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小孩子要不得的思維

昨天晚上下載了微信讀書,就是為了看批判性思維這本書。實體書雖然買了,排版和印刷質量都不錯,但是不習慣看。今天早上看到的一段話,好像挺有道理的,來自於批判性思維緒論。

 小孩子上學時,我們通常認為,那些回答問題最快、交卷最快、完成測試最快的學生就是「最聰明」的學生。這類學生,也往往認為自己「聰明」,比其他學生優秀。結果,他們在思維上變得傲慢。相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能力較差,從而放棄學習。這兩類人都沒有看到,比賽的勝利者通常是烏龜,而不是兔子。換句話說,那些堅持不懈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認知上的不適,以實現一個長期的、重要目標的人,通常才是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都能達到較高水準的人。

 事實上,標準化的智力測試往往會妨礙學習。無論標準化測試讓你學到了什麼或誤學了什麼,現在你都可以開始認真培養、掌握自己的思維。批判性思維為你提供了工具,適用于所有學生。世界上最優秀的思想家,如愛因斯坦、達爾文和牛頓,並不是思維最快的人。最優秀的思想家往往是那些「步履蹣跚」的人,他們提出問題,追尋重要的想法,整合思考各種資訊,反復琢磨,在重要觀點之間建立聯繫。

 他們相信自己心智的力量,享受實質性學習與思考過程中的挑戰。

認為自己聰明就會變的傲慢,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就索性不學習不思考。那到底怎麼想比較好呢?繼續看書。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看到後深以為然的一段話

批判性思維這本書的前言,有段話看了之後,最近一段時間時常縈繞在心頭:

  大多數人的思考是無意識的,因此,大多數思想消極的人不會對自己說:「我選擇用消極的方式思考自我,思考我的經歷。我竭盡全力讓自己不快樂。」

  問題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思維,你就不會在需要時糾正它。在無意識狀態下,你察覺不到問題所在,也就不會產生改變它的想法,從而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思維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用,因此,也沒有幾個人能掌控它。大多數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成為他們自己思維的受害者。他們沒有從思維中受益,反而深受其害。很多人是他們自己最大的敵人。他們的思維接二連三地為他們製造問題:妨礙他們識別機遇,阻礙他們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傷害他們的友誼,將他們引入歧途。

  你可以想一想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是思維質量如何:學習時善于思考,你就會學得好;閱讀時善于思考,你就會讀得好;寫作時善于思考,你就會寫得好。如果你學得好、讀得好、寫得好,你就是優秀的大學生。當然,導師也會在你的學習中發揮作用。有些導師能夠很好地幫助你學習,有些則不能。然而,即使是最好的導師,也無法走進你的大腦,代替你學習、代替你思考、代替你閱讀,抑或代替你寫作。他們無法在你的大腦中構建知識。如果你缺乏必要的獨立思考技能,不擅長對學業內容進行思考,那你就不會成為優秀的大學生。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冤有頭債有主

今天中午轄區民警找我談話,原因是去年行政覆議兩次,被加入約談名單。之前交警電話找過我一次,末了問我還去不去覆議,我說會。看來這次是依據上次的回答的進一步舉措。

中午談話的內容主要有,民警傳達這段時間在調整政策,接下來會適當放開,希望我這段時間不要去覆議。我的回答是,要覆議得你們先處罰我我才有機會覆議,主動權在你們那裡。民警:有執法儀錄像看到不抓不行(難怪有些交警看到我要故意轉身)。我回答:槍口抬高一點總不會太難的(對超標車怎麼可以做到熟視無睹的?)。抓合法正常通行的我,既對社會做不出什麼貢獻,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給局裡掙錢,結果覆議了自己要去準備材料,萬一訴訟了還要去應訴,何必呢。

民警:有些人投訴晚上摩托車炸街太吵,交警也得有些行動。我回應:那不是應該去抓炸街的嗎,炸街的抓不到反而來抓我乖乖騎車的了?再說,抓我們正常騎行的對於懲治炸街行為沒有任何幫助。市區禁摩,既然人家都去炸街了,難道還在意你禁不禁摩嗎?民警回答:炸街的不好抓,一下子就過去了。我只能說:冤有頭債有主。

另外我還表達了其他觀點:

