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學推拿

七月份師兄推薦了一份推拿的兼職,工資雖然低但是自問手法也比較差。不過是靠了原始點療法做點療效出來。推的人多了其實也有好處的,就是對經絡的循行路線很直觀,既有利於診斷,又可以治療。
另外,菊花這邊好像只是鍛煉僅小慎微的本事而已。

從我的 iPad 傳送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勿忘六四,薪火相傳,廿三週年

昨天高老闆在性浪微博上貼一張蠟燭照片,加上日期,直接被禁言,評論轉發都不行。今天我在qq空間,人人,性浪微博上貼蠟燭的時候就只有寫個「23」,值的欣慰的是好像也有人明白我的含意。


不過google+圈子裡的網友還都蠻默契的發了很多這方面的圖片,視頻。
以上
以下
以此紀念......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今天印的書到貨

這本是花時間最多下去整理的,改了網上的版本數百處別字,又刪掉重複的,重新整理過,所以有花一點心思去做了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封面。沒想到印商直接忽略了,「好心」幫我做了個這麼扯的。
這就是全部書了,沒寫名字的是「漫遊雜記」。孫培榮針灸驗案彙編,董氏奇穴針灸發揮,針灸經緯,古法針刺靈方治驗,本草綱目目錄(上次買了一套影印四庫全書板的沒目錄),劉渡舟老師斥為偽書的民間中醫校對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還有把所有能收集到的jt叔叔講義整在一起的「jt叔叔講義集成」^o^
這就是自製被忽略的孫氏驗案封面。
內文。
鳴謝:康熙字典體。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第二屆醫道會徐文兵獻寶

徐文兵: 首先感謝師父(老道長)召集大家到一塊交流,我覺得能坐在這都是一個很深的因緣。另外呢也感謝黃劍,這麼多年奔走。還記得我跟梁冬做《國學堂》錄節目的時候黃劍去,到現在一晃也兩年多了,採訪到這麼多民間高人。我經常說一句話,我說真正的中醫的高手是含而不露。像我這種捧出來的得吧得的,就是點略知一些皮毛。能在這個小範圍能見到大家呢我是特別的高興,希望各位老師多指教。尤其是見到何老師,還有那個無名氏老師。無名氏老師的書我是真是拜讀過。

     我今天想講咱們一定要認識幾個字。首先叫「認」,然後呢是「識」,「知」、「覺」。就是我們學中醫也好,學道家的也好,我覺得有一個初始的階段和一個比較高的階段,而這種到了很高的階段,就像梁冬講的,你不調到那個頻率和波段的話……比如說道長要傳你東西,沒用,接收不到。我們現在漢語特別討厭,白話文一發展,就把古代很精闢的那個言簡意賅一個字一個意思就搞得混沌而且複雜。甚至我們會把一些反義詞當成同義詞,你比如我們現在說「褒貶」,褒貶什麼意思?我褒貶是反義詞,褒是說他好,貶是說他不好,但是我們現在說褒貶是什麼?褒貶是買主,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東西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的買家,他就把褒那個詞,那個意思給抹掉了,就剩個貶。包括我們現在說捨得,你這麼不捨得,那是捨的意思,所以漢字本身就在退化。那麼我們說一下「認」和「識」有什麼區別?

    首先咱們要知道,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天雨粟鬼神哭啊。我們漢字本身就是個符。所以我堅持每次開方子不用電腦打,我還是寫字,為什麼呢?它帶著我的一些意念或者是我的一些心願進去。首先它是有區別的,那麼我們說「認人」和「識人」,咱若是加一個賓語,咱就知道,「認人」和「識人」有區別吧,對不對?認人是指肉眼感官層次上對人的分辨、指認。問題出在哪兒?如果這人整了容,你就覺得認不出來了,但是我再說句話你就明白了,還有一句說剝了皮我也認得你的骨頭,燒成灰我也認得你,這叫什麼?這叫識。「識」是什麼意思?抽像的。你看跟「識」相關的東西都是抽像的。我們經常說一句話:等閒識得春風面,你把春風拿來讓我認一認,你認不得,你拿肉眼看不見,但是你識得它,是吧?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你出去以後,人家不認得你,但是一聽,哦,你是講《黃帝內經》的那個人。這叫什麼?他識得我。這種識是什麼?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的瞭解。

換句話說,我們講認字和識字。我跟梁冬做節目我經常說的話,大家現在問題就是認字不識字。寫出一個漢字,認得不?認得,啥意思?就包括我現在寫的字,認得不?認得。啥意思?就開始撓耳朵。包括我們經常說貧窮,我說你是貧還是窮?我們現在一說人沒錢,叫什麼?說人叫窮人。這貧和窮完全不一樣,是吧?貧是什麼意思?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這是沒錢。窮人什麼意思?窮途末路,走投無路,是吧?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啊。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走投無路的意思。可是我們現在漢字胡亂用,我們現在把沒錢說成是窮人,其實是走投無路叫窮人,是吧?如果你不瞭解他的意思,就是什麼?窮寇莫追,什麼意思?沒錢的敵人別追。走投無路的人不要把人逼急了,圍三缺一,給人有出路,是吧?否則的話人家狗急跳牆要反咬一口,跟你拚命呢。所以我們現在說的話,我覺得古人活著現在看著這些能氣死,我們真都是披著一張中國人的皮,是吧?但是內心的那些東西根本沒有,因為如果我們修煉到了這個層次的話,可以不借助文字去傳道。但是我們沒修煉到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所以我寫出一本書叫《字裡藏醫》。大家先從識字入手,把這個問題……古人說的到底啥意思?我們講《黃帝內經》,逐字逐句的講。就是說,起碼在我們這個層面上先解讀一下古人的意思。古人的意思匪夷所思。

