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康平古本傷寒論

康平本傷寒論因保留比較原貌的抄本狀態,如一些宋本的條文在康平本裡是低一格,或者註文旁註。

為了方便自己學習,花了一段時間,以葉橘泉重校,千頃堂書局出版的古本康平傷寒論為底,做了這本電子書。(比原書更清晰整潔)書中明顯錯誤不知是抄本就有還是葉本錯誤,所以全部一仍其舊,等看到抄本再校時再改。

下載地址: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Ku5bLnQT2lTE9iRTBabV81R0k/edit?usp=docslist_api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JT叔叔傷寒雜病論偷偷教眩暈專題筆記

  • 坐躺不暈站起來暈—苓桂朮甘湯
中焦有水飲,起則頭眩。還治筋惕肉瞤,久而成痿。
茯苓四兩(一兩半)桂枝三兩(一兩)白朮三兩(一兩)炙甘草二兩(六錢)
六碗水煮三碗
  • 坐站躺都天旋地轉—澤瀉湯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血管裏有沒有生命能的死水,腦吸不到氧氣。
澤瀉五兩(一兩半)白朮二兩(六錢)
加一小撮海鹽四碗水煮兩碗
又治青少年夢遺,加一兩茯神。
  • 癲癇、涎沫—五苓散
病人臍下悸,吐涎沫而頭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頭暈的同時吐酸水。
桂枝二,豬苓、茯苓、白朮三,澤瀉五的比例打粉,稀飯吞。不要用科學中藥,生藥磨粉才有效。
五苓散主治口渴又尿少,口渴小便不利。
水入則吐,名曰水逆。
澤瀉把不要的死水抽掉,白朮幫助脾胃吸水。
  • 睜眼凶,閉目稍定—防眩湯
黨參三錢 半夏三錢 當歸一兩 白芍一兩 九製熟地一兩 白朮一兩 川芎五錢 山萸五錢 天麻三錢 陳皮一錢
五碗煮兩碗
腦虛,用眼睛腦更累了。
腦虛不管吃什麼中藥同時補充膽固醇才會比較有效(肥豬肉雞蛋黃論)。膽固醇不足導致神經鞘太薄或被破壞,神經太細不喜歡人摸。又會導致神經短路而耳鳴腦鳴。腦虛還會很健忘,腎二湯,黑豆與核桃等分,黑豆需發芽蒸煮去毒。腦虛還可以灸懸鐘,髓會絕骨。
  • 少陽病,口苦咽乾目眩—小柴胡湯
柴胡二兩四錢 黃芩九錢 人參九錢 半夏一兩半 炙甘草九錢 生薑九錢 大棗十二枚
十二碗水煮六碗,撈渣再煮三碗。
科中四克。
小柴胡湯還治女生月經期間發的病,除外痛經。

  • 暈車暈船—科中小柴胡湯四克加五苓散兩克。
人有時候耳朵發炎流黃水也可以這樣吃。
  • 頭重腳輕—真武湯
茯苓一兩 炒白芍一兩 白朮六錢 生薑一兩 炮附子二兩
加減:天麻三錢 麥芽兩錢 龍齒八錢
通常發生在高血壓病人身上。少陰病感知力下降,本人感知自己的能力變弱,暈了自己還不覺得,然後就莫名的摔一跤。吃真武湯喝水要喝比溫水更燙的水。
真武湯是治高血壓的特效藥(除外弦滑脈)。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西醫急救步驟

急診科黃唯佳醫師主講

心肺復甦術

呼吸心跳驟停七成以上發生在院外,驟停後四分鐘,大腦即因缺氧開始不可逆的損傷。是以前四分鐘為搶救黃金四分鐘。
  • 心肺復甦術簡史
1958年Peter Safar 發明口對口呼吸。
1960年Kowenhven 發明胸外按壓。
1966年 Zou 發明點擊除顫。

生存連(五個環節)
  1. 立即識別和啟動EMSS
  2. 早起CPR
  3. 快速除顫
  4. 有效地高級生命支持
  5. 心搏驟停後集成治療(ICU...)
步驟
  1. 環境評估(保證自身安全)
  2. 判斷意識和呼吸。輕拍肩(嬰兒用拍擊足跟法),在兩側耳朵大喊。感受呼吸。(無呼吸或抽泣樣呼吸)
  3. 判斷脈搏。喉結滑向胸鎖乳突肌內側頸動脈搏動處,十秒內判斷完成。
  4. 先呼救,後救人。(講清位置,有效電話號碼,事情,患者人數)
  5. BLS步驟。C-A-B(Compression 胸外按壓-Airway 保持氣道通暢-Breathing 人工呼吸)
    • Compression 胸外按壓
      1. 合適體位。置於硬地板或床板上。
      2. 定位。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點或肋緣與胸骨連接點上兩橫指。
      3. 手法。兩手相扣掌根置於按壓點。(嬰兒用兩手環抱雙拇指按壓法)
      4. 姿勢以及操作方法。手指方向與胸骨長軸垂直,雙肩對雙手,掌根不離胸,按壓時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以髖關節為軸垂直向下用力,藉助上半身人體的重量和肩臀部肌肉的力量進行按壓。放鬆時兩手不離開胸壁。
      5. 要求。深度大於五公分(兒童深度為前後胸徑三分之一),頻率一百次每分鐘,按壓放鬆時長相等,沒按壓三十次做兩次人工呼吸。做五個循環後進行評估。
    • Airway 保持氣道通暢
      1. 清除異物梗阻。
      2. 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對懷疑頸椎損傷患者用托頜法。
    • Breathing 人工呼吸
      1. 步驟:捏鼻,正常吸氣,罩口,緩慢吹起(每次大於一秒)并觀察胸廓起伏,鬆開口鼻,進行第二次呼氣。
  6. 電除顫(適用於室顫與無脈電活動,公共場所放置的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 步驟
      1. 置患者于堅硬地板或床板上。
      2. 解開衣服,并移走異物,特別是金屬類物品。
      3. 評估患者。打開除顫儀上的Paddle導聯。將標有STERNUM或心底部一隻胸骨下緣鎖骨下方,APEX或心尖部一隻置於腋前線與鎖骨中線,平第五肋間。(若裝有心臟起搏器患者心底部一電極片則貼于脊椎與左肩胛骨中間)
      4. 涂導電糊。在病人胸前需要除顫的位置勻開,切不可兩電極間互勻。若無導電糊則以四到六層濕紗布代之。
      5. 選擇非同步模式。不要動同步開關即可。
      6. 充電。(按到底)
      7. 加壓同時放電。放電時醫務人員包括操作者不可接觸病床或患者。
      8. 除顫完成後立即進行胸外按壓。
      9. 整理器材。
  7. 球囊面罩的使用
    1. 開放氣道。取仰臥位,清除口鼻分泌物及異物,如假牙等。
    2. 球囊密閉。托面罩用CE法。
    3. 通氣。擠壓球囊,需達到500-600ml潮氣量。
    4. 觀察效果。(球囊面罩可與胸外按壓同時操作)
  8. 給藥
    • 氣管內給藥。較靜脈給藥之兩倍并用5-10ml蒸餾水或生理鹽水稀釋。(腎上腺素、阿托品等。)
    • 外周靜脈給藥。給藥後20ml生理鹽水助推。
    • 中心靜脈給藥。
    • 骨髓給藥。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中醫書局讀書會

不時有網友索要小弟做的各種電子文檔,本來想把大家的電子郵箱收集起來群發,但是一者大家沒有用Email的習慣,二者這樣發我也費事。所以就建一個QQ群當讀書會,凡光顧過中醫書局淘寶店的同仁,請加QQ群:328450280,加時請附上您的淘寶暱稱。
目前我會把之前做的一些小東西放到群文件裡面,如五運六氣推算的步驟,子午流注,靈龜八法推算的方法,發表過的論文,或者看到一些好書做起來的kindle電子書等等。讀書會也將定期定一個主題,由同仁輪流做東分享心得,大家提問交流。
而主題定好後會在本博客公告,群友想知道哪方面內容,有何疑問可以先留言讓主講人準備。

以上是讀書會的總體規劃,加進來的同仁請尊重資料的原始作者的勞動,沒有經的作者的同意,請不要把資料公開給其他人。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中醫書局近期計畫做的書

中醫紀元先生將他的學醫經歷分享出來,這種學習方式我非常欣賞,一直在踐行。只是一直不能集中心力在一件事情上突破,所以,就打算在這幾件事情上慢慢磨了,只是磨的過程也挺享受的就是了。而市面上的書看起來都比較粗糙,不合個人胃口,所以自己來做這一系列「愛不釋手」的中醫經典書籍。

