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2007-12-10 背景:紀小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的八股文與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象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維基百科宋朝條下
胡乃文:借鑑中國傳統醫學突破醫療瓶頸(下)
胡乃文
中醫的概念:例如中醫觀測病情的方法,就只是從陰陽、五行的概念著手,用最簡化的方式,像五臟有五行屬性(肝為陰木、心為陰火、脾為陰土、肺為陰金、腎為陰水),五腑也有五行屬性(膽為陰木、小腸為陰火、胃為陰土、大腸為陰金、膀胱為陰水),五味、五色、五脈,紀年、月、日用的天干、地支也有它自己的五行屬性,季節、時辰、每日、每月、每年都有它的五行屬性。不但如此,它們也都有陰陽的屬性,這是因為它們與整個大宇宙有相關聯之處,那麼藥物的五色、五味就與我們身體的臟腑形成了一定的聯繫。中醫的診病與治病都簡約到,把醫學上的所有事物都從這個方向去思考。其實,大道至簡至易,不是說複雜就叫做好、叫做進步。因此,針灸處方、藥物處方就有一定之效果,拉住了一條相同的管道,大宇宙的氣與身體這個小宇宙的氣息相通了,病也就淡化了。如果現代的醫療可以在這個方面稍作調整,雖然是一種不容易的事,但有開始,未來總能看到開花結果的。
中醫在用藥方面也非常注重,他採藥、合藥都是很講究的,舉凡季節、時辰有都認為會關係到藥物的效能,例如有些藥在夏至採,有的藥在五月五、六月六或七月七採收(如□□草),並且採藥、製藥也注重人選,不同的人採到的藥物效果也不同,例如人參的採收,傳說都有某些特定的人在山林裡看到小孩跑動,用紅絲線綁住,第二天再採收的講法,其實就是看到了另外空間的人參的樣子了。現在臨床上使用的人參都是培養出來的,沒有這種講究了之後,人參的效用也減了許多。其實,這個特定的採參人,就是個開了天目的人,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的人,要沒有高水準德性的,天目不可能開到能看到另外空間小孩跑動的。
中醫在診病之時,亟需要詳細地觀察,也注重心理的調治。他注重"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尤其對於望診的優先次序,更有"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說法。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觀察病人偽病的方法,病人躺臥之時,向著牆壁,當醫生到達了也沒有盼望、也沒有害怕的狀況,跟他講話的時候還會打呵欠,這就是偽病,處方就說可以用針數百針,艾灸數十處,把病人嚇得不敢裝病,詳細的診斷與心理的治療一並做了。
中醫在診治當中,也很注重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互動,《黃帝內經﹒湯液醪醴論》有一段:對於生病為什麼不好治?為什麼"形弊血盡而功不立"?答案是因為"神不使"。那麼什麼是"神不使"呢?因為針灸與砭石就是"道"的體現,如果"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而現在呢,就因為多數人都"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以致於"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精壞神去"所以"營衛不可復收"病就難治了。在替人針灸治療時,注重"本神朝",意思就是病人與醫師都聚精會神,才能達到效果,所以說"本神不朝而勿治"。
中醫不只是用來治病的,它的內涵也包括了養生。《黃帝內經》基本上就是一本談醫病、養生、與修煉的書。可是這三者又都是不能分的,因為講修煉,帶著一個病懨懨的身體,根本不能修煉,一個人的病被治好了,但是常生病那也不行,所以講究養生。以下就是《黃帝內經》有關生病、養生、修煉的看法:
1.避免生病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有教人們要知天命,可以活到、享受到人的天年:最早期的人類對於懂得道法的人,都知道要讓自己同化於陰陽,要知道自己的天命是有定數的,所以吃住都有一定的節制,並且不會勉強過度地勞動,因此,他們的形體與神氣都不失道法,所以都能達到最終的壽算,活到百歲的天年才離世。(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根據報導,現代人有想用改變基因的方法讓人長壽的計劃,運用臍帶血的什麼幹細胞培養什麼器官的,將來好在生病時用來代換人的原有器官,可最後所有器官都是外來的了,這不等於是機械人了嗎?
2. 養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也教人們為了避免生病,就要謹慎風寒,要淡泊名利等慾望,也不會有情的執著,又要適度地勞動而不要過度了,這樣就可享天年,而且雖然年紀大了,動作仍然俐落。("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違也。")
3. 修煉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古時候有"真人"、"至人"、"聖人"以及"賢人",基本上都是修煉的人,也就是修道的人,他們都懂得養生,並且知道除了形體的保養之外,也有一些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要改變,例如淡泊人間的慾望、執著。"真人"就是能掌握、能把握天地陰陽定數的人;"至人"就是能和於、能同化於陰陽定數的人;"聖人"能同於天地人間之理的人,也就是好人中的好人,能保養精氣神的人;"賢人"則是能合同天地人間道的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要保養?還得同化於季節的變化,不同的季節要有不同的心情,勞動與休息也配合當季的天時變化。《四氣調神大論》認為:"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假如不能照著做,就會傷到臟腑之氣,而下一個季節就又會有其他的病變發生。(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從觀測病情,治療病情到預防病情,中醫的方法都是簡約至極的,只要"和於陰陽"、"順化五行"就可達到目的。尤其是對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觀察研究,更是非常簡約樸素的,但又極有效率、又可應用於人的,例如神農嘗百草,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官嘗草本植物的酸苦……等五味,即知它能入人之何藏、何腑、何經絡,至少不必花費大筆鈔票,使用大量的人力去發展儀器。可是這類用身體感官嘗識的方法,又如何能落實應用在人體?不發展人體科學,不修煉出同化宇宙的特性,身體對於與宇宙特性有相關聯的物質特性之敏感程度,大概是難以落實的。古時候的許多大醫學家,都是有特異的技能的,用現代化語言說就是"特異功能"。例如扁鵲看齊桓公的病,知道齊桓公的病程發展;張仲景看王粲的病,知道王粲大約40歲時會有大難,發眉墮落之後,血脈受損……;華佗看曹操的腦風,知道他腦中長有瘤子,要開刀做手術;葛洪治療犬咬傷,用犬腦塗抹傷口能解毒,與千年後的巴思德治法相似,而且也合於現代醫學所云之免疫療法;古時的大醫學家如何能得獲這種超常的"特異功能"?答案是唯有一味地修煉。李洪志先生在《法輪佛法(精進要旨)》"證實"一文中說,"那麼在佛法中開智的專家學者將來會很多,他們將成為新人類在各方面學問的開拓者。可是佛法不是為了叫你成為開拓者而給你的智慧,因為你是個修煉者才得到的,也就是說你首先是修煉者而後是專家。"這就是非常好的答案啦。
另外,養生啦、修煉啦、保養啦,都是讓人不生病而且能享天年之法。中國醫學的先輩們早就替我們提供了實踐的途徑。慾望、執著去除得愈多,就愈能達到。《轉法輪》提出的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就是要我們能與天地宇宙完全同化,當然這就達到了突破養生,也突破了醫療的限制了。
轉自"正見網"
(5/16/2002)
胡乃文:借鑑中國傳統醫學突破醫療瓶頸(上)
◎胡乃文
醫療的目的就是讓人遠離病苦,不再生病。但是,老人們常說,人吃五谷雜糧怎能不生病?也就是說,生病是常態,不生病才是奇蹟。
要讓人不生病,從中國傳統醫學找答案也許比現在蒙著頭越來越自動化、越來越機械化的方式要更有希望些。
現代醫學的瓶頸有哪些呢?血壓只能被控制、血糖只能被控制,感冒連被控制的可能性都沒有,愛滋病也是,腫瘤除了開刀手術之外也沒有任何辦法了。神經的病變,除了機械式的損傷外,根本不知何時、何因而發,內分泌、精神疾病都不是量子醫學或量子生物學能解決得了的。遺傳學及基因工程學發展得再快,也是治絲益芬!到最後把病治療好這個部份變得不重要了,檢查出生病的病理反而成為主,這成了主客易位了。君不見儀器愈來愈先進,統計數字愈來愈精細,病人卻愈來愈多?