    我們現在活得淺薄、粗、鄙、糙,然後理解不了古人的那種深刻,所以學道家學中醫,我說咱們先拿本書,把那裡面咱不認得的字,查查字典搞清楚它是發什麼音,它啥意思。然後呢聽老師講,它字的本身的含義,先達到一個認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什麼呢?形成了我們的「知」。這個知呢就是剛才梁冬講的識神的識。你看認識,知識,認知,車轱轆來回的轉,其實很多人學了一輩子的中醫都在哪兒?都在這三個字上打轉。今兒我學了個方子,我知道了,我拿去用,為什麼?治病嘛。知其然就很不容易了。我爹傳我的方子,我靠方子治了好多病,掙了錢活下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問題是人有一種好奇心,他老想為什麼能治好病,為什麼沒治好。活到知其所以然的這個境界我覺得就有一種快感,就是一種探索未知,與天地溝通與古人溝通的那種快感。

    所以如果學中醫只活在這個層面上,姑且我覺得這已經混成一個不錯的中醫,姑且稱之為儒醫。儒醫什麼特點?很多人誇,你真儒醫雅人,你真儒雅,我說你這是罵我是吧?什麼叫儒醫?我說的不是正經的儒,正經的儒醫像王陽明那種人他也要修身的,我說的是諸葛亮罵的那種儒,是吧?

    眾人:腐儒。

    徐文兵: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一說起話都是排比句,是吧?然後你問到底這個水半夏、清半夏有什麼區別啊?然後就該給你查資料了,他就活在這個層次上,他沒有什麼?沒有下面這三個字。所以我在跟老師學,包括現在我帶學生了的時候,第一我們要講這個,但是更重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人人都有帝王像,人稠地窄輪不上。只要恢復了下面的這個本領,你自然可能在沒有特別好的老師在,你自然就能接近於「道」,那麼這是什麼呢?首先,我經常說要恢復「知覺」,偏見比無知呀距離真理更遠?

    今兒早上吃早飯的時候,我一看邊兒上有人一杯牛奶、倆煮雞蛋吃下去。得,這新的一天就這麼開始了。我特別想問一句,他們這麼吃進去舒服嗎?第一,他們不知道,或者他們那個邪知,他們認為這就是補蛋白、補鈣啊,他們這麼吃。關鍵的問題:他吃進去以後,舒不舒服他不知道。你看啊,動物人家活得也挺高興,挺愉快的,人家也不停的繁衍後代,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家靠什麼吃飯?人家靠什麼吃藥?你看你們家狗吃東西前,先幹什麼?先聞一聞。

    昨天梁冬講那個香的事,我告訴你,香就是添陽氣的,先喚起你的魂兒,你再往裡面吃,是魄的事,我們現在吃任何東西「有味兒沒氣」。嘗一嘗有味兒,但是聞一聞香不香?沒有。而且經過冰箱冷凍啊,這些亂七八糟的,真的把它那個氣呀完全消滅掉了,或者它給你加邪氣。就用……你看什麼香辣蟹、什麼麻辣香鍋、什麼水煮魚,全加亂七八糟這些東西,那廚房進去,你看那種添加劑呀,它都加的有邪味兒。所以我在臨床裡面看的很多病人,第一,要他恢復「覺」。「覺」是個什麼東西?我們經常說「感覺」,「感」和「覺」有什麼區別?很簡單,「感」的層次,其實要比「覺」高得多。「覺」是基本的,從現代醫學來講就是「神經和脊髓的反射」。你比如說這兒倒杯開水,我一碰,哎,我覺得燙,我就把手收回來了,這叫「有覺」。手放在這都烤熟了,然後一看見,哎喲,我這個手燒壞了,這叫「無覺」。喝點涼水胃就不舒服,吃了點冷飲胃就難受,這叫「有覺」。可是我們現在很多胃病特別重的人,吃嘛嘛香,吃什麼都沒事,我有一個鐵胃。這種人更可怕,而且這種人查出來的病都是很重的病。相反經過一些調理以後呢,他們慢慢覺得:原來,吃……你比如吃水果這事,我原來一直在講,要應季,要當地。因為水果本身就一種酶……它來破壞我們的那個口腔黏膜和胃的黏膜,所以你吃水果不合適,你會覺得難受,但是現在人呢?吃一次不合適,不停地吃,吃吃吃,最後不難受了,不難受不是好了,是「無覺」了。包括你受傷以後拿冰塊去敷住了,它不是好了,它是「無覺」了。

    那麼「感」和「覺」的區別,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平常說:摸著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是吧?一點感覺都沒有了,什麼意思?摸著老婆的手有「覺」呀,是觸覺。但是呀沒有當年搞對像那個「崩崩崩」的那個……這叫有「覺」無「感」,所以我培養學生呢,第一,讓他們恢復「覺」。怎麼讓他們恢復「覺」呢?我是通過讓他們學「茶」。我們學「茶道」課,大家記住:我們現在中國很多叫什麼茶藝課,或者茶技課,是吧?拿一杯水,什麼蘇秦背劍,是吧?犀牛望月,搞那些,真是……我覺得真是下三濫的東西。我讓他們……我請非常好的老師教他們體會喝茶。首先同樣的茶,同樣的水,同樣的杯子,不同人泡,喝出來味道不一樣。大家開始都不信,這有什麼,都是水嘛,一喝出來,不信。哪知道,而且帶著病氣的人泡出來的茶,它帶著一種很邪惡的味兒。我有一個乳腺癌的病人她泡茶以後讓大家嘗。結果我們那個茶葉老師喝完就吐了,還是這種水泡完跟墩布那水一樣。學完這個茶藝課以後呢,大家對「覺」的那種感覺逐漸地恢復了。然後呢,我們還有烹飪課,烹飪課就告訴你:同樣的材料,是吧?同樣的程序,不同的人炒出來不一樣,同樣的人不同心情下炒出來味道不一樣。這是中國人跟天地交流的基本的條件,你這方面感覺都很遲鈍,你再往後邊說,都不大可能。其實「覺」呢是一個魄力,魂和魄的區別呢就在這兒。