現在著手在做的是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

傷寒論計畫做這幾個版本:
  1. 趙開美覆刻宋板傷寒論本。此書計畫完全照趙本板式(即一頁多少行,一行多少字都一樣,但是總體縮小的袖珍版)做一本;加上劉渡舟前輩在傷寒論校注中的按語一本(也就是板式不追求一樣,原文一樣。已初步完成)。
  2. 輯宋本。就是學術上比較常用到的三百九十七條,是講求實用的一本。這本已參照重慶市中醫學會「新輯宋本傷寒論」做完。
  3. 桂林本。桂林本是在傳影響比較大的本子,就算是後人改訂的也改得很有參考價值。這本已在民間中醫校對的桂林古本的基礎上校對排印完成。
  4. 康平本。現在流行的本子在日本的康平古本裡很多都是夾注。從傷寒論的內容來看當中確實有不少文字作為注文會更合理,甚至有一些一看就知道應該是注文的。這本還沒動手做。
  5. 金匱要略。參照何任先生主持的金匱要略校注做,原文加按語的形式。

黃帝內經計畫:
  1. 原文的素問
  2. 原文的靈樞經

希望這些書在明年過年前能完成。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中醫書局緣起

http://tcm-bookstore.blogspot.com/
  小時候沒事就翻字典,一本盜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新華字典後面有一頁新舊字形對照表。觀摩良久新舊寫法,覺得舊字形比新字形漂亮啊,納悶為甚麼要改掉。後來接觸的讀物多了,及至電腦普及後,始終覺得舊字形看著比較舒服,新字形總是有怪怪的,劣質的感覺。

  我可能對文字還是比較有特殊的癖好的,不知是不是因為初中時候臨毛筆字臨出來的觀察力還是與生俱來的。舊字形看看又發現他們的寫法也不儘然一致。不同的細明體寫法差很多,看起來的美觀度,當然是完全從個人的喜好,有些看起來很舒服,有些看起來就覺得差了一些。

  後來買的各種書多了之後,又發覺細明體和舊字形寫法的鉛字印出來看著的爽度也差很多。剛開始以為是筆劃粗細的問題,所以去找了各種粗細的明體,印出來的效果怎麼也沒有書上的漂亮,不是拼起來很機械,就是拼起來亂亂的,或者感覺不結實,散散的。所以也就作罷了。

  去年發現有一款大家都很歡呼的明體,下載下來電腦上乍看平平無奇,放大後看卻結體嚴實硬朗,印出來的效果也很接近鉛字風味。在這之前有一款字體被用的大家都受不了,這就是風靡一時的康熙字典體(厲向晨做這款的字體的用途是方便把各種字的寫法和康熙字典的寫法比對,因為康熙字典是中日韓越港澳臺漢字的共同標準)。康熙字典體剛看看還覺得不錯,但是作為正文字來看卻缺乏整體性(本身就是從字頭上摳下來的),所以某個書齋印的書看看也覺得不好看了。

  而從市面上的中醫繁體直排書籍來看,大致分為這幾類,刻本及影印刻本的,民國舊字形的,中共新字形的,台灣細明體的(當然還有島國的,只是很少能買到)。這幾種之中,我最喜歡的是民國鉛字,標點放在行間的這種書,整整齊齊,眉清目秀。但是這種書本身就很少了,而中醫書這麼小眾的讀物更是不多。到現在,幾乎只能在圖書館看看了。

  這就是我要自己印書看的原因。而要印本自己很喜歡看,比較滿意的書卻不是很簡單的事。第一個是校對,每校一遍總會校出一些亂子,而一本書一兩處是我可以接受的。(人民衛生出版社重排的傷寒論校注,就覺得對不起廣大淫民群眾對他的信賴了)。再一個就是格式的統一,用字的統一。比如走字旁都兩點,就要費很多功夫,畢竟這是款日本字體,日本字體都在遵循蛋疼的日本常用漢字表的寫法,表裡的漢字一點,表外的漢字兩點。但是他有提供各種寫法,只是排版的時候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看寫法,替換字形。

  而覺得花這個多功夫下去做的書內容是要經典的。而內容經典的書,既然花了這麼多心力去做了,拿出來給也喜歡的人分享,才覺得這些時間和精力花的比較值。這就是辦中醫書局的原因。因為我自己也喜歡在書上塗塗畫畫,當一本畫的面目全非的時候可以再拿本新的來學習。所以一般都差不多是打印的成本價翻一倍放在淘寶上賣。多出來的錢作為書局運營的資金,資金多一些到時候也可以去找印刷廠印,這樣質量也會好許多。現在幾本幾本就只能找打印店印了。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西元甲子互檢表

為維護漢語純潔性把「公元甲子互檢表」轉換成「西元甲子互檢表」!(發現我經常做這種無聊的動作,也因此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覺得無聊。)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太陽病篇方證地圖

今天做了一張傷寒論太陽病的方證地圖,原來做這個事是我現在的最愛。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一種幸福,自己有得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削足適履讓別人來對自己評價出高低來呢!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2014甲午年運氣

「土主甲己」,今年大運土運太過。稱為敦阜之紀。土有載物之厚德,一切生命現象都是在土的基礎上化生的。然而土氣太過,也會導致「雨濕流行」,在長夏季就可能會暴雨、大雨、久雨而水聚成災,從而影響人體的脾經、胃經以及脾腎兩藏的生理功能。症狀上表現為腹部脹滿,四肢困重。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今年是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上半年氣候偏熱,因此人體易感染熱邪而生熱病。下半年氣候偏涼,人體易感染寒邪而發寒病。感受熱邪臨床上可能出現咳嗽、氣喘、吐血、流鼻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狀。感受寒邪可能出現心胸不適,脘腹痛腰痛、喉嚨乾等症狀。
初之氣太陽寒水從一月二十大寒日開始,到三月廿一春分日交於二之氣。這個時間段主氣為厥陰風木,即這時候應該由木氣將去年冬天潛藏的陽氣疏泄生發上來,然而遇上太陽寒水,春行冬令,應溫不溫,所以要注意保暖。否則被寒氣侵襲就會引起關節活動不靈活,腰椎痛等症狀。
二之氣厥陰風木從春分日始到五月廿一小滿日交於下一氣。春分後春風方行,東風勁吹,天地萬物顯現出一片生機盎然興致勃勃的景色。然而此時厥陰主溫,又是少陰君火司天主熱,所以要防範氣鬱於上而生熱,導致眼睛容易感覺熱熱的而喜歡閉著,也容易出現紅血絲。
三之氣少陰君火司天,從小滿日開始到七月廿三大暑日交下一氣。這一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少陰君火,所以氣候極熱,自然界欣欣向榮,生長茂盛。然而過熱的環境對人卻非好事,容易導致人體氣機紊亂,中暑、眼紅目赤、咳喘氣短等病皆要防範。
四之氣太陰濕土從大暑到九月廿三秋分日。這段時間太陰濕土用事,加之今年是少陰君火司天之年,氣候會表現為又濕又熱。所以會導致水濕困脾,水氣不能代謝出體外而發黃疸病,水飲病等病。津液不能上承而喉嚨乾飲水不能解。另一方面,這個時間段也是處在司天在泉兩氣交換的時節,所以也易發寒熱之病,如瘧疾等病。
五之氣少陽相火,從秋分到十一月廿二小雪日。此時主氣為陽明燥金,陽氣應該要開始往內收的時節,然而客氣少陽相火加臨其上,使得天氣涼不下來。人體也會相應的陽氣偏旺,容易病溫。
終之氣陽明燥金開始於小雪,至明年一月二十日大汗日而終。陽明燥金主涼主燥主收,然而因為上一氣是少陽相火,會餘留一些火氣,火剋金,也會發生咳嗽氣喘,流鼻血、咳血肌膚出血等病。
以上是六氣變化對於氣候以及人體的影響。應當指出的是這只是宏觀變化的概括。每一氣所主也會有勝復的情況發生。如少陰君火主政為熱,就可能出現寒氣來復的情況。只是少陰主政這段時間熱是其主旋律。至於應對之策,不外乎太過者抑之,不足者補之,以平為期。

附: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對土運太過的論述:
敦阜之紀,是謂廣化,厚德清靜,順長以盈,至陰內實,物化充成,煙埃朦鬱,見於厚土,大雨時行,濕氣迺用,燥政迺辟,其化圓,其氣豐,其政靜,其令周備。其動濡積并稸,其德柔潤重淖,其變震驚飄驟崩潰,其穀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棗李,其色黅玄蒼,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其經足太陰陽明,其藏脾腎,其蟲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滿四支不舉,大風迅至邪傷脾也。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對少陰君火司天的論述:
帝曰:善。少陰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紀也: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終 少角初 少陰 太宮 陽明 甲子 甲午
其運陰雨,其化柔潤時雨,其變震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雲馳雨府,濕化迺行,時雨迺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穀丹白。水火寒熱持于氣交而爲病。始也熱病生于上,淸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于中,民病欬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迺始,蟄復藏,水迺冰,霜復降,風迺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
二之氣,陽氣布,風迺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迺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于上而熱。
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欬喘目赤。
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乾黃癉,鼽衄飮發。
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迺化,萬物迺生迺長榮,民迺康,其病溫。
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于上,欬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霧翳,病生皮腠,內舍于脇,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鬱發,先取化源,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歲穀以全真氣,食間穀以辟虛邪。歲宜鹹以耎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适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淸化,同地氣者以溫熱化,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宜同法。有假則反,此其衟也,反是者病作矣。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漢代度量衡與張仲景方藥劑量簡表

2013年JT叔叔醫道課課程送的一張小卡片重新打了一張附在做的「新輯宋本傷寒論」後面。一舉解決遇到幾枚幾升不知道要開多少重的問題。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中醫書局

大陸赤化後土共統治下的出版社出的書,特別文革後的版,基本上不合下意。而喜歡的書又賣的太貴。所以要看什麼書如果比較經典的就會自己去找來電子版排版校對一番,然後打印出來。間或有數同好共享。之前在大學的時候印的書都冠以「中華醫書局」,但是總感覺不滿意。這箇寒假做完「新輯宋本傷寒論」索性把「華」字去掉,「中醫書局」聽起來還不錯!

