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用五行的循環,養成不會半途而廢的習慣

用五行循環養成不會半途而廢的習慣 | 自然換氣法實例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想養成一個好習慣,剛開始充滿動力,甚至完成了一兩次,但不久之後就停下來了?
其實,這並不代表你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習慣的循環沒有走完。

從中醫的五行角度來看,習慣的成長就像一個循環:木、火、土、金、水
如果這個循環完整,習慣就會存活、生長、壯大;如果中間有環節被忽略,習慣往往就會半途而廢。


五行如何對應習慣的循環?

木:啟動
習慣的開始就像種子萌芽,一個念頭就是木的階段。
例如:「我要去走一圈路,練習自然換氣法。」

火:行動
念頭化為行動,能量在其中被釋放。
當我真的走完八百公尺,專注於每一步,這就是火的展現。

金:收斂
行動完成後,會留下成果與餘韻。
對我來說,走完之後能感受到身體更柔軟、氣血更通暢,有時口水變多(中醫與道家認為這是津液充盈的好現象),有時甚至丹田有一股溫熱。這些就是收穫的「果實」。
它們或許細微、不容易被察覺,但正是這些小小的變化,才是習慣得以積累的寶藏。如果忽略了,就等於果實沒有真正「收進來」。

水:潛藏
收下的果實應該靜靜沉澱,成為推動下一次的養分。
對我來說,每天在行動後,這些細微的感受沉澱在身心裡,就像一股安靜的能量在孕養下一次的行動。
我也習慣把每天的行動記錄下來,這就像給果實一個存放的倉庫,讓它不會遺失。

土:轉化
土是五行的中介與橋樑,承接並轉換各階段:

  • 木 → 火:讓念頭真正落地為行動,需要安排時間、跨出第一步。
  • 火 → 金:幫助把行動的能量轉為可感受的成果。
  • 金 → 水:幫助成果沉澱下去,不致散失。
  • 水 → 木:幫助沉澱的能量再次萌芽,推動下一次循環。

為什麼習慣容易斷掉?

👉 因為循環不完整。

大部分人能做到木(起心動念)和火(完成行動),卻容易忽略金與水。
例如走完一圈,如果不去留心,就會覺得「沒什麼效果」,於是收(金)不實,藏(水)不足,下一次的萌芽就缺乏動力。久而久之,習慣就停在「嘗試一次」而無法延續。


讓循環完整,習慣才能壯大

我的自然換氣法步行,最初每天只走一圈,後來逐漸增長到每天四圈。這個增長並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因為循環越來越完整:

  • 我允許自己去收下哪怕很細微的果實(柔軟、津液、溫熱)。
  • 我記錄下每天的行動,讓成果不會消散。
  • 我靜靜把它們藏在身心裡,等待下一次的萌芽。

隨著時間累積,我也發現這個習慣帶來更深層的健康影響。
過去我偶爾會感冒,但自從每天規律地走路並進行自然換氣法後,感冒的次數明顯減少。很多時候,即使出現一些感冒的前驅症狀,只要走上幾圈,症狀就不會惡化,甚至會消失。

現在,當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時,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走幾圈,做自然換氣法。」
這不僅是一個習慣的循環,更成為一種自我調養、與身體互動的方式。


自我檢視清單:你在哪一環容易缺失?

你也可以用五行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習慣循環:

  1. 木(啟動):我是否常常有「想開始」的念頭?
  2. 火(行動):我是否能真正跨出一步,哪怕是小小的行動?
  3. 金(收斂):我是否有意識去體會並記錄下行動後的收穫?
  4. 水(潛藏):我是否允許這些收穫在身心中靜靜沉澱,等待下一次?
  5. 土(轉化):我是否給自己安排了合適的橋樑,幫助每一個階段自然銜接?

結語

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改變,而是一個五行循環的過程。
當你能覺察並補足其中容易被忽略的「收」與「藏」,你的習慣就不再是孤立的行動,而會像一棵樹一樣,在一次次的循環中成長、茁壯,最終成為你人生中穩固而持久的養分。

👉 不妨今天就試著檢視一個你正在培養的習慣,看看循環中哪一環需要補足,讓它成為陪伴你一生的好習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