    我們上大學做過青蛙實驗,把那個青蛙腦子給攪壞了以後,青蛙死了吧,往青蛙肚臍上貼一塊硫酸片,那青蛙的腿過來啪啦啪啦,它燙、它燒,那人已經死了,不是人已經死了,青蛙已經死了,為什麼還有這反應?魂沒了,魄還在,這是一種魄的回力。對於我的一些外國學生,我有一個法國的大使館的學生,他以前就是打籃球呀,籃球啪砸臉上了,他才反應過來拿手去接,練完那個站樁,就是練完那個太極拳以後,他說我眼鏡再沒壞過,這是種本能的反應。換句話說,一股邪風吹進來,你魄力好的話,你那個腠裡,馬上啪就閉上了,它進不來了。你如果魄力差,它都灌進去了,都在裡面遊走了,你還沒反應。所以我們通過這個訓練呢,讓他那個魄力恢復。

    讓他怎麼訓練他的「感」呢?這其實涉及到了道家修身的問題。「感」其實是一個回神,怎麼回神呢?就「獨立守神」,所以我的學生都要去練內家拳,去站樁。我不強調靜坐,因為我堅定的認為,如果沒有師父的護持,和有人指引,靜坐的人很多會出偏。而且我知道有很多個性很病態的人,他去練功,然後更加重了他的病態,所以這個邪人信正法,能把這個正法都鬧邪了。而且我認為,如果一個身體,他的身體的疾病不調好的話,他所有的念頭和情緒都是白費。但是我們現在不調這個身體,上來就要入道求佛,上午拜了師父,下午就要得道,本身就有病,是吧?所以這種站樁的訓練呢,我跟梁冬在做節目,就講《黃帝內經》講了:「上古之人……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這種貌似傻呆呆地在那兒站著,他們會發現,開始對自己有知覺了,不但知覺,感覺在恢復。就覺著身上有點地方在熱,有點地方在冒涼氣,有點地方在動,這其實是個運。大家都在動,很少能運,所以通過這個站樁的訓練,至少我們會讓他的手變得很溫暖,很潤,所以他這個氣脈疏通以後,就會感。

    這個感是很神奇的,這個感是穿越時空的,是可以跟前世、未來和古人溝通的,而且他神奇到讓你覺得都不可思議。有時候你在腦袋裡邊就會出現一些聲音,或者畫面,這稍微偏了一偏了啊。舉個最簡單例子:就是我從上班到辦公室的路上,走到這,走到半截我突然想起我一個多年不見的一個病人,這個人不知道怎麼樣了?我一進辦公室,那個人就坐那兒。啊,我學生說,你是不是看見他了,看見他的車了?沒有,就完全是一種感覺,這種感修煉好了以後,你再認字看古書的時候,你能看到背後的兩個字:吃人。這個就不好說了。還有就是病人往哪一坐,「哎喲,你的膝蓋太涼了。」「哦,你怎麼知道?」如果在「覺」的層次上,你必須要摸他你才知道他涼,那麼在「感」的層次上,他在那兒坐著你就知道,而且有的人,你看一眼你就討厭,就不想跟他多說話,就離他遠遠的,是吧?而且這種神氣強大以後,一些邪惡的人看你他就躲。原來他會往你身上撲,坑你一下,絆你一下。等你那個神氣足以後了,他看你,他鬧不動你,他就往出跑,而且呢跟你這個氣呀,頻率呀接近的人,慢慢的會聚。所以這種感呢是妙不可言。

    所以老子《道德經》裡面講那個……這個「妙」這個事情呢,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叫「惟妙惟肖」。形似叫肖,我們經常畫個像,肖像啊,神似叫妙。可是,我們現在就長的一個中國的樣,我們不是不肖子孫,我們是肖子孫。但是,我們都是不妙子孫,因為我們那個神的狀態,跟主人差的太遠。但如果你恢復到有感的話,包括這些,我個人認為中醫看病,第一要自保。咱們在這裡說的都是大實話,包括在我的課堂上,我說,我們在這裡說的話,你不要出去說,出去說很多人拿這個道德綁架你。我見過很多裝那些A和C之間的那些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道德層次上把自己拔得很高,你們一見這種道德層次上把自己拔得很高的人,你就想他背後肯定有極其負面的東西,那不是人能做到的。所以,在這個感的層次上,我覺得,這就是完全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東西。這沒法學,但是,這個感有時候還停留在對外界的感應。為什麼我們能預知到危險,我們知道躲,見到有些病人我們知道躲。所以學中醫這事,我說第一要自保。我你看禮拜天禮拜六晚上我都看了病人,我最後累得話都不想說什麼,還有病人衝進來說:「徐大夫,我就耽誤您幾分鐘。」「徐大夫,你不能見死不救。」「徐大夫,你以為你醫術高就有什麼了不起了?」如果你沒有對自己的保護的話,這些撲面而來的東西最後把我幹掉,而且讓你死得很High(嗨),是吧?覺得我是救死扶傷了,我是貢獻。別扯了,一定要自保,而且這種自保有感的話,你會對有些病知道的,你弄不動人家。昨天,包括今天我們都有很多人講病氣啊,這得個病容易嗎?是吧?沒有幾十年刻苦的修煉,能得嗎?是吧?你有多大本事你上來就要治癌症,是不是?我個人認為很多人信中醫信得太厲害了,就想揚名立萬,我一下治好一個什麼病,別扯了,來十個感冒,你給八個馬上退燒你就很了不起了。上來就艾滋病、白血病,這個呀,那個。如果你這樣下去的話,你不知道深淺的話,沒有那個感的話,見了所有的病都往上衝的話,我個人認為你離那個終點不遠了,是吧?這叫不知深淺。

    所以大家想一想,歷代有很多名醫長壽,也有很多名醫莫名其妙短命,為什麼?所以要把這個感的層次建立起來。這是對外界的感應,最終一個,回到什麼?悟是什麼東西?悟是完全對自己的感嘛。如果你身體裡面長出個腫瘤,長個包來,你都不知道,你還在那兒較勁,別鬧了,先把自己調理好。所以我說,大道至簡,還是那句話,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天在這個場合呢,當著師父面,我就說這麼幾句話,請大家多指教。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陸錦川