其實,人本來是不應該得病的,就只是因為人的行為與觀念的偏差,以及道德衰落而造成人生病的。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有"聖人所以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屙沒齒終無悔心。"明白指出醫師要救的就是一時行為與觀念偏差而得病的人,但是人卻非常固執地在自己認識的框框中,就是終年抱病也不肯改變他的偏差思想觀念而讓道德升華上來。《內經.湯液醪醴論》有雲:"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人的思想與行為偏離了道德,就開始有邪氣的侵襲了,就得病了。
現在的病也非常難治,為什麼那麼難治呢?《內經﹒湯液醪醴論》已敘述了道德衰敗是生病的原因。李洪志先生的《轉法輪》更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也有的氣功師講:醫院治不了病,醫院現在治療效果如何如何。咱們怎麼說呢?當然它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我看還是人類道德水準的低下,造成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病,醫院治不了,吃藥也不好使,假藥也多,都是人為的社會敗壞到這個程度。每個人也別怨別人,人人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人人修煉都會遇到苦難。"(《轉法輪》第七講)"醫院還是能治病的,只不過它的治療手段是常人那個層次的,而那個病卻是超常的,有些病是相當大的。所以醫院講有病要早治嘛,大了他就治不了,藥量大了人也要中毒的。現在的醫療水平和我們的科技水平是一樣的,都處在常人這一層次中,所以它就是這樣一個療效。有一個問題要說清,一般的氣功治病和醫院治病,就是把造成有病的根本原因的難往後推移了,推到後半生或以後去了,業力根本沒有動。"(《轉法輪》第七講)
近代的醫療體系就是,誰的醫院儀器先進,誰的醫院就是比較高檔的,就是比較好的。本來沒有什麼病的,因為廣告說,人有病要早些發現,早些治療,因此總上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要是有病嘛,就嚇得半死,要不就是硬要追根究底地非查出病的根源不可,要不就是做個鴕鳥,把頭藏在沙堆裡不敢面對現實。愈查愈害怕,尤其"現代病"都還沒發展出那種治病的藥物來呢。要是檢查結果說是沒病的話,一些人就對親朋說,"這家醫院不好,根本就不夠先進,查不出病來",好像非得找出他有病不可才算是好醫院、好醫師,沒查出個所以然來,連醫師都不肯放過。查出來病了,又沒有藥醫,哭著喊著不行。
中國古代的病人沒有那麼先進的的檢查設備怎麼辦?找醫師把個脈,看看問問,開個處方,如果問是什麼病?就說一些病人聽不懂的名詞,例如什麼"血風"啦、"胃火"啦、"肝陽亢"啦、"陰虛火熱"啦……等等,照方拿藥,也許發個汗,也許瀉個肚子,病就好了,哪有追根究底的事?
其實治病就是這樣,看誰的效果好嘛!中國古代的科學實在是很發達的,師父教徒弟看看氣色,聽聽聲音,問幾個關鍵的問題,例如出汗、頭痛、身痛、發熱、口乾、口苦……等,在何時發、何地發、或做了什麼事情後發生……等,就可以分辨出病情的虛實寒熱了,再把個脈,把臟腑經絡的資訊探討一下,就可以開方拿藥或解衣寬帶做針灸、按摩、或推拿處理了。現代呢?有的時候看似很富麗堂皇的各種現代化儀器,什麼CT、MRI、B超,醫生的邏輯沒有思考到那裡去,用儀器也沒辦法看出病來,就沒輒啦。有的病一拖好幾天,什麼病也沒查出來,不折騰人嗎?舉個例子,有個病人的小孩昏迷、發高燒,到某大教學醫院,就檢查不出病來,無名高燒嘛,只好用腦斷層檢驗,3天沒檢查出來,仍然昏迷高燒,換一家大醫院,一模一樣地檢查,又用了3天,仍然相同地昏迷高燒。《轉法輪》第七講"醫院治病與氣功治病"一節中舉了個拔牙的例子,用精密的儀器拔牙好像是很科學了,很有效率了,可中國民間的簡單方法,可以用火柴棒一撥拉就下來了,看誰的效果好嘛。
中醫不但能看出人生病的陰陽、虛實、寒熱來,病屬於什麼臟腑的、什麼經絡的,依照所診斷出來的理,擬定一個處方開出對治的藥物來,或者會用針灸的醫師,只要分辨出病的經絡來,就可以依據五行相生相剋方式,而開出針灸處方便能夠治好病了。這不是更高過於現代儀器了嗎?
因為中醫與針灸都是直接以人體做實驗的,不是用動物實驗後再以人體實驗的,他直接根據人體而得來的資訊,當然就直接使用在人體就可以了。
中醫又屬於道家學術系統的一環,講究"天人合一"的,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其它生物機體也都一樣。人體一切氣血循環流動等,都有與大宇宙互相聯繫的管道,所以只要把人氣與天氣順接起來就可以不生病,所以借諸天然動、植物等的宇宙特性來調整人的氣,用針灸的方式,把人的氣與宇宙的氣相接,病痛就消除了。因此,有的藥物在服用法上就需要注意時空的配合,例如:"十棗湯"要平旦(早晨,太陽與我們平視時的眼睛高度,也就是大約五點鐘左右)服,"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補腎的藥物,就要在空腹的時候服用。甚至還要注意藥物的煎煮法,例如:葛根湯、麻黃湯裡面的麻黃要先煎,除去上面的沫,再入余藥煎,而葛根也是先煎的。鉤籐後入,薄荷、荊芥等也要後下。針灸醫術的發展中就有"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各種與時間有關的治療方法。這些針灸方法都與時辰的幹支有關係,其實就是時辰的陰陽特性與五行有密切關係。有些病某天可以治,有些日子卻不能治,例如針灸處方有:"甲不治頭,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脛,癸不治足。"的說法。
有的藥物要取其質,有的要取其氣,都很講究的。有的藥物不能用煎煮法,卻一定要研成細末吞服,例如元胡索就是。製藥的劑型也是重要問題:膏、丸、丹、散、湯、液、醪、醴等各有各的作用,就是丸劑又有做成蜜丸的、有做成飯團搗作丸的、有做成水丸的、有做成面裹丸的……,中醫學上有"湯者湯也,丸者緩也,散者散也……"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湯劑有湯滌的作用,用丸劑就有緩慢作用的目的……。現代醫學也認識到這一點,也發展出"腸衣錠"、"胃衣錠"等劑型,是為了讓藥物在腸道或胃裡面的崩解,達到最理想的吸收效果。
現代醫療體系已經出現了許多突破不了的瓶頸,雖然在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有許多研究機構、實驗室都在發展研究中醫、中藥,理論性的、實際應用性的,好像很有成就,很多的新藥也被發展應用了。針灸麻醉技術開花結果了,可以幫助外科手術了。(針灸本身就可以醫病的,卻被用來輔助麻醉做外科手術!)可真的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了嗎?
中醫有自己已經成形了的、很高、很登峰造極的理論和治病方法,他是更高層次的醫療體系,中醫古時從來沒有什麼是細菌、病毒的想法,他只是用風、火、熱……的概念來形容這個病的起因,結果就能把流行性感冒--古時叫"傷寒"、"溫病"、"熱病"……-治好,還不需要一周就好了。現代人因為檢查儀器的進步,什麼病都能追查到似乎是本源了,可就不能有效地治療,更別提預防了。例如曾經在台灣肆虐的"腸病毒",查是查出來了病,可就是沒有一點辦法對治。找中醫看,同樣的病,只要確定它是胃火,就清胃火,確定了是肝火,就瀉肝火,確定什麼火,就清什麼火,藥到病除。我自己就遇到多起這類病情,它發病的部位都是千變萬化的,有的人聽神經受傷,連走路都不平衡了,最後聽力也沒了;有的人顏面神經受傷了、有的人目瞼生皰疹、有的人耳朵生皰疹、也有的皰疹生在口腔裡、手指上,西醫看到都頭大了的問題,中醫只是一個"火"就把病因交代了。再用一些清不同經絡臟腑之火的藥物,就幾天能治愈了,看哪個的效果好?