新輯宋本傷寒論做完了發到Google+上分享,之後不知道哪箇網友看到又轉內銷到一箇QQ群裏,不過被冠以「台灣中醫書局」(啞然,想是囙書後用中華民國紀元,這是因為西元以耶酥誕生紀年,雖說是算錯了但還是不想用,中國人當然要用中國的紀年方法,現在有孔子紀年,這是儒家的。有以黃帝紀年,但是說法不可信。再說前朝也有很多年號了。)往上搜索一下「中醫書局」以前還真有,有「上海中醫書局」和「中醫書局」兩個,想是已經倒下了!不過看出的書還不錯,我來繼承其志吧,如果可以。

這裡是「中醫書局」出版的第一本書:「新輯宋本傷寒論」電子版。(在pubu電子書城上架。價格定的很低,如果能賣出一些打算主要用來作為把他打印出來的資金)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重排「新輯宋本傷寒論」

李克紹在他論文裏說他研究傷寒論用的是重慶市中醫學會輯印的傷寒論。找來看看覺得這本書確實挺適合初學如我者每天拿來讀讀混熟用:

一者只輯出學術上比較公認的三百九十八條,並標有條文號。
一者舊字型鉛字很喜歡。
一者喜歡他的排版。特別是條文號的標示法。

但是五幾年的書現在是買不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趁這最後一個寒假在圖書館裏借出此書回家照做一本。

夜以繼日,⋯除夕⋯初一⋯

邊做邊校對,完了看一下,原書比趙開美本又多了一些錯字。能看到的都改了,但是感知力還不太好,沒發現的肯定有,這個算是初覽版好了。












至於「中醫書局」,一直以來覺得這些正規出版社的書做的都不合我意,特別是中醫書,所以只能自己排版校對印幾本同學之間看看(有這種訴求的還真有人在,我就加了一個「讀之者不如印之者」的QQ群),或者乾脆就只做個放在kindle上看。此書也是special for kindle的。當然,kindle上不能顯示彩色,用顏色標示出來的「方」「證」會變的淡淡的,但是淡淡的顏色正式加意之處,等條文讀熟一些後就可以空出這些變填空題。

至於紀年用中華民國年號,本來也是不用迴避的個人好惡。

下載地址在此
在pubu電子書城上架。價格定的很低,如果能賣出一些打算主要用來作為把他打印出來的資金。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中醫博客小整理

​隨著去年Google關閉google reader服務,以及台灣雅虎關閉博客和無名小站(各博主紛紛搬家)。之前中醫知識來源斷絕。今天小整理一下。其中大部份在大陸需要翻牆。

  • JT叔叔經方脈絡的博客:

JT叔叔的文科教室-【JT本人的】(很久沒更新了,因為不需要再打廣告了嗎?)
http://zaru.pixnet.net/blog

阿咪網-【JT叔叔的侄女】

方證與藥證-【小胡助教】

幸福的經方中醫-【看他文章很爽的樊助教】

*1491-【可靠的中醫前輩雅婷姐】(瑩瑩語)

和柄怪人-【醫案&旅遊風情的陳助教】

田舍郎中-【美加地區的gerrykuo先生】

JT叔叔内地区域官方博客-【小黃在大陸地區的博客】(名字最噁的,但跟新最勤,也不用翻牆。雖然都是廣告資訊。)

  • 其他的:
藥王脈學(把脈知識的主要來源。不過比較是時方的角度思考。要學他的脈法醫術,先買一套知音版中醫教材。)

中醫楊維傑(近來文章感覺粘貼複製的多,不好看。是否到一定年紀有一些成就都會變成這樣,之前所學的成為累贅,阻礙進步發展。)

中醫紀元的博客(很多觀點發我所想發,並且自稱已經悟透中醫原理。可以講普通人得三個月內培養成大醫。亦在他博客上公佈自己如何學中醫的。但是還在照著他的路慢慢實踐。)
尋找中醫資料泡的各種論壇,國學數典,愛如生之類的,或者新浪共享,各種網盤。(陳永諸醫師把他的靈蘭秘典搬到了facebook社群裏,且改為專門分享電子書用。)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中醫入門參考書籍

從台灣去美國佛州的倪海廈先生是位上知天文(著有天紀,天機道、人間道),下知地理(著有地脈道,教學視頻沒來得及出就離世了),中知人事的奇才(著有人紀,針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五套教學視頻及配套書籍),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學堂和梁冬的訪談節目中他推薦學中醫的步驟就是先學針灸以明經絡腧穴,次學黃帝內經以明醫理,再學神農本草以明藥理,最後學傷寒金匱開藥處方。而後起敎莊子傷寒的譚傑中,網路上稱為JT叔叔則推薦先從傷寒論入手(他也聽過倪院長五套的人紀課,據說金城武亦去聽倪之針灸課),道理本週一晚我也轉述過。

所以以我管見,先從針灸入手,對另一個視角下的人體地圖通盤了解一下實屬必須。(不知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這方面的書有晉皇甫謐之鍼灸甲乙經(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庫全書本,就是昨晚您說藍皮的那套字很小的本子,實際上他是直接影印台灣商務印書館的本子,而台灣商務印書館的書是大本的,看起來就比較舒服。),此書總結晉以前的鍼灸成果,而明代楊繼洲的鍼灸大成(有明萬曆年間的刻本,岳麓書社曾有影印,我也是拿這箇版本來打印出來看的)結明代以前的鍼灸成果。而倪海廈的人紀針灸視頻和書不失為入門捷徑(我有)

傷寒論最好的版本是明代趙開美覆刻的宋版傷寒論(率真書齋有影印出售),而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雖是首本全文注釋的本子(宋本到明朝基本絕跡的原因也是因為有這個本子,既有宋本原文又有注釋),但多參以己說,語意不解處或有逕改原文者,是以不適合入門讀。另外尚有多種古本(康平本康治本等),及民國時尚有桂林古本(JT叔叔上課就用這個本子,徐文兵亦認為此本好,但是劉渡舟等傷寒大佬考為偽書,為大陸學院派殊為不齒)湘古本等,留待近一步研究的時候再看不遲。而傷寒論是跨入中醫的門檻,學好此書才有可能入中醫之門(JT叔叔語),而仲景寫書的讀者也就是完全不懂中醫的人,所以此書也不難,關鍵要讀熟。劉渡舟的傷寒論校注可資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出新版,改豎排為橫排,且錯別字不少。對各個版本亦同點細緻比對,條文後面的按語都簡短精到。我曾獨取原文與按語自己排了一本自用。)

金匱要略亦有趙開美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這套校注叢書也有何任主持的本子,我的讀書計畫金匱排再傷寒之後。

本草方面神農本草經現在都是輯本,比較好的是鄒澍的本經疏證與續疏,清末周巖的本草思辨錄。因金張元素後中醫的本草理論發生巨大改變(張元素是經方與時方的分水嶺),而用此後的本草理論去解釋傷寒金匱的經方,經方亦不過爾爾,遂致經方沒落,而中醫界的整體療效越來越差(用時方本草理論的醫生也有只是寥若晨星),以致摔落到現在的替代醫學地位。所以這兩本書都是對從傷寒論的絕對方,和藥物的出生環境及生長習性去推測本草的實際功效,所以對傷寒金匱不熟習就看不下去的。倪海廈編的神農本草經可以參考。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比較好的都是四部叢刊明代顧氏的本子。素問學苑出版社有影印一本據稱為宋本的,實為此本。靈樞經我也是拿四部叢刊的電子版自己印的。

難經本義的本子和鍼灸甲乙經上海古籍出版社放在同一冊中。

這些是我認為入門應該看的書籍。等練熟了之後才可以看其他的書。如儒家如果四書五經不熟看後世的書也很吃力。而進一步如千金者流就是以後提高看的書以後再介紹。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異服辯

親朋頭腦的運作還蠻有意思的:穿了一套唐裝回家,姐姐媽媽覺得很丟面子,逼我脫掉。姐夫們幫腔勸導。服裝店的老闆諄諄教誨,「還沒結婚不要穿這衣服」。晚上夜宵後同學對她男朋友說:「你外婆在家,他穿這衣服就不要去了吧」!全部人都認為這是道裝。請問李小龍是道士麼?