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陸錦川

仿佛居士陸錦川先生,古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今中華太極學之立學者與授學者,中華秘傳氣治醫學之承傳者,氣道金針學之理行創立者。仿佛先生,姓陸,名流,字錦川,號不息。其名、字、號中隱「川流不息」之道諺。其道號仿佛者,恍惚也,即老子「恍兮惚兮」之旨。 

仿佛先生誕育於翰墨、武功、道修之傳統文化世家。父師陸明,乃玄一先生,世代書香,武醫傳家,又為道門「五秘之首」之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故先生幼承庭訓,經文習武,內承家傳舊學,外習學校新學,於少年之時,即已透破有礙。稍長更外出遊學,參訪明德,歷練世行,飽經磨難,終能博通內外,學貫古今。 

先生本業岐黃,弱冠便能懸壺濟世。其醫道之學,亦內承家傳氣道之治,外習當世中醫之學,氣物並致,形神兼治。先生不僅精通中醫,瞭解西醫,更且繼承和發揚了道家秘傳氣醫醫學。業醫四十年來,尤以善治疑難痼怪著稱,醫術被視為神技,故患者常是攜眷邀朋,接踵而來。 

仿佛先生將古傳氣道醫術及中醫針灸相結合,獨創了氣道金針法,並以太極醫學之獨特氣場理論加以闡述,形成完整之氣醫氣針理法,為人類醫學拓開新途。上、下先生多有著述,先後出版有:《養生修真證道弘典》十二冊、《慧能大師傳》、《氣道》、《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仿佛談道錄》五冊、《六祖壇經的智慧》…等等。
_________________

陸老師的每一本書都值得仔細研讀
我個人比較推薦先從仿佛談道錄五冊下手
再跳到"仿佛說道德經""仿佛說金剛經""仿佛說慧能禪"
這三本陸老師一邊演講 一邊用問題逼問學生
讓學生在講堂上將問題的答案說出
然後一一指出其中的偏見及道理不通的部份
再繼續由學生說出道理來...
個人在讀這系列書時
彷彿親臨演說會場
也不時被書中陸老師犀利的問題擊中
常常故意不先去看學生們回答的部份
想想如果自己被這麼問會怎麼回答
有時一個問題就會卡住好幾天
讀書的進度也就停頓下來
但是常常一旦想通了
再回來接續著讀
便感到欣喜無比
另外 《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
是陸老師將靈樞 素問重新編排
可以看出陸老師對整部經的深入理解及邏輯
以及橫向的重新整合
打破了我們一般人讀黃帝內經的方式
氣功鍼經 則是更高層次的醫療
其中有許多值得從事針灸的醫者研讀並修煉的內容
我們有幸能看懂中文字
又更有幸對中醫有所涉獵
這正是最有利的條件來鑽研《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
這冊書我想能看得下去並且看懂的人
恐怕少之又少
就算對道家修煉有興趣
但對中醫陌生 也會讀得很辛苦
jazzliang at November 5, 2005 08:22 AM comment |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JT叔叔傷寒雜病論偷偷教開篇教的治腦虛的腎二湯

黑豆核桃湯治腦虛
黑豆核桃等分
黑豆的吃法要很考究,因為一般的生機食品那種處理黑豆很糟糕。黑豆要經過兩道手續才能夠讓他那個毒性完全分解掉。沒有發芽的豆子要保護他自己不要被動物吃掉,那是有毒性的,那個毒性最代表性的是吃多了會潰瘍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是尿血。那豆子的毒性要去掉,一個是發芽,一個是久蒸久煮。所以如果你買到黑豆,你就先泡一泡水,微微發出那一咪咪豆芽,長了根之後再放到電鍋裡面去加多兩盃的水,把他蒸足半箇鐘頭。這個黑豆才會對身體很好,然後黑豆和核桃加水用豆漿機打成黑豆核桃酪,或者加冰糖也很好吃,這樣就很補腦。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小偷

剛在候車室有個人對視後過來問我要不要iPhone 4s(其實是4),不要之後在檢票口又來問便宜一點給我要不要,想他肯定從哪方面看出我好此道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N9),然後觀察了一下他,發現眼睛一直是在觀察別人的,不務正業的樣子,可見段數不高(高手當是平常不經意的一眼就能看出虛實的,倪神天紀裡的聖),然亦是善觀人者也!

前天去看大舅,發現一票人都是目光呆滯,「活在陰的世界裡」不能自拔,這個小偷相比之下還活的比較進階的境界的!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周左宇減肥體針法及耳針法

針灸大師周左宇前輩在其鍼灸配穴思路一書一百六十三頁給出他的減肥配方如下:

減肥體針:
第一二次:足三里,三陰交,聽宮(置鍼)
第三次以後:三陰交,足三里,中脘,水分,天樞,陰交,男石門,女關元,聽宮(置鍼),神闕開一寸(經外奇穴),天樞開一寸(經外奇穴),最後收鍼,雙曲池,雙合谷。

減肥耳針:
男左肌鬆,肌點,腎上腺,神門,枕。
女右與男穴同,熱天三天換耳,冬季五天換耳。
所謂置鍼就是貼耳針,收針時肚臍左右三針起完後針雙合谷雙曲池捻轉得氣即可,不留針。
每次最少留針四十五分鐘,每十五分鐘捻轉一次。兩天一次,一個月據說就會明顯瘦下來!