說中醫沒有統計資料?不錯,統計學是探討科學的工具之一,但是每種病對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發展的,沒有一個統一不變的大族群樣本,要等我們都用統計方法治了,病人都已經不知被荼毒了多少時日,還把病拖延壞了。
科學的發展,都是希望化繁為簡,用簡單的模式可以解釋千變萬化的一切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現象。中西都是這樣的。西方科學發現任何物質的基礎是微小的粒子,就是原子,它是物質的基本成份,而原子又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等成份構成,用這個模式可以解釋不少的物質現象,以後又在這個基礎上發現更微觀、更小的微粒,但對於物質現象的解釋卻仍停留在表象上,也許在物理、化學等有興趣的問題上有所成就,可離應用於人體之治病還遠去了,難以更向前跨一步。中國古科學的物質基礎就只是陰陽、五行,用來解釋日月、星辰可以,用來解釋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講得通,在醫學上也是一樣。五行與五色之關係、五行與五味之關係、五行與五臟之關係、五行與五液、五聲……等之關係,其實就是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都已說明清楚。既然如此,現代醫療體系如果能重新認識一下,把原來科學知識的框框拿掉,根本上改變了科學思維的觀念,說不定立刻有一個新的科學認知,及新的醫療觀念的飛躍。
(待續)
轉自"正見網"
(5/16/2002)
製作:李小狼(http://www.cuhkacs.org/~syaoran/blog/)
最後修訂日期:2008年7月7日
* 以下各組乃異體字或異形詞的關係,我們認為每組的前一個字詞為標準字或標準詞。作者應以斜角括號外的字詞,取代斜角括號內的。若有例外的情況,則另加說明。
* 本表依標準字或標準詞的首字筆畫排列。同筆畫的字,按《康熙》部首序排列。
* 本表選用的單字,以一般字型檔選用的Unicode字元碼位為準,在單字後符有該字元的Unicode編碼。
==三畫==
* 凡‹51E1›〔凢‹51E2›〕
* 幺‹5E7A›〔么‹4E48›〕
* 才‹624D›〔纔‹7E94›〕(「纔」解作淺黑色時,不是「才」的異體)
==四畫==
* 丑‹4E11›〔丒‹4E12›〕
* 冗‹5197›〔宂‹5B82›〕
* 戶‹6236›〔户、戸‹6237、6238›〕
==五畫==
* 冊‹518A›〔册‹518C›〕
* 刊‹520A›〔刋‹520B›〕(「刋」又音cǐn,解作切,不是「刊」的異體)
* 朮‹672E›〔术‹672F›〕
==六畫==
* 丟‹4E1F›〔丢‹4E22›〕
* 仿‹4EFF›〔倣‹5023›〕
* 冰‹51B0›〔氷‹6C37›〕
* 回‹56DE›〔囘、囬‹56D8、56EC›〕
* 并‹5E76›〔幷‹5E77›〕
* 朵‹6735›〔朶‹6736›〕
* 污‹6C61›〔汙‹6C59›〕(專有名詞除外)
* 考‹8003›〔攷‹6537›〕(專有名詞除外)
* 幵‹5E75›〔开‹5F00›〕
==七畫==
* 兌‹514C›〔兑‹5151›〕
* 別‹5225›〔别‹522B›〕
* 劫‹52AB›〔刦、刧、刼‹5226、5227、523C›〕
* 即‹5373›〔卽‹537D›〕
* 吞‹541E›〔呑‹5451›〕
* 吳‹5433›〔吴、呉‹5434、5449›〕
* 呂‹5442›〔吕‹5415›〕
* 吻‹543B›〔脗‹8117›〕
* 囪‹56EA›〔囱‹56F1›〕
* 妝‹599D›〔粧‹7CA7›〕(專有名詞除外)
* 妒‹5992›〔妬‹59AC›〕
* 姊‹59CA›〔姉‹59C9›〕
* 妍‹598D›〔姸‹59F8›〕
* 彷彿〔仿佛、髣髴〕
* 步‹6B65›〔歩‹6B69›〕
* 決‹6C7A›〔决‹51B3›〕
* 沖‹6C96›〔冲‹51B2›〕
* 沒‹6C92›〔没‹6CA1›〕
* 灶‹7076›〔竈‹7AC8›〕
* 豆‹8C46›〔荳‹8373›〕(專有名詞除外)
* 巡‹5DE1›〔廵‹5EF5›〕
==八畫==
* 併‹4F75›〔倂‹5002›〕
* 兩‹5169›〔两‹4E24›〕
* 券‹5238›〔劵‹52B5›〕(「劵」又音倦,是「倦」的異體,不是「券」的異體)
* 協‹5354›〔恊‹604A›〕
* 咒‹5492›〔呪‹546A›〕
* 妹‹59B9›〔妺‹59BA›〕
* 屆‹5C46›〔届‹5C4A›〕
* 岩‹5CA9›〔巖、巗‹5DD6、5DD7›〕(「巖」字專有名詞除外)
* 拗‹62D7›〔抝‹629D›〕
* 抬‹62AC›〔擡‹64E1›〕
* 果‹679C›〔菓‹83D3›〕(專有名詞除外)
* 牀‹7240›〔床‹5E8A›〕
* 泄‹6CC4›〔洩‹6D29›〕
* 況‹6CC1›〔况‹51B5›〕
* 爭‹722D›〔争‹4E89›〕
* 肴‹80B4›〔餚‹991A›〕
* 臥‹81E5›〔卧‹5367›〕
* 青‹9752›〔靑‹9751›〕
==九畫==
* 俞‹4FDE›〔兪‹516A›〕
* 剎‹524E›〔刹‹5239›〕
* 剋‹524B›〔尅‹5C05›〕
* 勇‹52C7›〔勈‹52C8›〕
* 卻‹537B›〔却‹5374›〕
* 姪‹59EA›〔侄‹4F84›〕(專有名詞除外)
* 彥‹5F65›〔彦‹5F66›〕
* 恆‹6046›〔恒‹6052›〕
* 怱‹6031›〔匆、悤‹5306、60A4›〕
* 既‹65E2›〔旣‹65E3›〕
* 枴‹67B4›〔柺‹67FA›〕
* 查‹67E5›〔査、柤‹67FB、67E4›〕
* 柏‹67CF›〔栢‹6822›〕(專有名詞除外)
* 洶‹6D36›〔汹‹6C79›〕
* 為‹70BA›〔爲‹7232›〕
* 研‹7814›〔硏‹784F›〕
* 迪‹8FEA›〔廸‹5EF8›〕
* 迫‹8FEB›〔廹‹5EF9›〕
==十畫==
* 值‹503C›〔値‹5024›〕
* 姬‹59EC›〔姫‹59EB›〕
* 峰‹5CF0›〔峯‹5CEF›〕
* 恥‹6065›〔耻‹803B›〕
* 悅‹6085›〔悦‹60A6›〕
* 捏‹634F›〔揑‹63D1›〕
* 效‹6548›〔効、俲、傚‹52B9、4FF2、509A›〕
* 晉‹6649›〔晋‹664B›〕
* 涅‹6D85›〔湼‹6E7C›〕
* 真‹771F›〔眞‹771E›〕
* 砲‹7832›〔礮‹792E›〕
* 祕‹7955›〔秘‹79D8›〕
* 耽‹803D›〔躭‹8EAD›〕
* 脈‹8108›〔脉‹8109›〕
* 迺‹8FFA›〔廼‹5EFC›〕
* 迴‹8FF4›〔廻‹5EFB›〕
* 陝‹965D›〔陜‹965C›〕(「陜」又音狹,是「狹」的異體,不是「陝」的異體)
* 鬥‹9B25›〔鬬、閗、闘‹9B2C、9597、95D8›〕
==十一畫==
* 乾‹4E7E›〔亁‹4E81›〕
* 冤‹51A4›〔寃‹5BC3›〕
* 偽‹507D›〔僞‹50DE›〕
* 假‹5047›〔仮‹4EEE›〕
* 夠‹5920›〔够‹591F›〕
* 專‹5C08›〔専‹5C02›〕
* 庵‹5EB5›〔菴‹83F4›〕
* 強‹5F37›〔强‹5F3A›〕
* 徠‹5FA0›〔倈‹5008›〕
* 掛‹639B›〔挂‹6302›〕
* 啟‹555F›〔啓‹5553›〕
* 敘‹6558›〔叙、敍‹53D9、654D›〕
* 敕‹6555›〔勅‹52C5›〕
* 涼‹6DBC›〔凉‹51C9›〕
* 淒‹6DD2›〔凄‹51C4›〕
* 淨‹6DE8›〔凈、净‹51C8、51C0›〕
* 產‹7522›〔産‹7523›〕
* 略‹7565›〔畧‹7567›〕
* 眾‹773E›〔衆‹8846›〕
* 紮‹7D2E›〔紥‹7D25›〕
* 缽‹7F3D›〔鉢‹9262›〕
* 脣‹8123›〔唇‹5507›〕(「唇」又音真,解作驚駭,不是「脣」的異體)
* 莓‹8393›〔苺‹82FA›〕
* 蛋‹86CB›〔疍‹758D›〕
* 軟‹8EDF›〔輭‹8F2D›〕
* 麻‹9EBB›〔蔴‹8534›〕
==十二畫==
* 場‹5834›〔塲‹5872›〕
* 報道〔報導〕
* 廁‹5EC1›〔厠‹53A0›〕
* 廄‹5EC4›〔廐、厩‹5ED0、53A9›〕
* 惠‹60E0›〔恵‹6075›〕
* 插‹63D2›〔揷、挿‹63F7、633F›〕
* 捶‹6376›〔搥‹6425›〕
* 款‹6B3E›〔欵‹6B35›〕
* 湊‹6E4A›〔凑‹51D1›〕
* 減‹6E1B›〔减‹51CF›〕
* 煮‹716E›〔煑‹7151›〕
* 琺‹743A›〔珐‹73D0›〕