Siaoyi Wang shared an Instagram photo with you

Hi there,

Siaoyi Wang just shared an Instagram photo with you:


view full image

"蠻喜歡這個女生的〜"
(taken at 觀美)

Thanks,
The Instagram Team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中華民國一〇二年九月十三日跟診日記

早上我把穎送我的日本黃金艾絨給馮老師,看著還不錯就教了我怎麼把艾絨雜質去掉:搓湯圓一樣搓搓搓,雜質出來扔掉留下艾絨。 接著讓我在一個病人腿上扎五針,扎到第三針時病人大叫很痛。和旁邊師兄扎的病人呼聲相呼應。老師就讓我們停手了。他說原因在心氣不夠沈,身體和手不夠放鬆。後來讓我再在一個年輕小夥子腿上扎兩針,不能痛,要說明為什麼。這個到沒出什麼亂子了。後來反省了下,面對「難搞」的病人心還是不夠定,沒底氣。 扎到四床的時候老師說得氣不可求,要來他自己就來了,求是求不來的。師兄問那沒氣呢?答曰沒氣人就死了。師意蓋在莫強求。像之前說的要在有意無意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氣就來了。」 

今天又來一個「運動神經元」問題的病人,和曹金榮一樣左腿萎縮無力一年餘。另外有高血壓糖尿病。老師讓我們各提出一方案。其脈第一層滑利,第二層就是「端直以長,挺然指下」的弦脈,三層以下就是邊實內空的革脈了。舌倒有些白滑偏膩。所以我覺得是精血虧虛,有補陽還五湯的味道,氣血不足就歸於一邊另一邊就偏癱了。老師問說能不能吃鹿茸?我覺得舌苔滑膩還不適合吃,怕會上火。所以從中焦入手,補正與祛邪並施,待到「水落石出」後再補。後來馮老師在另一個高度說從中焦入手,上下焦都能顧及,可調神,能補精。另外一個問題是要讓病人接受我們的治療。

此病人還有抽煙。馮老師後來又去鋪墊一番最後引出主題讓他馬上戒煙。後來解釋說:人在懷孕分娩的時候身體在做大調整,很多病這個時候容易好。小孩子青春期發育的時候也是可以比較容易的來調整體質。叫他突然戒煙也是這個考慮,好讓我們乘此機會「做手腳」。 

晚上去看場子,師兄對老闆收藏的東西頗有微辭。師父就很生氣教導一番。不過感覺師兄的天線頻率沒調好聽不懂師父要講的是什麼。我覺得被批評了之後產生抵觸情緒,接著為自己辯解都是「自然現象」,如果沒練齊物論拿掉辯論的頭腦。我覺得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師兄這個好為人師的品質我也時常會有。但是我反省過後就覺得這也其實是自己心底沒有真正「得」到的東西,所以就去教人這個那個,或者批評這個那個,總之就是要顯示自己高人一等嘛。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覺得很虧,就像今天JT叔叔錄音裏聽到的那樣「跟驕傲的人打交道最好了,他會把所學的精華五分鐘之內全部傳授給你」。自己不過是為了要得到一點高人一等的少許爽度其他什麼都沒有。後來也練莊子反省了很多,現在可能改掉一點。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耶,所以沒有話說,你要免費教我嗎?那太感謝了!但是這樣子心裡也不會自卑,因為我只要中醫針灸學精了就好了。但是現在還是半吊子,汗!

Sincerely,
SIAOYI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運化五行法

中午和朱凌雲兄視頻,教我運化五行的方法:
一、看遠處天邊的亮點,將它收到兩眉之間。看他亮不亮,有多亮。
二、將亮點收到泥丸宮,看他亮不亮,有多亮。
三、將亮點收到天目鏡,把他彈出去。
四、再將亮點收回到兩眉之間
五、再亮點收到泥丸宮
六、將亮點收到天目鏡
七、將亮點彈到兩眉間
八、兩眉間的亮點隨著吸氣往下推,吸氣過丹田。呼氣往上不過心。如此十二遍。
九、將下丹田的的亮點隨吸氣拉到膀胱。1.捏動膀胱,給他按摩。2.吸氣往外拉,呼氣網內收,如此或六遍,或十二遍,或三十六遍。不能十二遍。同時默念北方壬癸水,耳不聞而精歸腎。3.運化膀胱。看看膀胱是什麼顏色,是不是黑色的。
十、隨呼氣將他拉到肝。法如膀胱,默念「東方甲乙木,眼不視而魂在肝」。
十一、隨呼氣拉到心,運化法如膀胱,默念「南方丙丁火,舌不聲而神歸心。」
十二、隨吸氣拉到脾胃,運化法如膀胱,默念「中央戊己土,四肢不動意歸脾。」
十三、隨呼氣拉到兩肺,運化法如膀胱,默念「西方庚辛金,鼻不聞而魄歸肺」。
十四、隨吸氣將他推到兩,運化法同膀胱。
十五、隨吸氣拉到膀胱,運化。
十六、隨呼氣拉到下田。靜坐一會兒,然後感受周圍環境。



Sincerely,
SIAOYI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醉醒石

近日心情不佳,狂看小說解悶。今觀至《醉醒石》第五回,報應兩個字總是浮現出來,一群沒有道德和見識的民族總是沒有好下場的,就算獨醒,處在其中也會遭殃,看時下,和明末清末又好多少呢?官軍禦敵無勇,虐民倒是挺在行的。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纏腰火丹-蛇盤瘡-帶狀皰疹

昨晚與謝兄閒聊,談及祝由,謝兄言其曾害纏腰火丹,隨水所流蔓延。遂至某一親戚求治。其人施與祝由,術方畢瘡已結疤。惟私處不便啓齒未打難愈,復求治於一老郎中,以糯米粉和燒酒,白羽調敷瘡上,隨乾隨敷,不日便愈。後謝兄在外,遇人患此,獻方未之信也,醫院施治數日病痛依舊,故試以此法,亦甚良,不日便已。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袖珍宋版「傷寒論」試印

昨天把做好得兩卷「袖珍傷寒論」印出來試試,覺得還不錯的,書夠小,放在手掌裡面差不多,字夠大,看著不累,攜帶方便,能滿足隨無聊的時候拿出來看看的目的,字體顯示效果雖然沒有鉛字書結體嚴實的感覺,還過得去。



做書真的事件很花精力的事情,排版上總是有些瑕疵,不過我逐字對過去的板式上就比較統一。關於錯別字的問題,就算我逐字對過,也總是有疏忽,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兩個字用這個更好,或者多了少了錯了。以至於自己看自己做的書都不放心,總懷疑他有錯別字。直至用三車精舍逐行校對的方法又對過一遍之後,才能說與趙開美本比「沒有錯別字」。
劉渡舟在「傷寒論校注」(我上次做過的一本書)裡面就指出有五個錯別字逕改,我從他也逕改了四個,另一個「踈」看其他古籍也都帶「疎」的意思,就照舊。本來就是要做一個和趙開美本一模一樣的「傷寒論」的。另外不能一模一樣的是他有些寫法字體沒有,如熱字趙本下面直接就是火,所以只能遷就一下幷安慰自己:「要真的一模一樣去影印好了」。
這是我錄得一小段校對過程的視頻:

公公傳

還在浙江中醫藥大學某院長門診上經受人生考驗。是院長也,自卑心極強,以至於處處需表現出勝人一籌才能心安,若乃師姐拿Thinkpad電腦去他辦公室討論實驗事,竟然問:「二手的吧」此其卑貧之一例。又喜裝善人,病家前皆為患者想,所入與己無關貌,而私下則鞭策學生拉病人,處方必用山甲太子參,二藥即值六百也。是行也足當偽君之號,故名岳不群,俗稱公公。公公無德,故名花德,德非其實,花飾耳。公公又極聰明,耳聰目明,善察顏觀色,揣人心思,防學生尤甚,恐吾等不慎吐實於病家也。診所中事無巨細皆瞭於心,計於心,吾皆畏之,敬而遠之。私則歎其入邪道工小計,若乃以此聰明一心業歧黃,未嘗不出一國醫大師。退而思之,此則常也,天既賦以聰明之材,厚德則多不足也。

公公妻名曰菊花,菊花者穀道也,以其言如矢,不堪聞也。菊花足賤,好顏向之者則見辱,臭面迎之則好語。不學無術,自稱浙大教授主任醫師兼博導,其高徒「林強」從師兄師兄之師兄,師姐師姐之師姐以迄於今尚未畢業,常與之假電話,電話中鈴聲響起,若無其事。其心常不如狗,如元芳母病告假回省,回門診之時即挖諷不必來。師姐謀職將成,復又匿名造謠與師染,誰知失之東隅有所倚之福,謀職在省中,又自言此其功也。在杭工作師兄師姐為其做事,事未畢毀言已出於口。其無恥無心常若此,真乃豬狗不如,故畏狗也。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學推拿

七月份師兄推薦了一份推拿的兼職,工資雖然低但是自問手法也比較差。不過是靠了原始點療法做點療效出來。推的人多了其實也有好處的,就是對經絡的循行路線很直觀,既有利於診斷,又可以治療。
另外,菊花這邊好像只是鍛煉僅小慎微的本事而已。