當然,見效的前提是扎對穴位了,怎樣才叫扎對是人都知道會酸麻脹抽,針周圍粉紅暈。大學學針灸的時候背穴位感覺好簡單的,及至要下針就困惑了,指定的位置好像都有兩個縫隙差不多的,到底是哪一個,針要往哪一方向刺,多深,每次都是查了一下穴位解剖圖譜才勉強扎得到的。一般人往往會覺得差這麼一點沒什麼關係,結果沒效果就說針灸沒用了,不是一般人的專家教授,好像很多給我們上課也都講針灸對什麽什麽病效果不好之類的話,言外之意他就是針灸的最高水平了。前幾天自己紮了下太溪復溜三陰交,昨天也在原來針孔的地方一樣的角度扎了一次,昨晚都沒捻轉,循經抽的比前一次明顯多了,前次是早上,昨晚特意在酉時,也就是經氣流注到腎經的時間。針灸本來就是很精微的技術,說他很龜毛也可以,不管你能不能體會到氣的存在,起碼要知道怎麼做的。以前的人會認為古人都是很厲害的,怎麼傳下來那是從來都不敢懷疑的照做(我怎麼知道以前人的想法的,看書的咯),現在好像有點矯枉過正了,都認為現代人很聰明,古人限於什麽時代的局限之類的,完全蔑視典籍的記載,那,不照著做沒效果,又來怪罪他亂說的,這好像不太地道啊!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太極拳

以前看陳小春演的比劃太極拳蠻有意思的一直想學,買了陳式二十四式求知補習的時候照書練,由於書太抽象加覺悟有限就半途而廢了。到陝西中醫學院大一體育必修24式簡化太極拳,由於對『簡化』比較反感考試一過就忘了,之後去跟戴浦定兄學,他也只教我陳式太極十八式那種,沒有堅持下來,到浙江中醫藥大學後舍友導師岳父據說蠻利害的,據說教徒弟收費五百一直想去,至今未能如願,後來發現ipad app store裏面有楊式太極教程免費下載,晚上翻出學六式到白鶴亮翅,好像還蠻好玩的。
練的時候好像兩手之間有個東西可以玩,體會腰為樞旋轉發勁,動作開合,覺身體像氣球一樣收縮回來再往外一推,似覺可以把東西一彈。前幾天照蕭宏慈法拉筋拉後腳掌還是冰冰的,晚上拉完之後比劃六式全身就覺得氣血流動,腳掌都暖暖的了!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中醫的自學心得(學弟專訪內容)-陳永諸


中醫的自學心得(學弟專訪內容)

2012/01/03 11:55
首先感謝學弟的採訪及整稿,讓我有這機會,可以說說自己的自學心得,這是我一直想做的,想與有興趣學醫的同道分享,但一直苦無時間,因為還有很多書要做,沒時間能打字,所以布落格也一直沒有更新了,原因就在此,去年花了一些時間,總算把古針法的基本部份教給了,義守大學後中第一屆的學生,當然希望他們做上課文稿的回饋,因為我沒時間打字,而後面還有一些實用的示範影片要做,以及難經靈樞的講解,預計今年看能不能趕得及出書,當書出之後,我想信人人都可以學好針灸。

最後,本篇的內容會在後中系學會這期的研精醫訊上看到。

《人物專訪》
陳永諸醫師專訪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第十八屆

漢光中醫診所醫師

◎採訪/整稿:溫恪瑩

◎氣血

今天就針對求學的一些問題作一些說明,第一個是氣血。以前老師也沒講得很清楚,那時候是模模糊糊,其實氣血在我們現在的學習中,在 莊宏達 醫師《內經新解》內的說法裡面,氣(三焦)的解釋有分成三種,第一個認為是神經系統,再來認為是筋膜、油網一類,還有另一個是淋巴系統,我傾向認為是淋巴系統,氣血就是淋巴和血液。氣血的循環就是淋巴和血夜的循環,三焦是淋巴系統,心包則是血液系統。這個可以解釋很多事情,比如說像我們針灸,為什麼會有氣感?因為淋巴系統有它的通路,我們中醫說氣堵住了,其實就是淋巴鬱在那邊沒有走,沒有走就會熱,我們針灸扎了去實的穴,增加淋巴液流通,新的淋巴進來,就會有涼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透天涼。

另外還可以用《難經》來解釋,《難經》講氣先行,血後至,氣先走三寸血才走三寸,我們人體一定是淋巴要先回流,血才跟著出去。我們動脈出來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靜脈血的部分,一個是滲出來組織液的部分。我們講氣血是陰陽的概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氣來看,氣分為氣中之氣,氣中之血。氣中之氣,是往外出的淋巴液,必如說我們的汗、涕、唾、尿、胃腸黏液等,都是氣中之氣,一般是作散熱和排泄廢物用的。還有一種叫氣中之血,應該很多書都會看到氣中之血,其實就是我們淋巴回流的部分,最後會到近心臟部的下腔靜脈而到血液裡面。所以我們說入心才化赤,淋巴回到血液系統,再經回肺動脈打到肺。

血也分為血中之氣和血中之血。血中之氣,是指血液到末稍滲出來的淋巴液;血中之血,是指血液沿靜脈回流的部分。

◎傷寒

我們可以從傷寒開始談。古本的傷寒講了五個部分,跟《難經》一樣。有中風、傷寒、溫病、濕溫及暑,暑的部份我們就先不管他。在傷寒裡面有提到寒濕,也有濕熱的部分,但是他沒有講到溫病的方,其實他是有溫病的方,溫病的方是越婢湯。如果以寒、風、溫來看,風是在中間,寒跟風之間有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湯,這是風寒之間的方,那風和溫之間的方,有那個方跟桂枝湯是比例的合?是不是桂二越一,所以就是越婢湯。然後寒濕的部分,有麻黃加朮湯,所以濕溫也有越婢加朮湯,所以我用越婢加朮湯來治療濕熱的蕁麻疹,效果都非常好。