* 畫‹756B›〔画‹753B›〕
* 盜‹76DC›〔盗‹76D7›〕
* 窗‹7A97›〔窓、牕、窻‹7A93、7255、7ABB›〕
* 筍‹7B4D›〔笋‹7B0B›〕
* 絕‹7D55›〔絶‹7D76›〕
* 虛‹865B›〔虚‹865A›〕
* 韌‹97CC›〔靱‹9771›〕
* 飧‹98E7›〔飱‹98F1›〕
* 黃‹9EC3›〔黄‹9EC4›〕
* 弒‹5F12›〔弑‹5F11›〕
* 鈎‹920E›〔鉤‹9264›〕
==十三畫==
* 焰‹7130›〔燄、熖‹71C4、7196›〕
* 傻‹50BB›〔儍‹510D›〕
* 匯‹532F›〔滙‹6ED9›〕
* 塚‹585A›〔冢‹51A2›〕
* 奧‹5967›〔奥‹5965›〕
* 廈‹5EC8›〔厦‹53A6›〕
* 徬徨〔傍偟、旁皇、彷徨〕(專有名詞除外)
* 毀‹6BC0›〔毁‹6BC1›〕
* 準‹6E96›〔凖‹51D6›〕
* 煙‹7159›〔烟‹70DF›〕
* 痲‹75F2›〔痳‹75F3›〕(「痳」又音淋,是「淋」的異體,不是「痲」的異體)
* 痴‹75F4›〔癡‹7661›〕(專有名詞除外)
* 痺‹75FA›〔痹‹75F9›〕
* 睹‹7779›〔覩‹89A9›〕
* 粵‹7CB5›〔粤‹7CA4›〕
* 群‹7FA4›〔羣‹7FA3›〕
* 腳‹8173›〔脚‹811A›〕
* 裏‹88CF›〔裡‹88E1›〕
* 解‹89E3›〔觧‹89E7›〕
* 跡‹8DE1›〔迹‹8FF9›〕
* 躲‹8EB2›〔躱‹8EB1›〕
* 酬‹916C›〔酧‹9167›〕
==十四畫==
* 凳‹51F3›〔櫈‹6AC8›〕
* 夢‹5922›〔梦‹68A6›〕
* 寧‹5BE7›〔寜‹5BDC›〕
* 瘉‹7609›〔癒‹7652›〕
* 箏‹7B8F›〔筝‹7B5D›〕
* 綿‹7DBF›〔緜‹7DDC›〕
* 罰‹7F70›〔罸‹7F78›〕
* 蓋‹84CB›〔盖‹76D6›〕
* 說‹8AAA›〔説‹8AAC›〕
* 貍‹8C8D›〔狸‹72F8›〕
* 餅‹9905›〔餠‹9920›〕
* 麼‹9EBC›〔麽‹9EBD›〕
* 齊‹9F4A›〔齐、斉‹9F50、6589›〕
==十五畫==
* 嫻‹5AFB›〔嫺‹5AFA›〕(專有名詞除外)
* 廚‹5EDA›〔厨‹53A8›〕
* 廟‹5EDF›〔庙、庿‹5E99、5EBF›〕
* 廝‹5EDD›〔厮‹53AE›〕
* 徵‹5FB5›〔徴‹5FB4›〕
* 撐‹6490›〔撑‹6491›〕
* 數‹6578›〔数‹6570›〕
* 獎‹734E›〔奬‹596C›〕
* 窯‹7AAF›〔窰‹7AB0›〕
* 線‹7DDA›〔綫‹7DAB›〕
* 罵‹7F75›〔駡‹99E1›〕
* 蔥‹8525›〔葱‹8471›〕
* 蝨‹8768›〔虱‹8671›〕
* 衛‹885B›〔衞‹885E›〕
* 褓‹8913›〔緥‹7DE5›〕
* 豎‹8C4E›〔竪‹7AEA›〕
* 豬‹8C6C›〔猪‹732A›〕
* 鄰‹9130›〔隣‹96A3›〕
* 鋤‹92E4›〔耡、鉏‹8021、924F›〕
* 銼‹92BC›〔剉‹5249›〕
* 鬧‹9B27›〔閙‹9599›〕
* 衚衕〔胡同〕
==十六畫==
* 勳‹52F3›〔勛、勲‹52DB、52F2›〕(「勛」字專有名詞除外)
* 擔‹64D4›〔担‹62C5›〕
* 樽‹6A3D›〔罇‹7F47›〕
* 澤‹6FA4›〔沢‹6CA2›〕
* 穎‹7A4E›〔頴‹9834›〕
* 簑‹7C11›〔蓑‹84D1›〕
* 膳‹81B3›〔饍‹994D›〕
* 貓‹8C93›〔猫‹732B›〕
* 賴‹8CF4›〔頼‹983C›〕
* 靜‹975C›〔静‹9759›〕
* 默‹9ED8›〔黙‹9ED9›〕
* 聯‹806F›〔聨‹8068›〕
==十七畫==
* 幫‹5E6B›〔帮、幇‹5E2E、5E47›〕
* 擧‹64E7›〔舉‹8209›〕
* 澀‹6F80›〔澁、渋‹6F81、6E0B›〕
* 濕‹6FD5›〔溼‹6EBC›〕
* 牆‹7246›〔墻‹58BB›〕
* 繃‹7E43›〔綳‹7DB3›〕
* 總‹7E3D›〔総、緫、惣‹7DCF、7DEB、60E3›〕(「惣」字專有名詞除外)
* 聰‹8070›〔聡、聦‹8061、8066›〕
* 膽‹81BD›〔胆‹80C6›〕
* 闊‹95CA›〔濶‹6FF6›〕
* 點‹9EDE›〔点‹70B9›〕
* 齋‹9F4B›〔斎、斋‹658E、658B›〕
* 襁‹8941›〔繈‹7E48›〕
* 薦‹85A6›〔荐‹8350›〕
* 鎅‹9385›〔‹EB78›〕
* 錘‹9318›〔鎚‹939A›〕
==十八畫==
* 櫃‹6AC3›〔柜‹67DC›〕
* 檯‹6AAF›〔枱‹67B1›〕
* 瀆‹7006›〔凟‹51DF›〕
* 獵‹7375›〔猎‹730E›〕
* 繡‹7E61›〔綉‹7D89›〕
* 翻‹7FFB›〔繙‹7E59›〕
* 蹤‹8E64›〔踪‹8E2A›〕
* 雞‹96DE›〔鷄、鶏‹9DC4、9D8F›〕
* 鞦韆〔秋千〕(用來盪的鞦韆)
* 顏‹984F›〔顔‹9854›〕
==十九畫==
* 礙‹7919›〔碍‹788D›〕
* 羶‹7FB6›〔膻‹81BB›〕
* 韻‹97FB›〔韵‹97F5›〕
* 麴‹9EB4›〔麯‹9EAF›〕
==二十畫==
* 寶‹5BF6›〔寳、宝‹5BF3、5B9D›〕
* 礦‹7926›〔鑛‹945B›〕
* 耀‹8000›〔燿‹71FF›〕(專有名詞除外)
* 鏽‹93FD›〔銹‹92B9›〕
* 麵‹9EB5›〔麪、麫‹9EAA、9EAB›〕
==二十一畫==
* 攜‹651C›〔携、擕‹643A、64D5›〕
* 鐵‹9435›〔鉄、鐡‹9244、9421›〕
* 霸‹9738›〔覇‹8987›〕
==二十二畫==
* 灑‹7051›〔洒‹6D12›〕
* 疊‹758A›〔叠‹53E0›〕
* 贗‹8D17›〔贋‹8D0B›〕
* 韁‹97C1›〔繮‹7E6E›〕
==二十三畫==
* 竊‹7ACA›〔窃‹7A83›〕
* 驛‹9A5B›〔駅‹99C5›〕
* 驗‹9A57›〔騐‹9A10›〕
==二十四畫==
* 羈‹7F88›〔覊‹898A›〕
* 艷‹8277›〔豔‹8C54›〕(專有名詞除外)
* 鼇‹9F07›〔鰲‹9C32›〕
* 鼈‹9C49›〔鱉‹9C49›〕
後記:
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尚有許多問題未列於表中。若作者未能在本表中找到答案,可依次參考下列書籍。各本書之間,若所述的內容有異,則以列於前者為準。
1. 容若:《常誤詞語辨正》,香港:明窗,2001
2. 容若:《熒幕用字辨正》,香港:明窗,2006
3. 容若:《一字之差──英王寫別字》,香港:明窗,2003
4. 容若:《一字之差──關鍵在一字》,香港:明窗,2003
5. 容若:《一字之差──一字送命》,香港:明窗,2004
6. 容若:《成語探源搜趣》,香港:明窗,2001
7. 容若:《煮字錄》,香港:明窗,2002
8. 季旭昇:《漢字說清楚》,台北:商周,2007
9. 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香港:香港教育局,2007
10. 莊澤義:《簡繁互轉易錯字辨析》,香港:三聯,1998
11.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dict/index.html
12. 莊澤義:《香港小學課本用字規範》,香港:三聯,2000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北京:商務,2005
14. 華通電腦、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漢語快手》,香港:華通電腦,2006
15.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3146.htm
版權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簡體中文:知識共享:署名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deed.zh);
繁體中文:創用CC:姓名標示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deed.zh_TW) )
另外,現在opera mini其他國家的版本也下載不下來。金盾正在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封的再猛一些吧,共匪!