從我的 iPad 傳送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勿忘六四,薪火相傳,廿三週年

昨天高老闆在性浪微博上貼一張蠟燭照片,加上日期,直接被禁言,評論轉發都不行。今天我在qq空間,人人,性浪微博上貼蠟燭的時候就只有寫個「23」,值的欣慰的是好像也有人明白我的含意。


不過google+圈子裡的網友還都蠻默契的發了很多這方面的圖片,視頻。
以上
以下
以此紀念......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今天印的書到貨

這本是花時間最多下去整理的,改了網上的版本數百處別字,又刪掉重複的,重新整理過,所以有花一點心思去做了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封面。沒想到印商直接忽略了,「好心」幫我做了個這麼扯的。
這就是全部書了,沒寫名字的是「漫遊雜記」。孫培榮針灸驗案彙編,董氏奇穴針灸發揮,針灸經緯,古法針刺靈方治驗,本草綱目目錄(上次買了一套影印四庫全書板的沒目錄),劉渡舟老師斥為偽書的民間中醫校對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還有把所有能收集到的jt叔叔講義整在一起的「jt叔叔講義集成」^o^
這就是自製被忽略的孫氏驗案封面。
內文。
鳴謝:康熙字典體。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第二屆醫道會徐文兵獻寶

徐文兵: 首先感謝師父(老道長)召集大家到一塊交流,我覺得能坐在這都是一個很深的因緣。另外呢也感謝黃劍,這麼多年奔走。還記得我跟梁冬做《國學堂》錄節目的時候黃劍去,到現在一晃也兩年多了,採訪到這麼多民間高人。我經常說一句話,我說真正的中醫的高手是含而不露。像我這種捧出來的得吧得的,就是點略知一些皮毛。能在這個小範圍能見到大家呢我是特別的高興,希望各位老師多指教。尤其是見到何老師,還有那個無名氏老師。無名氏老師的書我是真是拜讀過。

     我今天想講咱們一定要認識幾個字。首先叫「認」,然後呢是「識」,「知」、「覺」。就是我們學中醫也好,學道家的也好,我覺得有一個初始的階段和一個比較高的階段,而這種到了很高的階段,就像梁冬講的,你不調到那個頻率和波段的話……比如說道長要傳你東西,沒用,接收不到。我們現在漢語特別討厭,白話文一發展,就把古代很精闢的那個言簡意賅一個字一個意思就搞得混沌而且複雜。甚至我們會把一些反義詞當成同義詞,你比如我們現在說「褒貶」,褒貶什麼意思?我褒貶是反義詞,褒是說他好,貶是說他不好,但是我們現在說褒貶是什麼?褒貶是買主,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東西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的買家,他就把褒那個詞,那個意思給抹掉了,就剩個貶。包括我們現在說捨得,你這麼不捨得,那是捨的意思,所以漢字本身就在退化。那麼我們說一下「認」和「識」有什麼區別?

    首先咱們要知道,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天雨粟鬼神哭啊。我們漢字本身就是個符。所以我堅持每次開方子不用電腦打,我還是寫字,為什麼呢?它帶著我的一些意念或者是我的一些心願進去。首先它是有區別的,那麼我們說「認人」和「識人」,咱若是加一個賓語,咱就知道,「認人」和「識人」有區別吧,對不對?認人是指肉眼感官層次上對人的分辨、指認。問題出在哪兒?如果這人整了容,你就覺得認不出來了,但是我再說句話你就明白了,還有一句說剝了皮我也認得你的骨頭,燒成灰我也認得你,這叫什麼?這叫識。「識」是什麼意思?抽像的。你看跟「識」相關的東西都是抽像的。我們經常說一句話:等閒識得春風面,你把春風拿來讓我認一認,你認不得,你拿肉眼看不見,但是你識得它,是吧?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你出去以後,人家不認得你,但是一聽,哦,你是講《黃帝內經》的那個人。這叫什麼?他識得我。這種識是什麼?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的瞭解。

換句話說,我們講認字和識字。我跟梁冬做節目我經常說的話,大家現在問題就是認字不識字。寫出一個漢字,認得不?認得,啥意思?就包括我現在寫的字,認得不?認得。啥意思?就開始撓耳朵。包括我們經常說貧窮,我說你是貧還是窮?我們現在一說人沒錢,叫什麼?說人叫窮人。這貧和窮完全不一樣,是吧?貧是什麼意思?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這是沒錢。窮人什麼意思?窮途末路,走投無路,是吧?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啊。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走投無路的意思。可是我們現在漢字胡亂用,我們現在把沒錢說成是窮人,其實是走投無路叫窮人,是吧?如果你不瞭解他的意思,就是什麼?窮寇莫追,什麼意思?沒錢的敵人別追。走投無路的人不要把人逼急了,圍三缺一,給人有出路,是吧?否則的話人家狗急跳牆要反咬一口,跟你拚命呢。所以我們現在說的話,我覺得古人活著現在看著這些能氣死,我們真都是披著一張中國人的皮,是吧?但是內心的那些東西根本沒有,因為如果我們修煉到了這個層次的話,可以不借助文字去傳道。但是我們沒修煉到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所以我寫出一本書叫《字裡藏醫》。大家先從識字入手,把這個問題……古人說的到底啥意思?我們講《黃帝內經》,逐字逐句的講。就是說,起碼在我們這個層面上先解讀一下古人的意思。古人的意思匪夷所思。

    我們現在活得淺薄、粗、鄙、糙,然後理解不了古人的那種深刻,所以學道家學中醫,我說咱們先拿本書,把那裡面咱不認得的字,查查字典搞清楚它是發什麼音,它啥意思。然後呢聽老師講,它字的本身的含義,先達到一個認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什麼呢?形成了我們的「知」。這個知呢就是剛才梁冬講的識神的識。你看認識,知識,認知,車轱轆來回的轉,其實很多人學了一輩子的中醫都在哪兒?都在這三個字上打轉。今兒我學了個方子,我知道了,我拿去用,為什麼?治病嘛。知其然就很不容易了。我爹傳我的方子,我靠方子治了好多病,掙了錢活下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問題是人有一種好奇心,他老想為什麼能治好病,為什麼沒治好。活到知其所以然的這個境界我覺得就有一種快感,就是一種探索未知,與天地溝通與古人溝通的那種快感。

    所以如果學中醫只活在這個層面上,姑且我覺得這已經混成一個不錯的中醫,姑且稱之為儒醫。儒醫什麼特點?很多人誇,你真儒醫雅人,你真儒雅,我說你這是罵我是吧?什麼叫儒醫?我說的不是正經的儒,正經的儒醫像王陽明那種人他也要修身的,我說的是諸葛亮罵的那種儒,是吧?

    眾人:腐儒。

    徐文兵: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一說起話都是排比句,是吧?然後你問到底這個水半夏、清半夏有什麼區別啊?然後就該給你查資料了,他就活在這個層次上,他沒有什麼?沒有下面這三個字。所以我在跟老師學,包括現在我帶學生了的時候,第一我們要講這個,但是更重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人人都有帝王像,人稠地窄輪不上。只要恢復了下面的這個本領,你自然可能在沒有特別好的老師在,你自然就能接近於「道」,那麼這是什麼呢?首先,我經常說要恢復「知覺」,偏見比無知呀距離真理更遠?

    今兒早上吃早飯的時候,我一看邊兒上有人一杯牛奶、倆煮雞蛋吃下去。得,這新的一天就這麼開始了。我特別想問一句,他們這麼吃進去舒服嗎?第一,他們不知道,或者他們那個邪知,他們認為這就是補蛋白、補鈣啊,他們這麼吃。關鍵的問題:他吃進去以後,舒不舒服他不知道。你看啊,動物人家活得也挺高興,挺愉快的,人家也不停的繁衍後代,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家靠什麼吃飯?人家靠什麼吃藥?你看你們家狗吃東西前,先幹什麼?先聞一聞。

    昨天梁冬講那個香的事,我告訴你,香就是添陽氣的,先喚起你的魂兒,你再往裡面吃,是魄的事,我們現在吃任何東西「有味兒沒氣」。嘗一嘗有味兒,但是聞一聞香不香?沒有。而且經過冰箱冷凍啊,這些亂七八糟的,真的把它那個氣呀完全消滅掉了,或者它給你加邪氣。就用……你看什麼香辣蟹、什麼麻辣香鍋、什麼水煮魚,全加亂七八糟這些東西,那廚房進去,你看那種添加劑呀,它都加的有邪味兒。所以我在臨床裡面看的很多病人,第一,要他恢復「覺」。「覺」是個什麼東西?我們經常說「感覺」,「感」和「覺」有什麼區別?很簡單,「感」的層次,其實要比「覺」高得多。「覺」是基本的,從現代醫學來講就是「神經和脊髓的反射」。你比如說這兒倒杯開水,我一碰,哎,我覺得燙,我就把手收回來了,這叫「有覺」。手放在這都烤熟了,然後一看見,哎喲,我這個手燒壞了,這叫「無覺」。喝點涼水胃就不舒服,吃了點冷飲胃就難受,這叫「有覺」。可是我們現在很多胃病特別重的人,吃嘛嘛香,吃什麼都沒事,我有一個鐵胃。這種人更可怕,而且這種人查出來的病都是很重的病。相反經過一些調理以後呢,他們慢慢覺得:原來,吃……你比如吃水果這事,我原來一直在講,要應季,要當地。因為水果本身就一種酶……它來破壞我們的那個口腔黏膜和胃的黏膜,所以你吃水果不合適,你會覺得難受,但是現在人呢?吃一次不合適,不停地吃,吃吃吃,最後不難受了,不難受不是好了,是「無覺」了。包括你受傷以後拿冰塊去敷住了,它不是好了,它是「無覺」了。