我們其實有時候可以用西醫的一些理論作輔佐,因為大家看的身體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術語不同罷了,就像前面說的氣與血,不就是西醫講的淋巴和血液嗎?所以最早發現淋巴和血液循環的,是中醫,在《內經》時代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使用了,但是後來的西醫發現但卻不會用,西藥都是作用在接受器(receptor)上,不然就是殺菌和殺病毒,甚至殺癌細胞上,捨本而逐末,實在可惜。中醫的理論用於治病上,像傷寒,傷寒就是毛竅閉住了,我們人體代謝會產生水和熱,需要排汗,傷寒就是毛孔閉住了,所以是沒有汗的。傷寒有個條文講:或已發熱或未發熱,未發熱就是說,毛竅堵住了,但是淋巴鬱積還沒有這麼嚴重,時間也沒有那麼久,所以那時候還不會發燒,脈是浮緊的。等到已經發燒了,就變浮數脈了,所以傷寒有一句條文:脈浮數,可用麻黃湯。這個浮數是因為淋巴、衛氣已經鬱住了,鬱久了就變熱了,例如扭傷的足踝會發熱,就是淋巴鬱阻的緣故。那鬱住的衛氣會往哪邊走?會往回流,會進到右心房、右心室,走肺動脈,所以那些熱會傳到肺去散掉,散掉要失去水分,所以肺的津液就缺了,形成肺熱的口渴,就會出現表寒裡熱的大青龍湯證。到這邊還不是麻杏甘石湯證,麻杏甘石湯證是表已經解掉了,表寒沒有了,汗孔沒有關閉了,所以會出汗,只要出汗就是表已經解掉了,所以大青龍湯是表有寒裏有熱。

《傷寒論》很有意思的是,它都有個病程,就像以前玩的捲紙,開始一條線,然後出現支線,支線又分出支線,到最後有個終點,《傷寒論》也是一樣,中風、傷寒、溫病、濕溫、暑,開始分出陰陽,就好像林奈的分類學,陰陽分出來到最後有終點,比如說脈暴出者死,終點就出來了。所以孫思邈講大醫一定要學《易》,因為《易經》教我們的就是陰陽,而且《易經》也是從古代的人就在學了。《易經》可以與什麼有關係?比如說我們常常不曉得看人的方位要怎麼看,《難經》裏面講左右是指哪邊?是以醫者還是以病人的觀點?其實在中醫裡面,是以醫者的觀點來看。我們常常講天南地北,天是南,所以上面是南,下面是北,然後左東右西,醫者面對病人看到右側是西,所以大腸是從右邊降下來的。東升的部分,血液的回流都是沿肝門靜脈向上回流,所以醫者面對病人,肝門靜脈位在左側,從左側東升。

◎三陰三陽、太極、四象、八卦

再來講一個三陰三陽的概念,這樣才有辦法學《傷寒論》。三陰三陽有些人都把它分開了,其實在《傷寒論》、《易經》裡面,我們先從簡單的講,第一個,太極生兩儀,什麼叫太極?太極在有的世界是無所不包的意思,另外還有無極,太極是從無極來的,所謂無中生有。太是一個大,下面還有一個點,大就是大,那一點就是小,所以它的定義叫做「大而無外」,大到沒有外面,「小而無內」,小到沒有裡面,這就叫太極,它無所不包。太極一分分成陰陽,這個陰陽少了個字,前面還要加個太,太極分出了太陰跟太陽,這個太不見了。從此可以衍生出四象、八卦,以下以圖示合併說明:


太極生兩儀。此為各卦的初爻。太極依圖中右上左下直線分成兩儀,白屬陽(太陽),黑屬陰(太陰),是以圖左側四卦初爻屬陽,圖右側四卦初爻屬陰。


兩儀生四象。將兩儀依左上右下直線續分成四象。左側原屬陽的半邊,續分成上部(一、二)屬陽,故二爻為陽,稱陽明;下部(三、四)屬陰,故二爻為陰,稱少陽。分法依據為下部(三、四)勢往陰發展故屬陽中之陰,上部(一、二)相對言之屬陽中之陽。右側屬陰的半邊分法類同,上部(五、六)勢往陽發展故屬陰中之陽,二爻為陽,稱少陰;下部(七、八)相對屬陰中之陰,二爻為陰,稱厥陰。


四象生八卦。陰陽繼續分化下去,一、二之陽明,因二相對屬向陰發展,屬陽明之陰者,三爻為陰,成兌卦;一相對屬陽明之陽者,三爻為陽,成乾卦。餘處仿此,三屬少陽之陽者,成離卦;四屬少陽之陰者,成震卦。五屬少陰之陽者,成巽卦;六屬少陰之陰者,成坎卦。七屬厥陰之陽者,成艮卦;八屬厥陰之陰者,成坤卦。

從太陽繼續分化的階段,太陽之中陽比較多的一般稱為老陽,在中醫稱為陽明,陽比較少的稱為少陽。所以太陽是一個平台,裡面還有陰跟陽,即是少陽和陽明,所以病要進去陽裡面的話,一定是先從太陽,所以太陽病是先得的。所以古本上有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

還有「數」,老陽的數是九,少陽的數是七,為什麼?因為陽是往外散的,所以數字越大陽的性質越多。相對的,陰是往內縮的,數字越小陰的性質越多,所以陰的數,厥陰(陰中之陰)是六,少陰(陰中之陽)是八。再者那(太)陽的數為何呢?(太)陰的數為何呢?陽的數為9+7=16,但陽是奇數,而16為偶數,又陽主外,故要加1為17,陰的數為8+6=14,14為偶數,故是陰的數。這兩個數字可以從下面傷寒論的條文看到。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師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十七為陽數之盡,十四為陰數盡。

◎古法針灸

針灸的部分,古派的針法是一脈傳承下來的,並不是哪裡痛扎哪裡,而是用循經取穴的方式,也就是病痛的位置在那條經絡上或是病的症狀在那個臟腑上,選取該經的子母穴或是俞原絡募穴來治療經絡和臟腑的病,經絡的治療上是採用巨刺和繆刺法,也就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另外還有穴名,穴名有它的意義。至於所謂的子母補瀉,我們是看哪一條經絡有病,分清病的虛實,取的穴就不一樣,並且是用左病右取的方式。局部取穴當然也有其他方法,例如《靈樞》講的報刺、齊刺、短刺、毛刺、恢刺、焠刺等,那個是針對局部的,如果局部酸痛,久病很久了,我們用齊刺。但是久病是虛,我們會依照問題屬於哪一條經絡,虛則補其母,就這樣去操作。甚至我們還可以加強功能的問題,比如說針灸也可以治療五臟的病,《難經》說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就取經絡的原穴。還有經絡的兪穴,兪穴有補的作用。還有募穴,募穴是用來瀉實的。在《靈樞》上說肝有膿瘍,期門穴會有痛點,若是不痛了就代表好了。仲景治療熱入血室針刺期門,是用放血的方式,血熱用放血,郝萬山講《傷寒論》有提到這個。針灸的部分大致上是這樣。