--
从我的移动设备发送
Sincerely,
SIAOYI
璧山.鈺寶臣編.男道階.道久真校字
醫者治病.貴善用藥.藥之氣味.具有五行.五行者.天地生成之數.陰陽消長之理.不明乎此.而能用藥以治病者.鮮矣.顧藥之適于用者.固在氣味.而當混沌初闢之時.其氣之寒熱溫平涼.味之甘苦酸辛鹹.果河由而辨別不爽.自非開天明道之聖人.首出庶物烏能審氣察.味.定為不易之經哉.史稱炎帝神農時.民有疾病.未知藥石.帝始味草木之滋.嘗一曰而遇七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所謂方書.雖未指名.世所傳神農本草經.意其遺也.厥後如伊聖湯液.仲景傷寒金匱諸方.咸遵而用之.罔有或越.易所謂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者.其此之謂歟.唐宋而後.扈言曰出.經旨反晦.醫道之壞.實由于斯.浸淫至今.異學爭鳴.各逞意見.比之洪水猛獸.抑又甚焉.夫土子讀書.必宗孔子.非是者即為離經叛道.業醫而不宗本經.獨非離經叛道者乎.雖仲景後.宗本經者.間亦有人.然不無異同之見.惟.國朝徐靈胎.張隱菴.葉天士.陳修園輩.註解本經.闡發精蘊.不啻啟瞶振聾.厥功偉矣.而修園本草經讀一書.尤多期望後學之意.但經文詞旨簡奧.語句參差.讀者每以難于記誦為恨.余不揣固陋.取本經而編輯之.補短截長.叶以韻語.名曰本經便讀.極知僭妄.無所逃罪.然在初學之艱于記誦者.未必無小補也.至若明于天地生成之數.陰陽消長之理.兼善其君臣佐使之宜.以適于用.而幾十全者.則有望于學識兼優之士.神明變化焉.鄙人.謝不敏矣
同治八年歲在己巳春正月上元後一曰黃鈺自序于芸經堂
一.藥性始干神農所傳.本草經闡陰陽之秘.洩天地之藏.誠千古所不易者也.自梁陶弘景而後.諸家之說盛行.其與經旨相謬戾者.多矣.茲編一以本經為準.所謂群立淆亂.衷干聖也
一.本經藥味分上中下三品.茲編仍之.其前後次序不盡拘也
一.本經藥有三百六十五品.茲則照常用者錄之.其有後人所不識.及識而不常用者.闕焉.至如大戟.芫花.上遂.水蛭.虻蟲.蠐螬.雲母.鼠婦.蜣螂.白魚等.雖非常用.而仲景傷寒金匱方中用之.不妨編入.以見古人用藥.悉遵本經之意
一.藥有經方而用之.及時方所常用.而本經所無者.因採別錄諸本.附于後
一.本經藥品.經方尚用之不盡.而必附錄別錄.以下藥味且錄之多者.以時方所常用.不欲拂時好也.其之氣味.主治俱見本草綱目.然綱目雜收眾說.反令人無所適從.茲編惟取最先者存之.餘皆從略
一.本經有橘皮.無青皮.圖經始分之.有枳實無枳殻.開寶始分之.後人既已分用.不妨附入.至若羌活一名獨活.是一物而二名也.然考今時所用.實是二種.因取唐甄權藥附焉.惟天麻乃走箭之根.氣味甘平.地骨皮乃枸杞之根.主治亦同.不必分載
一.藥之為用.在于氣味.如芍藥.本經苦平.別錄酸寒.今人只知其為酸寒.不復知其為苦平矣.是皆荒經之過也.若走芍之誤.陳修園已闢之.茲不贅
一.藥之氣味功能.茲編已悉具矣.讀者于誦熟後.更取諸家註解而參閱之.自有得心之候
一.時醫不能用經方者.以經方所用之藥.與時下本草氣味功能不合故也.讀此編後.取經方查對.有一味不合否
一.昔人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業醫而不宗本經.是不能取法乎上也.竊怪世之為醫者.於諸家雜說.深信不疑.而于本經則疑而棄之.不一寓目.豈後人之智能.反出開天明道之聖人上哉.何不思之甚也
一.是編原為初學而設.只取稍叶韻語.便于誦讀.其中不無倒亂割裂之處.然引人入勝.實不得已也.識者諒之.
一.讀是編者.必須屏去一切雜說.專力于斯.自然深造有得.不然是先人之言為主.雖讀猶弗讀也
人參甘寒開心益智補五臟而安精神.定魂魄而止驚悸.久服則輕身延年.兼明目而除邪氣.
黃耆甘溫.敗瘡癰疽.既可排膿而止痛.並五痔鼠瘻而能醫.又主大風與癩疾.小兒百病兼補虛.
白朮氣味.甘溫入脾.風寒濕痺.痙疸死肌.止汗除熱.煎餌消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
甘草甘平.功擅解毒.主治五臟與六腑.倍氣力而堅筋骨.除寒熱之邪氣.解瘡尰而長肌肉.
薯蕷甘平.入肺歸脾.除寒熱邪氣.主傷中虛羸.補中益力.強陰長肌久服則耳目聰明.輕身延年而不飢.
肉蓯蓉甘.微溫無毒.勞傷補中.莖中痛除.養五臟而強陰.益精氣以多育.兼主婦人之癥瘕.︹若欲輕不須久服洗之中用︺
地黃甘寒.絕筋折跌.填髓長肌.傷中逐血.生者作湯而除痺.兼除積聚之寒熱.不老輕身.久服始益.
天冬氣味苦平.主治諸暴風濕.療偏痺而強骨髓.殺三蟲而去又伏尸.久服輕身益氣.故延年而不飢.
麥門甘平.心腹氣結.傷中傷飽.胃絡脈絕.又主羸瘦短氣.久服輕身可得.︹不必去心︺
細辛辛溫.欬逆上氣.頭痛腦動.風濕痛痺.百節拘攣死肌可治.久服則明目輕身.九竅亦利.
柴胡苦平.臟腑結氣.推陳致新.飲食積聚.久服明目益精.兼主寒熱邪氣.
黃連苦寒.主治熱氣.目痛眥傷而淚出.腸澼腹痛而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不忘善記.
防風甘溫.大風頭眩.惡風風邪.目盲無見.骨節痛疼.久服身健.
續斷氣.苦溫無毒.金瘡癰瘍.折跌筋骨.通婦人之乳難.主傷寒而補不足.欲益氣力須當久服.
牛膝苦酸.氣平無毒痿痺肢攣.不可伸屈.傷熱火爛.血氣能逐.又主墮胎.孕婦忌服.
巴戟甘溫.補中益氣.安五臟而強筋骨.起陰痿而增腎志.專主大風.能除邪氣.
石解甘平.傷中除痺.虛勞羸瘦.補臟下氣.強陰益精.兼厚腸胃.
澤瀉甘寒.風寒濕痺.養五臟而益氣力.肥健人而消水氣.兼主婦人之乳難.久服則耳目聰慧.
五味無毒.氣味酸溫.主治欬逆.益氣強陰.勞傷羸瘦.益男子精.
苡仁甘寒久服濕痺.筋急拘攣.輕身益氣.