    那麼「感」和「覺」的區別,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平常說:摸著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是吧?一點感覺都沒有了,什麼意思?摸著老婆的手有「覺」呀,是觸覺。但是呀沒有當年搞對像那個「崩崩崩」的那個……這叫有「覺」無「感」,所以我培養學生呢,第一,讓他們恢復「覺」。怎麼讓他們恢復「覺」呢?我是通過讓他們學「茶」。我們學「茶道」課,大家記住:我們現在中國很多叫什麼茶藝課,或者茶技課,是吧?拿一杯水,什麼蘇秦背劍,是吧?犀牛望月,搞那些,真是……我覺得真是下三濫的東西。我讓他們……我請非常好的老師教他們體會喝茶。首先同樣的茶,同樣的水,同樣的杯子,不同人泡,喝出來味道不一樣。大家開始都不信,這有什麼,都是水嘛,一喝出來,不信。哪知道,而且帶著病氣的人泡出來的茶,它帶著一種很邪惡的味兒。我有一個乳腺癌的病人她泡茶以後讓大家嘗。結果我們那個茶葉老師喝完就吐了,還是這種水泡完跟墩布那水一樣。學完這個茶藝課以後呢,大家對「覺」的那種感覺逐漸地恢復了。然後呢,我們還有烹飪課,烹飪課就告訴你:同樣的材料,是吧?同樣的程序,不同的人炒出來不一樣,同樣的人不同心情下炒出來味道不一樣。這是中國人跟天地交流的基本的條件,你這方面感覺都很遲鈍,你再往後邊說,都不大可能。其實「覺」呢是一個魄力,魂和魄的區別呢就在這兒。

    我們上大學做過青蛙實驗,把那個青蛙腦子給攪壞了以後,青蛙死了吧,往青蛙肚臍上貼一塊硫酸片,那青蛙的腿過來啪啦啪啦,它燙、它燒,那人已經死了,不是人已經死了,青蛙已經死了,為什麼還有這反應?魂沒了,魄還在,這是一種魄的回力。對於我的一些外國學生,我有一個法國的大使館的學生,他以前就是打籃球呀,籃球啪砸臉上了,他才反應過來拿手去接,練完那個站樁,就是練完那個太極拳以後,他說我眼鏡再沒壞過,這是種本能的反應。換句話說,一股邪風吹進來,你魄力好的話,你那個腠裡,馬上啪就閉上了,它進不來了。你如果魄力差,它都灌進去了,都在裡面遊走了,你還沒反應。所以我們通過這個訓練呢,讓他那個魄力恢復。

    讓他怎麼訓練他的「感」呢?這其實涉及到了道家修身的問題。「感」其實是一個回神,怎麼回神呢?就「獨立守神」,所以我的學生都要去練內家拳,去站樁。我不強調靜坐,因為我堅定的認為,如果沒有師父的護持,和有人指引,靜坐的人很多會出偏。而且我知道有很多個性很病態的人,他去練功,然後更加重了他的病態,所以這個邪人信正法,能把這個正法都鬧邪了。而且我認為,如果一個身體,他的身體的疾病不調好的話,他所有的念頭和情緒都是白費。但是我們現在不調這個身體,上來就要入道求佛,上午拜了師父,下午就要得道,本身就有病,是吧?所以這種站樁的訓練呢,我跟梁冬在做節目,就講《黃帝內經》講了:「上古之人……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這種貌似傻呆呆地在那兒站著,他們會發現,開始對自己有知覺了,不但知覺,感覺在恢復。就覺著身上有點地方在熱,有點地方在冒涼氣,有點地方在動,這其實是個運。大家都在動,很少能運,所以通過這個站樁的訓練,至少我們會讓他的手變得很溫暖,很潤,所以他這個氣脈疏通以後,就會感。

    這個感是很神奇的,這個感是穿越時空的,是可以跟前世、未來和古人溝通的,而且他神奇到讓你覺得都不可思議。有時候你在腦袋裡邊就會出現一些聲音,或者畫面,這稍微偏了一偏了啊。舉個最簡單例子:就是我從上班到辦公室的路上,走到這,走到半截我突然想起我一個多年不見的一個病人,這個人不知道怎麼樣了?我一進辦公室,那個人就坐那兒。啊,我學生說,你是不是看見他了,看見他的車了?沒有,就完全是一種感覺,這種感修煉好了以後,你再認字看古書的時候,你能看到背後的兩個字:吃人。這個就不好說了。還有就是病人往哪一坐,「哎喲,你的膝蓋太涼了。」「哦,你怎麼知道?」如果在「覺」的層次上,你必須要摸他你才知道他涼,那麼在「感」的層次上,他在那兒坐著你就知道,而且有的人,你看一眼你就討厭,就不想跟他多說話,就離他遠遠的,是吧?而且這種神氣強大以後,一些邪惡的人看你他就躲。原來他會往你身上撲,坑你一下,絆你一下。等你那個神氣足以後了,他看你,他鬧不動你,他就往出跑,而且呢跟你這個氣呀,頻率呀接近的人,慢慢的會聚。所以這種感呢是妙不可言。

    所以老子《道德經》裡面講那個……這個「妙」這個事情呢,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叫「惟妙惟肖」。形似叫肖,我們經常畫個像,肖像啊,神似叫妙。可是,我們現在就長的一個中國的樣,我們不是不肖子孫,我們是肖子孫。但是,我們都是不妙子孫,因為我們那個神的狀態,跟主人差的太遠。但如果你恢復到有感的話,包括這些,我個人認為中醫看病,第一要自保。咱們在這裡說的都是大實話,包括在我的課堂上,我說,我們在這裡說的話,你不要出去說,出去說很多人拿這個道德綁架你。我見過很多裝那些A和C之間的那些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道德層次上把自己拔得很高,你們一見這種道德層次上把自己拔得很高的人,你就想他背後肯定有極其負面的東西,那不是人能做到的。所以,在這個感的層次上,我覺得,這就是完全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東西。這沒法學,但是,這個感有時候還停留在對外界的感應。為什麼我們能預知到危險,我們知道躲,見到有些病人我們知道躲。所以學中醫這事,我說第一要自保。我你看禮拜天禮拜六晚上我都看了病人,我最後累得話都不想說什麼,還有病人衝進來說:「徐大夫,我就耽誤您幾分鐘。」「徐大夫,你不能見死不救。」「徐大夫,你以為你醫術高就有什麼了不起了?」如果你沒有對自己的保護的話,這些撲面而來的東西最後把我幹掉,而且讓你死得很High(嗨),是吧?覺得我是救死扶傷了,我是貢獻。別扯了,一定要自保,而且這種自保有感的話,你會對有些病知道的,你弄不動人家。昨天,包括今天我們都有很多人講病氣啊,這得個病容易嗎?是吧?沒有幾十年刻苦的修煉,能得嗎?是吧?你有多大本事你上來就要治癌症,是不是?我個人認為很多人信中醫信得太厲害了,就想揚名立萬,我一下治好一個什麼病,別扯了,來十個感冒,你給八個馬上退燒你就很了不起了。上來就艾滋病、白血病,這個呀,那個。如果你這樣下去的話,你不知道深淺的話,沒有那個感的話,見了所有的病都往上衝的話,我個人認為你離那個終點不遠了,是吧?這叫不知深淺。

    所以大家想一想,歷代有很多名醫長壽,也有很多名醫莫名其妙短命,為什麼?所以要把這個感的層次建立起來。這是對外界的感應,最終一個,回到什麼?悟是什麼東西?悟是完全對自己的感嘛。如果你身體裡面長出個腫瘤,長個包來,你都不知道,你還在那兒較勁,別鬧了,先把自己調理好。所以我說,大道至簡,還是那句話,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天在這個場合呢,當著師父面,我就說這麼幾句話,請大家多指教。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陸錦川

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陸錦川

仿佛居士陸錦川先生,古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今中華太極學之立學者與授學者,中華秘傳氣治醫學之承傳者,氣道金針學之理行創立者。仿佛先生,姓陸,名流,字錦川,號不息。其名、字、號中隱「川流不息」之道諺。其道號仿佛者,恍惚也,即老子「恍兮惚兮」之旨。 