◎字義訓詁

傷寒的部分,有些會碰到字義的問題。我們中國字很有趣,由它的字型和意思,後代人可以做意義上的聯想。比如說像炙,上面是一個肉,下面是一把火,肉在火上,就是現代說烤的意思。所以炙甘草就是把甘草拿起來在火上烤,這個叫做炙。我們還有學過噦,孫思邈說就是打嗝,我們從字義上來看,我們把口去掉,旁邊加一個稻穀的禾,就叫做穢,穢是什麼意思?就是那些稻草爛掉的部分,我們說荒是亂長的,穢是長的草有些爛掉的,爛掉會產生一些氣體,所以叫穢氣。配上那個口呢,表示從嘴巴吐出不好的氣味,就叫做噦。如果只是講乾嘔、噦,就只當成打嗝,可是我們沒看到會有一邊嘔吐一邊嗝氣的。

還有一些像「腹中*痛」(按:該字輸入法打不出,見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條),那個字是一個病字旁裡面一個朽去掉木字邊,木頭壞掉就叫朽,所以這個字的含意跟朽的意思有相關。其實這上面還少了一點,我們再加個水字旁,就變成污。所以這個病就是那邊的氣血髒掉了。這些描述的字其實帶有病因病機在裡面。

◎陰陽思維

傷寒記得要從陰陽去看,比如說胸痺,有栝蔞薤白湯類,這是屬於氣堵住的、淋巴堵住的,既然有講淋巴堵住的,仲景應該也有講血堵住的,沒錯,今行本沒有,是在古本傷寒論裡面,你們可以去找看看。氣堵住還有分,有分表跟裡,堵在胸腔的是一種胸痺,堵在心、心包的淋巴的是另一種胸痺。中間縱膈腔的心及心包的是栝蔞薤白湯類,而旁邊肺及肋間腔的是另一類,這裡有兩個方,一個叫茯苓杏仁甘草湯,一個叫橘皮枳實生薑湯,都是胸痺氣塞短氣,那是不是兩個都可以用?不是喔!是要做區別。我們知道肺有宣發跟肅降的功能。因此這二個方一種是肺無法宣發、汗出不來的,汗出不來淋巴會堵,就造成氣塞,這種是橘皮枳實生薑湯,用生薑來發汗,因為有結氣,所用枳實來破氣,而橘皮有很多白色的橘絡在皮內,像氣的絡,所以是氣的孔道,可以行氣(淋巴)至皮,把它發出去胸痺就好了。另一種是下面下不去造成的胸痺,所以用茯苓來利尿,用杏仁來讓氣往下走,甘草補脾胃的虛。

還可以舉痞症的例子,我們從氣血來看,我們有三黃瀉心湯、有葛芩連湯、半夏瀉心湯,這些方都有黃芩黃連。三黃瀉心湯有大黃,是處理血淤住、血實的痞,血淤住會上逆,所以導致流鼻血,因此三黃瀉心湯治療熱證的鼻血吐血如神。所以這是血瘀的。那血虛呢?有血實就有血虛,仲景是這樣寫法的。同樣是痞症,含有黃芩黃連的方,血虛的話就用黃連阿膠湯,用阿膠、白芍來補血。氣的痞症有分氣的實和氣的虛。氣實就會生痰,所以用半夏瀉心湯,氣虛就是水不夠,所以用葛芩連湯。所以看仲景書,看到兩個方,一定有虛實,一定有寒熱。

比如說豬膏髮煎和蜜煎導法,也是一虛一實,那個是虛那個是實?蜜煎導是虛,所以癌症病人排便排不出來就可以用蜜煎導,用蜜來提供熱量,當塞進去時,大腸直接就滲透吸收了,所以虛證的便秘要用蜜煎導。豬膽汁就是對實證的,因為膽汁是酸的,可以攻結塊,是用來導實熱證的,像大承氣湯還要喝下去太慢了,此外若是病人口閉不能食呢?還可以用大承氣嗎?這時就直接用豬膽汁來導,不是很快嗎?所以仲景書要這樣看才有意思,不要去背條文。包括肺痿肺癰,也有虛實,肺痿是虛,氣血不夠,就枯掉了;實證的話就變肺癰了。所以仲景書如果從陰陽去看,就會很有意思,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東西。現今我溫病的書比較少看,主要是看《傷寒論》,把陰陽弄清楚了,氣血搞明白了,理解了《傷寒論》,在臨床上看病就會覺得很有意思。甚至到後來看其它醫家的書,你就變成與這位醫家在對話,他說的對與錯,你都可以分辨了。

從《傷寒論》這邊也可以看到仲景的用方思路喔!比如說講紅棗,有些方用紅棗來命名的,如十棗湯,為什麼要講十棗湯,而不用甘遂、芫花、大戟這些逐水很有力的來命名呢?特別方中還強調十顆肥大棗。一般老師在教大棗就是脾胃藥阿!反正那邊營養不夠就補充一下營養。那我們再看另一個,葶藶大棗瀉肺湯也是有棗的命名,但是它和十棗湯不同,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之前說過仲景的方一定有陰陽,而十棗湯和葶歷大棗瀉肺湯就是一寒一熱。如果我們來講肺積水的話,有些積的是熱水,就是要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因為條文講「肺脹,咳逆喘息不得臥。」什麼才會脹,熱阿!熱脹冷縮,所以用葶藶子利水瀉熱,那大棗做什麼用呢?大棗是固本用的。例如肺積水,西醫很喜歡用抽的,但抽完沒多久水又會回來,原本七天回來,再抽幾次變三天回來,再抽幾次,隔天就回來了,病人也越來越虛了。中醫的治法就不同了,同樣攻水用芫花、甘遂、大戟,把水利掉,但是重點是大棗,沒有大棗,水還是會回來。大棗就是讓淋巴的水不會滲出來,可能是它可讓淋巴液變成高張液,所以瀉完了不會再回頭,重點是在這邊,才會以棗來命名。不然攻完了水還是再回來,就跟西醫抽水一樣了。所以大棗有這樣的作用。

桂枝湯哪一味藥發汗?你覺得是桂枝嗎?不是,它是以生薑發汗。所以柴胡湯會不會發汗?會,因為它有生薑。

訪者:請問學長是怎麼樣推出大棗、生薑有這樣的功能?