菟絲辛平.主補不足.益氣健人絕傷可續.汁去面䵟久服明目.
葳蕤甘平.中風暴熱不能動搖.筋跌肉結.是諸不足.久服潤澤.
沙參苦寒.主除寒熱.補中益肺.驚氣血結.
遠志苦溫.傷中欬逆.聰耳明目.強志倍力.除邪氣而補不足.利九竅而志慧益.
葛蒲辛溫.風寒濕痺.開心通竅.欬逆上氣.明目出聲.耳聾便利.兼主癰瘡.亦溫腸胃.︹久服不忘補臟益智輕身延年不老高志︺
赤箭辛溫.殺鬼精物.長陰肥健.惡風蠱毒.善益氣力.須當久服
車前甘寒.通便利水.濕痺能除.氣癃痛止
羌活氣味.苦甘而平.風寒所擊.金瘡止疼.女子疝瘕.癇痙奔豚.倘能久服.奈老身輕
升麻甘平.苦寒無毒.頭痛寒熱.時氣癘疫.喉氣口瘡.風腫諸毒中惡腹痛.蠱毒吐出.辟瘟瘴之邪氣.殺鬼精與老物.輕身延年.是在久服
茵陳氣味.苦平微寒.熱結黃疸.濕熱風寒.久服益氣耐老.曰兔食之亦仙
甘菊氣味.苦平無毒.諸風頭眩.目痛淚出.去死肌而除濕痺.利血氣而宜久服.耐老輕身.延年可卜
龍膽氣味.苦濇大寒.定五臟而殺蠱毒.主寒熱之在骨間.筋骨之絕傷可續.驚癇之邪氣能安
紫蘇辛溫下氣殺穀.除飲食而辟口臭.辟惡氣而去邪毒.輕身通神.貴在久服.梗寬脹而止心痛.枝通經而達脈絡.若用其子.下氣尤速
蓮藕實莖.氣味甘平.益氣除疾.補中養神.久服不飢.耐老身輕
芡實甘平.強志益精.主治濕痺.腰脊膝疼.補中除暴.耳目聰明.久服不飢.耐老身輕
脂麻甘平.傷中虛羸.補五內而益氣.填骨髓而長肌.輕身不老.久服效奇.︹色黑者良︺
益母花子.辛甘微溫.主除水氣.明目益精.葉作浴湯.能治癮疹
茜草苦寒.風寒濕痺.黃疸補中血枯經閉
茯苓甘平.胸脅逆氣.心下結痛則寒熱煩滿而欬逆.肝氣上逆則憂恚驚邪而恐悸.因之口焦舌乾.惟期小便得利.若欲安魂養神.是非久服不至
豬苓甘平.通利水道.蠱疰不祥.痎瘧亦效
牡桂辛溫.上氣欬逆.結氣喉痺.兼治吐吸.利關節而補中.通神明而益氣久服始益
菌桂辛溫.主治百病.養精神而和顏色.為諸藥通使之先聘.不老輕身.久服乃應
橘皮氣味.苦辛而溫.瘕熱逆氣.水穀通行.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枸杞苦寒.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久服則堅筋骨而耐寒暑.洵為服食之上劑
木香辛溫.主辟邪氣.毒疫溫鬼.淋露強志.久服則陰陽氣和.不致夢寤而饜寐
杜仲氣味辛平.補中而益精氣.主膝之痛.堅筋骨強志.陰下之濕癢可除.小便之餘瀝亦治
桑根白皮.甘寒苦平.長鬚眉而堅髮齒.充肌膚而主腰疼.兼治小兒之背強癰腫.女子之胎氣安甯
槐實苦寒.五內邪熱.治五痔而療火瘡.止涎唾而補陽絕.兼主婦人乳難子臟痛劇
柏實甘平.主治驚悸.除風濕之痺痛.安五臟而益氣.久服則耳目聰明.潤澤美麗
大棗甘平.心腹邪氣.補氣則通竅助安中則養脾平胃.滋津液而補不足.和百藥而四肢亦利
朴硝苦寒.百病可治.去固結留瘕.除寒熱邪氣.能化七十二種石.善逐臟腑之積聚
丹砂味甘微寒無毒.主身體五臟之百病.殺精魅邪惡之鬼物.安魂魄而養精神.益中氣明雙目.︹不老通神是在久服.︺
滑石甘寒.寒熱積聚.身熱洩澼.小便癃閉.女子乳難.兼益精氣
紫石英甘.氣溫無毒主腹欬逆之邪.補肝脾二經之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而不育.︹久服溫中.延年可卜︺
石脂甘平.黃疸洩痢.腸澼膿血.赤白下利.惡瘡頭瘍.癰腫疽痔.陰蝕疥瘙補髓益氣.肥健不飢.︹久服之利石有五色隨五臟氣︺
餘糧甘寒欬逆寒熱.大熱煩滿.下利走白.血閉癥瘕.能消濕熱.鍊餌服之不憂糧絕
髮髲苦溫.主治五癃.利小便水關格不通.又能療小兒驚.大人痙.而有自還神化之功.
龍骨甘平.鬼精物絕.又主欬逆.洩痢膿濕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驚癎.由氣之熱.治痰如神.水歸其宅
白膠甘平.補中益氣.腰痛羸瘦.勞傷可治.止痛安胎無子血閉
牛黃苦平.驚癇寒熱.熱盛狂痓.逐鬼除邪
麝香辛溫.主辟惡氣.殺鬼精物.三蟲可去.溫瘧驚癇.除邪魘寐.兼療蠱毒.孕婦當忌
石蜜甘平.補中益氣.止痛解毒.諸驚癇痓.安五臟之不足.主心腹之邪氣.和百藥而除眾病.久服則輕身強志
龜板之氣味甘平.破癥瘕而攻痎瘧.療五痔與陰蝕.去濕痺而健肢弱.又主漏下赤白.小兒䪿骨不合
牡蠣鹹平.傷寒寒熱.驚恚怒氣.帶下赤白.祛溫瘧而除拘緩鼠瘻.殺邪鬼而能堅強骨節
桑螵鹹平.利水通淋.傷中疝瘕.陰痿遺精.女子血閉兼治腰疼
空青甘酸.寒而無毒.主治青盲聰耳明目利九竅而通血脈.養精神而益肝木.輕身延年.是在久服
礬石氣味.酸無毒寒.寒熱洩痢.惡瘡痛目.白沃陰蝕.堅強齒骨.輕身增年.須鍊餌服
膽礬酸辛.氣寒有毒.主諸癇痙.金瘡明目.女子陰蝕.崩中血出.石淋寒熱.諸邪氣毒
蛇牀之氣味苦平.除痹氣而利關莭.男子陰痿濕癢.婦人陰腫痛劇.又主癲癇與惡瘡.久服輕身好顏色
蒺蔾之氣味苦溫.主治惡血而破癥.療喉痹與乳難.並積聚而能平.久服則長肌肉.明目而輕身
莧實氣味甘寒無毒.主治青盲.除邪明目利大小便寒熱可除.欲益氣力.端在久服
麻仁甘平.補中益氣.久服肥健.神仙可至
瓜蒂氣味苦寒有毒.主身面四肢之浮腫.下水氣而殺蠱毒.又主欬逆上氣.及諸病之在胸腹.︹功兼吐下虛人慎服︺
松脂氣溫味苦而甘.癰疽惡瘡可治.白禿頭瘍能痊.又疥瘙之風氣.熱除而五臟亦安.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辛夷無毒.氣味辛溫.主五臟身體之寒熱.去面䵟而風動.腦痛久服則明目增年.耐老輕身
棗仁酸平.邪結氣聚.心腹寒熱.酸痛濕痺.久服則五臟亦安.延年身利
蕤仁甘溫.主治明目眥爛.腫痛赤傷淚出.又主邪熱氣結胸腹.益氣輕身.尤在久服
女貞氣味苦平.安五臟而養精神.補中虛而除百病.久服則肥健輕身
五加辛溫.益氣療躄.心腹疝痛疽瘡陰蝕
蔓荊氣味苦而微寒.主筋骨間之寒熱.祛濕痺而治拘攣.去白蟲而輕身耐老.利九竅而目明齒堅
地膚苦寒補中益筋.治膀胱熱.利水便淋.久服耐老.耳目聰明
龍齒澀涼.主殺精物.痙痓癲癎可除.心下結氣.喘息能續
瓜子︹即冬瓜子︺甘平.令人悅澤.益氣不飢.並好顏色