仿佛先生誕育於翰墨、武功、道修之傳統文化世家。父師陸明,乃玄一先生,世代書香,武醫傳家,又為道門「五秘之首」之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故先生幼承庭訓,經文習武,內承家傳舊學,外習學校新學,於少年之時,即已透破有礙。稍長更外出遊學,參訪明德,歷練世行,飽經磨難,終能博通內外,學貫古今。 

先生本業岐黃,弱冠便能懸壺濟世。其醫道之學,亦內承家傳氣道之治,外習當世中醫之學,氣物並致,形神兼治。先生不僅精通中醫,瞭解西醫,更且繼承和發揚了道家秘傳氣醫醫學。業醫四十年來,尤以善治疑難痼怪著稱,醫術被視為神技,故患者常是攜眷邀朋,接踵而來。 

仿佛先生將古傳氣道醫術及中醫針灸相結合,獨創了氣道金針法,並以太極醫學之獨特氣場理論加以闡述,形成完整之氣醫氣針理法,為人類醫學拓開新途。上、下先生多有著述,先後出版有:《養生修真證道弘典》十二冊、《慧能大師傳》、《氣道》、《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仿佛談道錄》五冊、《六祖壇經的智慧》…等等。
_________________

陸老師的每一本書都值得仔細研讀
我個人比較推薦先從仿佛談道錄五冊下手
再跳到"仿佛說道德經""仿佛說金剛經""仿佛說慧能禪"
這三本陸老師一邊演講 一邊用問題逼問學生
讓學生在講堂上將問題的答案說出
然後一一指出其中的偏見及道理不通的部份
再繼續由學生說出道理來...
個人在讀這系列書時
彷彿親臨演說會場
也不時被書中陸老師犀利的問題擊中
常常故意不先去看學生們回答的部份
想想如果自己被這麼問會怎麼回答
有時一個問題就會卡住好幾天
讀書的進度也就停頓下來
但是常常一旦想通了
再回來接續著讀
便感到欣喜無比
另外 《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
是陸老師將靈樞 素問重新編排
可以看出陸老師對整部經的深入理解及邏輯
以及橫向的重新整合
打破了我們一般人讀黃帝內經的方式
氣功鍼經 則是更高層次的醫療
其中有許多值得從事針灸的醫者研讀並修煉的內容
我們有幸能看懂中文字
又更有幸對中醫有所涉獵
這正是最有利的條件來鑽研《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
這冊書我想能看得下去並且看懂的人
恐怕少之又少
就算對道家修煉有興趣
但對中醫陌生 也會讀得很辛苦
jazzliang at November 5, 2005 08:22 AM comment |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JT叔叔傷寒雜病論偷偷教開篇教的治腦虛的腎二湯

黑豆核桃湯治腦虛
黑豆核桃等分
黑豆的吃法要很考究,因為一般的生機食品那種處理黑豆很糟糕。黑豆要經過兩道手續才能夠讓他那個毒性完全分解掉。沒有發芽的豆子要保護他自己不要被動物吃掉,那是有毒性的,那個毒性最代表性的是吃多了會潰瘍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是尿血。那豆子的毒性要去掉,一個是發芽,一個是久蒸久煮。所以如果你買到黑豆,你就先泡一泡水,微微發出那一咪咪豆芽,長了根之後再放到電鍋裡面去加多兩盃的水,把他蒸足半箇鐘頭。這個黑豆才會對身體很好,然後黑豆和核桃加水用豆漿機打成黑豆核桃酪,或者加冰糖也很好吃,這樣就很補腦。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小偷

剛在候車室有個人對視後過來問我要不要iPhone 4s(其實是4),不要之後在檢票口又來問便宜一點給我要不要,想他肯定從哪方面看出我好此道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N9),然後觀察了一下他,發現眼睛一直是在觀察別人的,不務正業的樣子,可見段數不高(高手當是平常不經意的一眼就能看出虛實的,倪神天紀裡的聖),然亦是善觀人者也!

前天去看大舅,發現一票人都是目光呆滯,「活在陰的世界裡」不能自拔,這個小偷相比之下還活的比較進階的境界的!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周左宇減肥體針法及耳針法

針灸大師周左宇前輩在其鍼灸配穴思路一書一百六十三頁給出他的減肥配方如下:

減肥體針:
第一二次:足三里,三陰交,聽宮(置鍼)
第三次以後:三陰交,足三里,中脘,水分,天樞,陰交,男石門,女關元,聽宮(置鍼),神闕開一寸(經外奇穴),天樞開一寸(經外奇穴),最後收鍼,雙曲池,雙合谷。

減肥耳針:
男左肌鬆,肌點,腎上腺,神門,枕。
女右與男穴同,熱天三天換耳,冬季五天換耳。
所謂置鍼就是貼耳針,收針時肚臍左右三針起完後針雙合谷雙曲池捻轉得氣即可,不留針。
每次最少留針四十五分鐘,每十五分鐘捻轉一次。兩天一次,一個月據說就會明顯瘦下來!

當然,見效的前提是扎對穴位了,怎樣才叫扎對是人都知道會酸麻脹抽,針周圍粉紅暈。大學學針灸的時候背穴位感覺好簡單的,及至要下針就困惑了,指定的位置好像都有兩個縫隙差不多的,到底是哪一個,針要往哪一方向刺,多深,每次都是查了一下穴位解剖圖譜才勉強扎得到的。一般人往往會覺得差這麼一點沒什麼關係,結果沒效果就說針灸沒用了,不是一般人的專家教授,好像很多給我們上課也都講針灸對什麽什麽病效果不好之類的話,言外之意他就是針灸的最高水平了。前幾天自己紮了下太溪復溜三陰交,昨天也在原來針孔的地方一樣的角度扎了一次,昨晚都沒捻轉,循經抽的比前一次明顯多了,前次是早上,昨晚特意在酉時,也就是經氣流注到腎經的時間。針灸本來就是很精微的技術,說他很龜毛也可以,不管你能不能體會到氣的存在,起碼要知道怎麼做的。以前的人會認為古人都是很厲害的,怎麼傳下來那是從來都不敢懷疑的照做(我怎麼知道以前人的想法的,看書的咯),現在好像有點矯枉過正了,都認為現代人很聰明,古人限於什麽時代的局限之類的,完全蔑視典籍的記載,那,不照著做沒效果,又來怪罪他亂說的,這好像不太地道啊!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太極拳

以前看陳小春演的比劃太極拳蠻有意思的一直想學,買了陳式二十四式求知補習的時候照書練,由於書太抽象加覺悟有限就半途而廢了。到陝西中醫學院大一體育必修24式簡化太極拳,由於對『簡化』比較反感考試一過就忘了,之後去跟戴浦定兄學,他也只教我陳式太極十八式那種,沒有堅持下來,到浙江中醫藥大學後舍友導師岳父據說蠻利害的,據說教徒弟收費五百一直想去,至今未能如願,後來發現ipad app store裏面有楊式太極教程免費下載,晚上翻出學六式到白鶴亮翅,好像還蠻好玩的。
練的時候好像兩手之間有個東西可以玩,體會腰為樞旋轉發勁,動作開合,覺身體像氣球一樣收縮回來再往外一推,似覺可以把東西一彈。前幾天照蕭宏慈法拉筋拉後腳掌還是冰冰的,晚上拉完之後比劃六式全身就覺得氣血流動,腳掌都暖暖的了!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中醫的自學心得(學弟專訪內容)-陳永諸


中醫的自學心得(學弟專訪內容)

2012/01/03 11:55
首先感謝學弟的採訪及整稿,讓我有這機會,可以說說自己的自學心得,這是我一直想做的,想與有興趣學醫的同道分享,但一直苦無時間,因為還有很多書要做,沒時間能打字,所以布落格也一直沒有更新了,原因就在此,去年花了一些時間,總算把古針法的基本部份教給了,義守大學後中第一屆的學生,當然希望他們做上課文稿的回饋,因為我沒時間打字,而後面還有一些實用的示範影片要做,以及難經靈樞的講解,預計今年看能不能趕得及出書,當書出之後,我想信人人都可以學好針灸。

最後,本篇的內容會在後中系學會這期的研精醫訊上看到。

《人物專訪》
陳永諸醫師專訪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第十八屆

漢光中醫診所醫師

◎採訪/整稿:溫恪瑩

◎氣血

今天就針對求學的一些問題作一些說明,第一個是氣血。以前老師也沒講得很清楚,那時候是模模糊糊,其實氣血在我們現在的學習中,在 莊宏達 醫師《內經新解》內的說法裡面,氣(三焦)的解釋有分成三種,第一個認為是神經系統,再來認為是筋膜、油網一類,還有另一個是淋巴系統,我傾向認為是淋巴系統,氣血就是淋巴和血液。氣血的循環就是淋巴和血夜的循環,三焦是淋巴系統,心包則是血液系統。這個可以解釋很多事情,比如說像我們針灸,為什麼會有氣感?因為淋巴系統有它的通路,我們中醫說氣堵住了,其實就是淋巴鬱在那邊沒有走,沒有走就會熱,我們針灸扎了去實的穴,增加淋巴液流通,新的淋巴進來,就會有涼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透天涼。