答:靠自己去想的,以及一些醫家的醫案另外還有一些古時醫家,比如說像鄒澍的《本經疏證》。《本經疏證》對大棗的講法是說,大棗就是把土弄得很實,然後下面的水就冒不出來,因為有一種淹水是從下面冒出來的,地下水冒出來的淹水,大棗就是把土弄得很實,就不會冒出來。跟剛剛講的意思一樣,淋巴會滲出來,大棗就把它固住不會出來。

另外記得氣血要弄清楚,氣是以脹為主,血是以痛為主,所以有些人說會痛,那就知道是血堵住了,血堵住會主動的痛;氣是脹的,他會覺得脹脹的,壓會不舒服,那才是氣。

訪者:所以學長看病時,是以剛剛提到的陰陽觀念去分眼前這個病的虛實寒熱。

答:沒錯,包括脈上也可以分。其實中醫的脈是很科學的,因為它可以從血管上知道體內的變化。我們知道脈浮主表,但是有時候並不主表。浮為什麼主表?因為身體產生的熱,熱散要往外面,所以血液要往外面走,往外面送,所以脈就浮起來。如果裡面的血不夠,血液循環就要往裡面走,力道是往下的,所以沉主裏,四肢血少了,就出現了手足冷。但是有種狀況浮不主表,這種狀況是裡面的血路、五臟六腑都不通了,血都進不去了,只好往外走,就是所謂的格陽。《傷寒論》的格陽就是這樣,血都往外面走,五臟六腑都進不去,所以脈是浮的。另外一個戴陽,血沒往外面走而是往上走,臉為什麼紅,紅就是血的顏色,上部血很多。所以這樣的浮是主裏,是危症。

沉有時候也不一定主裏,有些沉是表面的症狀,比如說骨節痛,像《傷寒論裡》面講的骨節疼痛,甘草附子湯之類,脈是沉的,因為骨頭很寒冷,血要往骨頭裡面走,力道也是往下的,所以脈是沉的,但是病位卻是在表,算是表之裏。還有一種沉是正常的,因為自出生起氣血的道走的就比較不順,外面的氣道走的比較慢,往外的血管比較小條,就比較偏走裏,這種叫六陰脈,就是六個脈都是沉的,但是沒病。脈學上可以看到這種情形。脈學要跟其他知識搭配,整個中醫是整套的,不會是零碎的,是一整套非常科學的東西。

訪者:所以我們需要將《傷寒》《金匱》方去照它的陰陽虛實屬性去做分類?

答:不是去分類,而是要知道它的病源,所以仲景說見病知源,其實仲景很厲害又很謙虛,因為他可以預測到死證。為什麼仲景可以?像我畫八卦,慢慢畫,一陰一陽分下去,就會知道最後是到那個卦了。仲景也是,病人病情這樣走,到最後就會走到某一個卦了。比如說大青龍湯,得到大青龍湯證,但是不敢去發汗,或是不敢用大青龍湯,只敢用麻黃湯,麻黃湯發汗表解了,但是肺熱沒有解,就變成麻杏甘石湯。另外有些人得溫病,溫病家喜歡講「下不嫌遲」,就攻阿,因為他熱明顯,那他本來是越婢湯的證,下了之後,淋巴往回流,熱水往裡面跑,流到肺,也變麻杏甘石湯,表面沒有熱,裡面有熱。所以《傷寒論》教我們兩個條文:「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就是這樣來的。大青龍湯證本應該用大青龍湯,只用麻黃湯發汗,表解掉後就成麻杏甘石湯證。溫病的話,現在在口渴,先把你攻一攻,表熱陷到肺就是麻杏甘石湯。有些陷到更深的,像胸脅,就是梔子豉湯,像胸管就是陷胸湯,陷到胃就變痞症,所以陷胸、痞症的原因是「下之太早故也」。所以仲景的方很有意思,你要怎麼走,你怎麼樣處理,病情的變化就會跟著怎麼走。

像十棗湯證也可以被製造出來,比如說可能本來是外面有寒濕,可能得到的是麻黃加朮湯證,可是居然用攻下的方式,冷水一攻,攻到肺裡面,肺就積水了。那怎麼辦?這個時候考慮十棗湯之外還要分,如果這個人還有表寒,表症還沒解掉,要先用什麼?小青龍湯,不可用十棗湯,如果用十棗湯,表的寒濕會一直內陷,水會一直回頭,病人會被你攻下而死。用小青龍湯是因為小青龍是泛治傷寒全身水的停留,是一個對寒濕的普遍方,所以它對治症狀很多,如條文中的「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等等,都是水分停留的狀況,這種就可以用小青龍湯。那如果這個人表症解掉了,只剩下咳嗽,那就是射干麻黃湯證。射干麻黃湯是沒有表症的,純粹是肺寒兼肺中有水氣,所以有些給西醫看的小朋友,西醫一直誤下,一直在咳嗽,射干麻黃湯下去,吃到第二包就不咳了。因為我們知道病因病機,仲景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還有一些還未出現的狀況,我們也可以推得出來。所以《傷寒論》真的是很好的書,仲景為什麼叫醫聖,名符其實。所以我相信先把傷寒論透徹了,還有前面我提的氣血、經絡、陰陽領悟了,中醫就可以學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