雲母甘平.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船車.益子精而輕身明目.安五臟而邪氣可除
蓬蘽無毒.氣味酸平.主安五臟益精長陰.強志倍力.久服身輕.︹李時珍曰蓬蘽與覆盆子一類二種︺
蒼朮苦溫.風寒濕痺.痙疸可除.死肌能治.若欲輕身延年而不飢.是在久服作煎餌︹陳修園曰.與白朮功略同但偏長于消導汗多者大忌之︺
白英甘寒補中益氣.寒氣入疸.消渴亦治.輕身延年久服之利
冬葵子甘寒滑無毒.主臟腑寒熱之羸瘦.利小便而五癃可除.久服輕身延年.堅骨而長肌肉
草决鹹平.主治青盲赤白翳膜.目中膚淫.眼赤淚出.冬服益精
蒲黃之氣味甘平.主心腹膀胱之寒熱.兼利小便.消瘀止血
乾漆氣味辛溫無毒.主治絕傷.能續筋骨.填髓腦而安五臟.並風寒濕痹以消除.生者功能去長蟲︹耐老輕身.是在久服︺
文蛤無毒.氣味寒平.主治惡瘡.兼蝕五痔
鯉魚膽苦.氣寒無毒.目熱赤痛.青盲明目.益氣強悍.是在久服
雄雞肉甘.氣溫無毒.主辟不祥.通神殺毒.女入崩漏.下赤白沃
蜜蠟甘溫.下痢膿血.主治金瘡.補中續絕.益氣不飢.耐老可得
夜明砂辛.稟寒水氣.治面癰腫.主除驚悸.皮膚時痛.腹中血氣.兼破積聚.寒熱後入.用治目翳
漏盧鹹寒.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痺乳出.益氣輕身.聰耳明目.不老延年.是在久服
乾薑辛溫.欬逆上氣.止血出汗.逐風濕痺.兼治胸滿.腸澼下痢生者尤良.溫中之劑
生薑氣味.辛而微溫.久服去臭氣.可以通神明
蔥白氣味辛平無毒.治傷寒之發熱惡寒.中風之浮腫面目.並能出汗.可作湯服
當歸苦溫.上氣欬苦.又主但熱不寒之溫瘧.及寒熱洗洗之在膚皮.婦人漏中絕子.瘡瘍金瘡能治︹如法飲之貴在煮汁︺
芎藭味辛.稟春溫氣.主中風入腦之頭痛.拘攣緩急而寒痺.又主金瘡婦人血閉
淫羊藿辛.稟寒水氣.主陰痿與絕傷.益氣力而強志.莖中痛除小便能利
荊芥辛溫.氣勝於味.主陰熱寒破.積聚氣.鼠瘻瘰癧.並生瘡除濕痘.而下血瘀.
麻黃苦溫.發汗之劑.風寒頭痛.欬逆上氣.去邪熱而已溫瘧.破癥堅而消積聚.
葛根氣平.具甘辛味.主消渴而解大熱.止嘔吐而愈諸痺.兼解諸毒.亦起陰氣︹至若葛穀之氣味甘平通治十歲以上之下痢︺
黃芩苦寒.腸澼洩痢.主諸熱與黃疸.逐水而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亦治.
玄參氣寒具有苦味.女子產乳餘疾.腹中寒熱積聚.令人目明能補腎氣
丹參苦寒.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寒熱積聚.破癥堅而除瘕.止煩滿而益氣.
丹皮辛寒.主治寒熱中風則瘛瘲.及驚癇邪氣留腸胃為舍宅.療癰瘡而安五臟.除癥堅而消瘀血
防己辛平.熱氣諸癇.風寒溫瘧.除邪利便.
秦艽苦平.寒熱邪氣.肢節痛疼.寒濕風痺.又主下水小便能利
紫苑苦溫.上氣欬逆.又主胸中寒熱氣結安臟.去蠱兼療痿躄.
知母氣味.苦寒無毒.主治消渴熱中.下水而補不足.兼治肢體浮腫.益氣而邪可除
貝母氣平.具有辛味.傷寒煩熱.淋瀝邪氣.乳難金瘡.疝痛喉痺.性主陽明.風痙亦治
花粉苦寒.消渴身熱.補虛安中.煩滿大熱.陰絡有傷.能續其絕.蔞仁用治胸痺結胸.以其能開胸前之結
芍藥苦平.腹痛邪氣.破堅積疝瘕.除寒熱血痺.益氣止痛.小便能利
木通氣味辛平.主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惡蠱可滅
白芷辛溫.漏下赤白.血閉陰腫.頭風寒熱.止目淚而長肌膚.作面脂而能潤澤
苦參苦寒.心腹結氣.黃疸癰疽.癥瘕積聚.逐水補中.明目止淚
水萍氣寒.味具辛辣.下水氣而勝酒.除身癢而長鬚髮.又主暴熱與消渴.久服得輕身大法
款冬氣溫.中含辛味.主治欬逆善喘喉痺.療諸驚癇寒熱邪氣
厚朴苦溫.木氣火味.風寒頭痛.寒熱驚悸.行氣血而治痺痛.死肌散寒濕而三蠱可去︹能得言外之旨.用以寬脹下氣︺
巵子苦寒.五內邪熱.酒皰皶鼻.癩疾赤白.又主瘡瘍面赤胃熱
枳實之氣味苦寒.主大風之在皮膚.如麻豆兮苦痒.寒熱結兮可除益.氣而利五臟.止痢而長肌肉
黃蘖苦寒.腸胃結熱療黃疸與腸痔.主五臟而止痢洩.兼治女子陰傷.蝕瘡漏下赤白
山茱萸酸.氣平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寒濕之痺可逐.祛寒熱而去三蠱.溫中輕身宜久服︹去核︺
吳茱萸辛.氣溫小毒.溫中下氣而止痛.並血痺濕氣而能除.兼主欬逆寒熱.開腠理而風邪可逐
杏仁之性質.冷利有小毒.具氣味則甘苦而帶溫.主欬逆上氣喉痺而雷鳴.通產乳兮而功專下氣.療金瘡兮並寒心奔䐁︹湯泡去皮尖雙仁者大毒勿用︺
烏梅酸澀.氣稟溫平.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能蝕惡肉.去痣黑青
犀角苦酸.鹹寒無毒.主蠱疰邪鬼瘴氣.解鉤吻鴆羽蛇毒.除邪則不迷惑魘寐.輕身則貴在於久服
羚羊角鹹寒.主明目益氣.辟蠱毒而止注下.去惡血而起陰器.兼辟惡鬼不祥.常不夢寤魘寐
鹿茸甘溫.漏下惡血.益氣強志.驚癇寒熱生齒不老.大補腎脈
鼈甲鹹平.能去痞疾.心腹寒熱.癥瘕堅積.痔核惡肉.蝕肉陰蝕
殭蠶氣味鹹辛而平.主治小兒夜啼癇驚.滅黑䵟而令人面色光好.去三蟲而療男子之癢在陰︹陳修園曰凡稟金氣色白之藥俱不宜炒︺
蚱蟬鹹寒.得金氣全.主小兒驚癇夜啼.寒熱病癲︹古人用蟬今人用蛻氣性亦相近︺
石膏氣寒辛味白質.中風寒熱.心下氣逆.兼主口乾舌焦.驚喘不能息.除邪鬼而療腹中堅痛︹主陽明而產乳金瘡有益︺
寒水石辛.氣寒無毒.主邪氣身熱之中皮膚.除煩滿積聚之在胸腹
食鹽甘鹹氣寒無毒.腸胃結熱.喘逆可服.病在胸中.令人吐出
陽起石鹹.微溫無毒.主治崩漏.子臟血鬱.破癥瘕而療腹痛.起陰痿而補不足
水銀氣味辛寒有毒.主治疹瘻痂瘍白禿.殺皮膚虱及五金毒.除熱墮胎.未可輕服
雄黃味苦.平寒有毒.主治寒熱殺鬼精物鼠瘻惡瘡疸痔蟲毒.兼療死肌.輕身鍊服
硫黃氣味.酸溫有毒.主治婦人陰蝕疸痔.能化金銀銅鐵奇物.兼除白禿頭瘡.去惡血而堅筋骨
慈石無毒.氣寒味辛.風濕周痺.肢節痛疼.消除煩滿.以及耳聾無聞
紫參苦寒心腹積聚邪氣寒熱.通氣便利
地榆氣味.苦寒無毒.主婦人乳產痓痛.並七傷五漏而兼除.治帶下而止汗痛.療金瘡而除惡肉
紫草氣寒.具有苦味.治五疳而心腹邪除.利九竅而補中益氣