  1. 真正按照法律來管理對於交警是更好的事,摩托車是考了駕照學習過去騎的,騎行的自覺性比電動車高。有分可以扣,有更多的錢罰,顯然是更好管理的群體。
  2. 摩托車比電動車安全。車架更好、輪胎抓地力更好、煞車更好。
  3. 超標電動車實際上屬於藍牌的輕便摩托車,應該考F照上路,非法騎行的這麼多,就不要說路上看到了必須執法這種話了。
  4. 社會對於噪音的意見,最主要來源於晚上炸街的人。禁通勤的人整治不到噪音的來源,根本就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百分之百支持警察抓炸街、飆車的。
  5. 根據西安解禁摩後的研究,摩托車的事故率並沒有比汽車高。另外事故的原因大都是違反了交通安全法,比如變道不打轉向燈(比違反禁令標誌還嚴重的違法),右轉沒有讓行,開車看手機打電話等不專心。唯一能說的是兩輪車的穩定性沒有四輪好。但兩輪之中摩托車的安全性比電動車好。所以電動車即使超標也不禁,摩托車合理合法不讓騎,從安全性上來說是站不住腳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是對交通安全法的嚴格執法,我歡迎交通管理部門對摩托車也嚴格執法。

typecho

礦渣上的另一個應用,這幾天配置下來還是比較滿意。本來想請 Google AI Gemini 修改成直排的,但試驗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自己操刀定義了一下字型,優化了調用順序。把 Memos 的引文樣式搬過來。typecho 支援的 Markdown 格式還是挺全的,表格也可以定義對齊樣式。




HTReader

在礦渣上搭建了一個可以方便網頁看書的小應用,HTReader,排版還挺滿意的。如果在iPad或手機上也可以用倒轉90度的方式實現直排。沒有用到書源連接的方式,只是用到了本地上船幾本正在看,或有興趣看的書。用京華老宋體顯示的效果就像看一本老書,還蠻有味道的。方正楷體也不錯。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減重策略

好多人問我減肥的方法是甚麼,實際上我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沒辦法用一句話簡單說清楚。可能關鍵的地方在於早餐不吃。不過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有很多,概述如下。

改變認知

認知決定行為,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受到心中深層信念的支配。

  1. 在決定減肥之前,兩年我學了兩次催眠課。第一次上課,第二次復訓。在課上同學練習給自己寫減重的催眠腳本,同學之間相互催眠。另外,其他同學也有減重需求,他們寫的腳本我也體驗被催眠進去。雖然好幾次因為太睏睡著了,但是次數還比較多,這是重要的一點改變,建立信念,不只是減重,更是更好的管理好自己。
  2. 第二點改變來自於臨床顧問。有一年的時間給自己下任務,每天看一篇臨床顧問文章。在這次備考英語前都還在實施。雖然完不成的目標不少,但是日積月累,也把減重、運動等主題的論述系統性看完了。這樣,就對體重過重的危害性有系統、深入的認識,對于怎麼減重,也有不酷炫但真實的理解。我不在追求快速的讓自己輕下去,而是穩定而持久又輕鬆的減重。
  3. 第三點認知的改變在於,開始追求做日積有功的事,而不是期待一蹴而就的突破。這些認知和觀念來自於一本書,原子習慣。
  4. 第四點的改變來自於自己的實驗。曾經有段時間體重減輕,但不吃早餐。然而家裡人認為不吃早餐是很不健康的行為,我就實驗半年給他們看。確實那半年體重直線飆升,頻頻的低血糖,都是在早上十點左右發生。有這些證據之後,家裡人不再逼我吃早餐了。這也印證了一本書的觀點,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s, 但是我已經忘記什麼機緣下知道這本書的,這本書也沒看完,英語看不太懂。只是這一個觀念就接受了。
  5. 第五點改變也來自於另一本書:為什麼要睡覺,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不過在這本書之前就有深切體會,自己整天糊裡糊塗的,回頭就忘記剛才自己要做什麼事來著?用佛家的話來說是嚴重的失念,用神經心理的語言來說就是短期記憶缺損。從以往的經驗也認識到只要我睡的好,自己的狀態就會比較好,甚至來說有某些先知先覺的神通。比如會特別留意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會涉及到的東西上。但是睡不夠後就完全沒有。

開始行動

基於以上認知,我開始設計自己的小習慣,讓自己的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來累積成大的蛻變。

