞同鴨講。問東答西,問你病情你講故事,跟你解釋病情你在抒發感受,囑咐你注意事項你當耳邊風,屬於你的時間用完了還要重新再來一遍,我就會很難受。有時候難免會指責一下,看病要在狀態得把心帶過來啊。
- 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最高,醫生護士要處理的事情又特別多,所以一會兒打斷一下一會兒打斷一下最難受了。即使是每件事情都能專心做,那工作時間內也很少有空餘時刻。所以病人或著家屬過來時,你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講講完,我一次性把你處理掉最好。最討厭的是一會來一下一會來一下,這樣效率會降低三四倍,今天的事情今天又必須做完,你說醫生會不會煩躁。
- 對於過來了解病情的家屬,在一天工作中這麼緊迫的時間內並沒有太多時間給你反覆解釋,所以一個家屬問好了又來一個家屬問,一般醫生都會認為重複同樣的話是沒有意義的行為。你拿沒有意義的事情來浪費我的時間,踐踏我的生命,我能不跟你急嗎!
- 雖然蔽院的名頭大,但醫生的修養也需要靠個人努力。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時也在其他醫院輪轉過,有些醫生非常優秀,大家多去找這些醫生就診,形成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避免一家獨大,造成店大欺客的局面。
- .......(bbbbbbbb)
疫苗問題,不只是疫苗問題
- 有個領導人出來,一般是國務院總理,宣布要嚴查,徹底解決此事。(所以大家都稱溫家寶為影帝)
- 實際上嚴查的是輿論,禁止任何媒體私自報導此事,禁止、過濾評論。
- 對於私自調查,發表調查結果,不與朝廷宣傳口徑保持一致的人,要抓一些人以儆效尤。活躍分子要喝喝茶。
- 對於組織起來維權的團體,更是要嚴查帶頭「生事」之人。
- 對於調查結果,當然不能公開,公開的只是修改後加引號的「結果」。
- 事件的處理,有人背鍋,有人該死,有人不得追究。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背痛
暈針
- 對於暈針一定要重視,最好馬上起出。
- 最好躺著下針,減少暈針機率。
- 對於氣虛病人最好用灸法,或先關元灸半小時候後將氣補足再下針調氣。下針後最好不要行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