白蘚苦寒.欬逆淋漓.頭風黃疸.濕痺死肌.兼主女子之陰中腫痛.並治不可屈伸之在四肢
澤蘭苦溫.品列于中.主治金瘡癰腫瘡膿
木耳小毒.氣味甘平.益氣不飢.強志輕身
茅根甘寒.補中益氣.勞傷虛羸.瘀血血閉.兼除寒熱.小便可利
白微氣味.苦鹹而平.主暴中風而身熱肢滿.心忽忽而不知人.並治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有時而興
藁本辛溫.頭風痛除.陰寒腫痛.腹中急促.兼主婦人之疝瘕.悅顏色而長肌肉
海藻氣味.苦鹹而寒.主治癭瘤結氣散項下硬核痛堅.下水腫而消癥瘕癰腫.腹中上下雷鳴而亦安
敗醬苦平.疥瘙疸痔.兼主暴熱.火瘡赤氣
瞿麥苦寒.主治關格.明目去翳.便閉癃結.出刺决癰.墮胎下血
蓼實辛溫.溫中明目.耐風寒而下水氣.消浮腫而解癰毒
紫葳︹即凌霄花︺氣味酸寒.主血崩中癥瘕血閉寒熱.補羸瘦而養胎.祛產乳之餘疾
黑大豆甘.氣平無毒.生研則塗癰腫而止痛.煮汁則殺鬼精而解毒.卷主濕痺膝痛攣縮
赤小豆平.味甘而酸.主下水腫.癰膿排焉
百合甘平.主治邪氣.腹脹心痛.大小便利
土瓜根苦.稟寒水氣.寒熱酸疼.血瘀月閉.益氣愈聾.消渴肉痺
石韋苦平.勞熱邪氣.癃閉不通.水道可利
蜀椒有毒.氣味辛溫.除風邪氣.去寒痺疼.堅齒明目.久服身輕
秦皮苦寒.風寒濕痺.除身中之洗洗寒熱.祛目中之白膜青翳
皂角辛鹹溫.有小毒.主治風痺頭淚出.利九竅而去死肌.逐邪氣而殺精物
竹葉苦平.上氣欬逆.主殺小蟲惡瘍筋急.根竹湯服.渴止氣益.又能補虛下氣可必
露蜂房毒.甘平氣味.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用克有濟
䗪蟲有毒.鹹寒氣味.主心腹洗洗寒熱.破癥瘕而下血閉
蝱蟲苦寒而有毒.破堅積而逐瘀血.通血脈而利九竅.消癥瘕而除寒熱
蠐螬味鹹有毒.稟春溫之木氣.主脅下堅滿血痛.破血痺而通月閉.又主目中青翳白膜.消惡血而逐血瘀
氣味溫鹹.厥有烏賊.主治血閉.漏下赤白.陰蝕腫痛.癥瘕寒熱
蟹鹹小毒寒.主熱疾邪氣結痛.面腫喎僻.燒之致鼠.大能敗漆
石灰氣味辛溫有毒.主治疽瘍.疥瘡毒死肌墮胎.熱氣可逐.殺五種痔蟲.去黑子息肉
蠡實甘平.風寒濕痺.皮膚寒熱.胃中熱氣.久服身輕.筋骨堅緻.花實莖葉.白蟲可去
鐵落辛平.得金氣強.主治風熱.諸惡瘡瘍.氣在皮膚.善怒發狂
蕪荑辛平.化食去蟲.兼治五內邪氣.溫毒在皮骨中
刺猬苦平.陰腫陰蝕.痛引腰背.下血白赤.又主五痔五色血汁.煮酒服之.諸症以息
葶藶辛寒.主治結氣.飲食寒熱.癥瘕積聚.破堅逐邪.水道通利
連翹苦平.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瘡癤.兼療癭瘤.蠱毒熱結
夏枯草寒.味苦而辛.寒熱瘰癧.破癥散癭.療鼠瘻頭瘡與結氣.治腳腫濕痺而輕身
代赭石苦寒氣無毒.主鬼疰賊風.殺惡鬼精物.女子赤沃漏下.腹中邪氣蠱毒
戎鹽鹹寒.主治明目.可去毒蠱.能堅肌膚
鉛丹辛寒.反胃吐逆.除熱下氣.驚癇癲疾
胡粉辛寒.主治伏尸.能殺三蟲.兼治毒螫
貫眾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熱之氣.殺三蟲而解諸毒
白頭翁苦溫.溫瘧可折.癥瘕積聚.狂陽寒熱.止腹痛而療金瘡.敗癭氣而逐瘀血
白及氣平.味苦有餘.主治癰腫.惡瘡敗疽.胃中邪氣.傷陰死肌.並賊風鬼擊而可治.痱緩不收亦能醫
青葙莖葉.苦寒無毒.主治邪氣風瘙癢.除皮膚中熱.殺三蟲毒子.療唇口之青.後人用以明目
澤漆味苦.微寒無毒.主皮膚熱.水氣大腹.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商陸氣味.辛平有毒.主治水腫.疝瘕痺熨.兼除癰腫.殺鬼精物
蘆藜氣味.辛寒有毒.主治毒蠱欬逆.洩痢腸澼可除.療頭瘍疥瘙之惡瘡.去死肌而殺諸蟲之毒
天雄大毒氣味辛溫.主治大風寒濕痺疼.歷節痛而拘攣緩急.強筋骨而輕身健行.破積聚邪氣.金瘡得煖而生
烏頭氣味.辛溫大毒.中風惡風.洗洗汗出.主寒熱與欬逆上氣.破積聚而寒濕痺除
狼牙苦寒而有毒.主治邪氣與熱氣.兼主疥瘙及惡瘍.去白蟲而療瘡痔
大戟氣味.苦寒小毒.主治蠱毒十二水積.聚急痛滿在腹.中風皮膚之痛疼.嘔吐氣逆皆可除.
甘遂氣味苦寒有毒.大腫疝瘕.浮腫面目.破癥堅積聚而消腹滿.去留飲宿食而利水穀
常山氣味.苦寒有毒.傷寒寒熱.溫瘧鬼毒.痰結胸中.吐逆可服
蜀漆有毒.辛平氣味.治瘧寒熱.欬逆上氣.腹中癥瘕.堅痞積聚.兼治蠱毒.鬼疰邪氣
南星大毒.氣味苦溫.寒熱結氣.伏梁傷筋.療拘緩而利水道.去積聚而治心疼︹本經名虎掌︺
射干苦平有毒.主治上氣欬逆喉痺咽痛.不得消息散飲食之大熱.腹中氣結邪逆
芫花小毒.氣味辛溫.主治欬逆.咽腫喉鳴.殺蟲魚而癰腫可去.祛鬼瘧而疝瘕亦平
楝實小毒.氣味苦寒主治溫疾大熱狂煩.殺三蟲而療瘍疥.利小便而治傷寒
巴豆辛溫有毒.主治溫瘧寒熱.去留飲痰澼.破癥瘕堅結.去惡肉而除邪殺蟲.利水穀而開通閉塞
梓白皮苦.氣寒無毒.能治三蟲.主治熱毒
斑蝥辛寒有毒.主治鼠瘻瘡疽.去寒熱而除蠱疰.破石癃而蝕死肌
水蛭氣平.鹹苦有毒.主利水道.惡瘀能逐.善破血瘕.月閉可服
螻蛄鹹寒.主治產難.除惡瘡而潰癰腫.出肉刺而哽噎以安
鼠婦酸溫氣癃月閉.利水墮胎.血瘕癇痓
蜣螂寒鹹而有毒.主治寒熱之腹脹.小兒驚癇瘛瘲.大人癲疾狂陽
白魚無毒.溫氣鹹味.摩小兒中風.背起項強.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
白歛苦平.主散氣結目赤.癰疽止痛除熱.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蝕赤白
雷丸苦寒.殺蟲無比.逐毒氣而除胃熱.利丈夫.不利女子
羊蹄苦寒.主除熱疾.頭禿疥瘙.女子陰蝕
苦瓠有毒.氣寒味苦.主治水腫.能令人吐
蔓椒苦溫.風寒濕痺.歷節膝痛.四肢厥氣.煎作浴湯.取汗大利
白堊味苦.稟雷溫氣.寒熱癥瘕.月閉積聚.石南氣味.辛苦而平.主養腎氣.內傷衰陰.療風痺積聚.利皮毛骨筋
蛇蛻鹹甘.氣平味劣.主治小兒驚癇寒熱.癲疾瘛瘲.搖頭弄腸.腸痔蠱毒.取效甚捷︹火熬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