  1. 每天寫日記。在群暉NAS上搭建了一個 Memos 的容器,在上面很方便的寫一寫自己的想法,決定,追蹤自己的想法。她就像一個私人的微博一樣,翻回去看很方便,支持 Markdown 語法,寫起來排版也清爽。我就每天打卡寫日記,早上起來寫一下,今天想怎麼做,今天吃的東西要怎麼吃,「一葷兩素小碗米飯」,這是我給自己的設計的催眠句。寫日記的時候就會重覆一遍,讓自己記得這件事。晚上也寫一寫,自己做到了哪些。
  2. 定時睡覺。設定了一個目標,每天十一點睡。剛開始執行的時候,把優先級提到最高,打印一張紙貼在門口,做到了打勾。再重要的事情都放在一邊,十一點就躺下去睡。雖然最長連續做到的記錄也就兩個星期多一點。但破功之後馬上就投入下一個循環累積勾勾。做到之後自己挺有成就感的,這一些成就感反饋回來繼續打卡。這樣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慢慢調整到較規律的作息時間。原來的作息可是十分的凌亂,一兩點睡是常態,三四五點睡也不少,也沒啥屁事,就是被手機電腦牽著鼻子走。
  3. 自然換氣法。在研究生時參加了一個道教功法體驗營,一天一夜的時間,去體驗早晚課、打坐以及各種各樣的功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呼吸配合步數的功法,當時看看就過了。前兩年也翻出來認真的練一練。剛開始每天小區樓下走一圈,大約八百公尺。看起來減重的效果一般,然後去年開始提升到四圈,每次要半小時到四十分鐘走完。走半小時以上會明顯感覺到身體活絡輕靈起來。同樣的也是每天打卡,即時颱風天也撐傘走。
  4. 減少飲食。有兩點,第一點控制數量。早餐一頓空缺,只喝水。中午在食堂吃,小碟的菜一葷兩素、小碗米飯的原則。晚餐一頓買了幾個非常小的鐵飯碗,米飯定量一小碗,菜再吃兩三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自己意識到吃了多少東西進去。另一方面,食材的選擇上,避開油膩的。食物的優先順序也有排列,優先吃沒有腿的,其次吃兩條腿的,再次吃四條腿的。清蒸水煮寡淡無味的首選,油炸黏膩的東西少吃。含糖飲料也很少吃,甜膩的東西雖然沒有禁口,卻也不怎麼碰。做這些並不困難,清淡的食物本身的味道吃進去更舒服,調味料的味道刺激雖然熱烈,但是殘留在身體和嘴裡不是很舒服。
  5. 少的可憐的仰臥起坐。每天至少做十五個仰臥起坐,非常的簡單。說出來被人笑。也曾經有段時間每天做一分鐘以上的平板支撐,總歸不多,但是肚子減下去卻比較明顯。

其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就不說了,比如每週六陪予真和瑞虛去爬一次山。做過幾個月,停了好幾個月,最近又做了幾個月。每天打坐半小時以上,也是做了幾個月,停了幾個月,現在都是孩子們追著我要打坐才做,因為這是給他們看電子設備的唯一窗口。總結來說,最有意義的改變在於,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能意識到自己吃的不健康,就會去改成健康一些。能意識到自己吃的太多,就會少吃些。能意識到自己動的太少,就會去多活動。



歷史的先聲

晚上看了一本書的序,歷史的先聲。看書之前對共產黨的騙局早就有清晰的認識。但是發現我心裡的一個盲區,自己假若身處在那個時代,很難不會被騙。序一的作者,李慎之,也在反省自己的宣傳騙了很人。

  我自己當時是個左派青年,而且是其中的積極分子,是學生運動活躍的組織者。我完全信奉毛澤東、共產黨提出的一切口號、一切理論,雖然我在國民黨統治下並沒有經歷過甚麼大的危險,然而主觀上確也是捨生忘死地願意為其實現而奮鬥的。現在重讀這本書的時候,簡直不知道心頭是甚麼滋味。

  是我騙了人嗎?從這本書上所寫的一切和我當時的言行來看,對比後來的歷史事實,我無法逃避騙人的責任。

  但又是誰騙了我呢?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注:指本書1999年版的副標題)。這難道也是我幹過的事嗎?不錯,我是向我的同齡人或者行輩稍晚於我的人宣傳過「黃金世界的預約券」的,但是微末如我,難道敢說自己曾作了莊嚴的承諾嗎?這樣說不是自我膨脹得沒了邊了嗎?我倒是想懺悔,但是我配嗎?

  有一個老朋友,是六十年前的留美學生、中共黨員,一九五七年在駐外使館工作。使館本來是不劃右派的,不知怎麼他忽然在夏天回國一行,結果當上了右派,受的罪比我大得多了。七十年代末與我重逢,我問他是不是感到委屈。他說:「我在美國把那麼多留學生都動員回國了,他們紛紛被劃為右派,我自己要是逃脫了,怎麼對得起別人呢?」

  我只能說,我的心情也同他差不多。我也在一九五七年被劃為右派,而且是極右分子。

這篇序文很長,看了也蠻多收穫的。感覺當時中國人之所以為共產主義著迷、瘋狂,盲目地相信共匪所宣傳的這些東西,也因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歸根究底是認知水平決定的。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現在人的認知又比之前的人好多少呢!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沈迷情愛小說

情愛小說對人的吸引力來自於人類的基因設定人的出廠設定就是對異性充滿吸引力(當然還有我不知道的性別取向的人,但是大部分的設定就是這樣)。回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當時也是對這些非常沈迷,現在對性的衝動也還沒有消磨,因為體內的性激素還在不停的釋放,驅動我這方面思想、行為。

基於以上原因,很難靠武力壓迫和情感勒索,釋放焦慮改變。很多時候性就是釋放壓力的,你給她越多的壓力,她就回應更多的性衝動。在我眼裡,看情愛小說,然後把自己代入到小說角色中,也是一種撫平自己性衝動的行為。

因此,如果希望予真改變這一行為,不單要和她多聊聊兩性的話題,更要讓他釋放掉心理的壓力。比如看電影的時候,放鬆的狀態,她絕對不會想到要去看小說的。然而,看電影看電視,用另一個上癮的行為來改變看小說上癮,好像不那麼明智。只是,她一本小說看完,會有很大的衝動找下一本看,說明她的路徑依賴已經慢慢形成。她從看這類小說中得到了某些滿足。到底是哪方面的滿足,我想有空作為父母的也去看一看,更能了解到深層的原因。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行為是最強的催眠句

晚上和予真打坐,口氣熏的我比她還想早點結束。打坐結束後和她講了一番話,主旨就是:行為是最強的催眠句。當你希望自己成為瘦子的時候,就不要不節制地把東西塞到自己嘴巴裡。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口氣清新,那就不要把一堆垃圾塞進肚子裡,吃完東西都把口腔清理乾淨。當你希望自己是一個可信的人的時候,每一次說話都要追求真實。當我想擺脫自己是爛尾王的自我印象,就會把每件事情都做完整。可以這麼說:

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行為,累積起來塑造了自己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

只是,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晚上和予真說了這一番話,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

以上這句話從JT叔叔的課上聽來的。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小叔過世

繼上週六晚上大姨過世後,這週五小叔過世。三代親戚中,已經離世的有二舅舅(心臟病),三舅媽(胰腺癌),小姑姑(車禍),大阿姨(肺癌),大姨丈(和兒子吵架喝農藥自殺)。大阿姨家的大女兒(白血病),三阿姨家的兒子(腦出血)。剛出生以及沒出生夭折的不算,我不知道的可能還有。

小叔從確診膽管癌到過世,大約半年。去年8月14日拉了一個群:「小叔後援團」集資給他做治療。介入治療做了兩次,後來錢用完了他也沒有再來做。大約一、兩個月前去蒼南縣人民醫院住院,後來說快不行了讓他回家。回家後又待了三四個星期,純粹等死。上週六回去看他,還能講幾句。這週五和建霞、春星去看他,已經講不出話了。他們看著有點不忍,我就試著傳五次靈氣給他,然後告訴他:

  1. 這裡的所有事物都要放下,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2. 身體放鬆,精神集中到腦部,從頭部出去。然後輸幾次靈氣到他頭部。
  3. 走的時候如果有見到很亮的光,集中精神,念阿彌陀佛,定住。(南懷瑾說的方法)
  4. 到時候會有「人」來接你的,不要害怕。

不知道是這番話起了作用還是命該這時絕,講完後從橫路到觀美沒多久,小嬸就電話來說他吐了一口血就死了。爸爸馬上就上山,我吃完飯再過去,他們在穿衣服。

定在週一、初十火化送出。我請了假,到時候要忙活一天幫他料理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