另外還可以用《難經》來解釋,《難經》講氣先行,血後至,氣先走三寸血才走三寸,我們人體一定是淋巴要先回流,血才跟著出去。我們動脈出來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靜脈血的部分,一個是滲出來組織液的部分。我們講氣血是陰陽的概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氣來看,氣分為氣中之氣,氣中之血。氣中之氣,是往外出的淋巴液,必如說我們的汗、涕、唾、尿、胃腸黏液等,都是氣中之氣,一般是作散熱和排泄廢物用的。還有一種叫氣中之血,應該很多書都會看到氣中之血,其實就是我們淋巴回流的部分,最後會到近心臟部的下腔靜脈而到血液裡面。所以我們說入心才化赤,淋巴回到血液系統,再經回肺動脈打到肺。

血也分為血中之氣和血中之血。血中之氣,是指血液到末稍滲出來的淋巴液;血中之血,是指血液沿靜脈回流的部分。

◎傷寒

我們可以從傷寒開始談。古本的傷寒講了五個部分,跟《難經》一樣。有中風、傷寒、溫病、濕溫及暑,暑的部份我們就先不管他。在傷寒裡面有提到寒濕,也有濕熱的部分,但是他沒有講到溫病的方,其實他是有溫病的方,溫病的方是越婢湯。如果以寒、風、溫來看,風是在中間,寒跟風之間有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湯,這是風寒之間的方,那風和溫之間的方,有那個方跟桂枝湯是比例的合?是不是桂二越一,所以就是越婢湯。然後寒濕的部分,有麻黃加朮湯,所以濕溫也有越婢加朮湯,所以我用越婢加朮湯來治療濕熱的蕁麻疹,效果都非常好。

我們其實有時候可以用西醫的一些理論作輔佐,因為大家看的身體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術語不同罷了,就像前面說的氣與血,不就是西醫講的淋巴和血液嗎?所以最早發現淋巴和血液循環的,是中醫,在《內經》時代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使用了,但是後來的西醫發現但卻不會用,西藥都是作用在接受器(receptor)上,不然就是殺菌和殺病毒,甚至殺癌細胞上,捨本而逐末,實在可惜。中醫的理論用於治病上,像傷寒,傷寒就是毛竅閉住了,我們人體代謝會產生水和熱,需要排汗,傷寒就是毛孔閉住了,所以是沒有汗的。傷寒有個條文講:或已發熱或未發熱,未發熱就是說,毛竅堵住了,但是淋巴鬱積還沒有這麼嚴重,時間也沒有那麼久,所以那時候還不會發燒,脈是浮緊的。等到已經發燒了,就變浮數脈了,所以傷寒有一句條文:脈浮數,可用麻黃湯。這個浮數是因為淋巴、衛氣已經鬱住了,鬱久了就變熱了,例如扭傷的足踝會發熱,就是淋巴鬱阻的緣故。那鬱住的衛氣會往哪邊走?會往回流,會進到右心房、右心室,走肺動脈,所以那些熱會傳到肺去散掉,散掉要失去水分,所以肺的津液就缺了,形成肺熱的口渴,就會出現表寒裡熱的大青龍湯證。到這邊還不是麻杏甘石湯證,麻杏甘石湯證是表已經解掉了,表寒沒有了,汗孔沒有關閉了,所以會出汗,只要出汗就是表已經解掉了,所以大青龍湯是表有寒裏有熱。

《傷寒論》很有意思的是,它都有個病程,就像以前玩的捲紙,開始一條線,然後出現支線,支線又分出支線,到最後有個終點,《傷寒論》也是一樣,中風、傷寒、溫病、濕溫、暑,開始分出陰陽,就好像林奈的分類學,陰陽分出來到最後有終點,比如說脈暴出者死,終點就出來了。所以孫思邈講大醫一定要學《易》,因為《易經》教我們的就是陰陽,而且《易經》也是從古代的人就在學了。《易經》可以與什麼有關係?比如說我們常常不曉得看人的方位要怎麼看,《難經》裏面講左右是指哪邊?是以醫者還是以病人的觀點?其實在中醫裡面,是以醫者的觀點來看。我們常常講天南地北,天是南,所以上面是南,下面是北,然後左東右西,醫者面對病人看到右側是西,所以大腸是從右邊降下來的。東升的部分,血液的回流都是沿肝門靜脈向上回流,所以醫者面對病人,肝門靜脈位在左側,從左側東升。

◎三陰三陽、太極、四象、八卦

再來講一個三陰三陽的概念,這樣才有辦法學《傷寒論》。三陰三陽有些人都把它分開了,其實在《傷寒論》、《易經》裡面,我們先從簡單的講,第一個,太極生兩儀,什麼叫太極?太極在有的世界是無所不包的意思,另外還有無極,太極是從無極來的,所謂無中生有。太是一個大,下面還有一個點,大就是大,那一點就是小,所以它的定義叫做「大而無外」,大到沒有外面,「小而無內」,小到沒有裡面,這就叫太極,它無所不包。太極一分分成陰陽,這個陰陽少了個字,前面還要加個太,太極分出了太陰跟太陽,這個太不見了。從此可以衍生出四象、八卦,以下以圖示合併說明:


太極生兩儀。此為各卦的初爻。太極依圖中右上左下直線分成兩儀,白屬陽(太陽),黑屬陰(太陰),是以圖左側四卦初爻屬陽,圖右側四卦初爻屬陰。


兩儀生四象。將兩儀依左上右下直線續分成四象。左側原屬陽的半邊,續分成上部(一、二)屬陽,故二爻為陽,稱陽明;下部(三、四)屬陰,故二爻為陰,稱少陽。分法依據為下部(三、四)勢往陰發展故屬陽中之陰,上部(一、二)相對言之屬陽中之陽。右側屬陰的半邊分法類同,上部(五、六)勢往陽發展故屬陰中之陽,二爻為陽,稱少陰;下部(七、八)相對屬陰中之陰,二爻為陰,稱厥陰。


四象生八卦。陰陽繼續分化下去,一、二之陽明,因二相對屬向陰發展,屬陽明之陰者,三爻為陰,成兌卦;一相對屬陽明之陽者,三爻為陽,成乾卦。餘處仿此,三屬少陽之陽者,成離卦;四屬少陽之陰者,成震卦。五屬少陰之陽者,成巽卦;六屬少陰之陰者,成坎卦。七屬厥陰之陽者,成艮卦;八屬厥陰之陰者,成坤卦。

從太陽繼續分化的階段,太陽之中陽比較多的一般稱為老陽,在中醫稱為陽明,陽比較少的稱為少陽。所以太陽是一個平台,裡面還有陰跟陽,即是少陽和陽明,所以病要進去陽裡面的話,一定是先從太陽,所以太陽病是先得的。所以古本上有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

還有「數」,老陽的數是九,少陽的數是七,為什麼?因為陽是往外散的,所以數字越大陽的性質越多。相對的,陰是往內縮的,數字越小陰的性質越多,所以陰的數,厥陰(陰中之陰)是六,少陰(陰中之陽)是八。再者那(太)陽的數為何呢?(太)陰的數為何呢?陽的數為9+7=16,但陽是奇數,而16為偶數,又陽主外,故要加1為17,陰的數為8+6=14,14為偶數,故是陰的數。這兩個數字可以從下面傷寒論的條文看到。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師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十七為陽數之盡,十四為陰數盡。

◎古法針灸

針灸的部分,古派的針法是一脈傳承下來的,並不是哪裡痛扎哪裡,而是用循經取穴的方式,也就是病痛的位置在那條經絡上或是病的症狀在那個臟腑上,選取該經的子母穴或是俞原絡募穴來治療經絡和臟腑的病,經絡的治療上是採用巨刺和繆刺法,也就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另外還有穴名,穴名有它的意義。至於所謂的子母補瀉,我們是看哪一條經絡有病,分清病的虛實,取的穴就不一樣,並且是用左病右取的方式。局部取穴當然也有其他方法,例如《靈樞》講的報刺、齊刺、短刺、毛刺、恢刺、焠刺等,那個是針對局部的,如果局部酸痛,久病很久了,我們用齊刺。但是久病是虛,我們會依照問題屬於哪一條經絡,虛則補其母,就這樣去操作。甚至我們還可以加強功能的問題,比如說針灸也可以治療五臟的病,《難經》說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就取經絡的原穴。還有經絡的兪穴,兪穴有補的作用。還有募穴,募穴是用來瀉實的。在《靈樞》上說肝有膿瘍,期門穴會有痛點,若是不痛了就代表好了。仲景治療熱入血室針刺期門,是用放血的方式,血熱用放血,郝萬山講《傷寒論》有提到這個。針灸的部分大致上是這樣。

◎字義訓詁

傷寒的部分,有些會碰到字義的問題。我們中國字很有趣,由它的字型和意思,後代人可以做意義上的聯想。比如說像炙,上面是一個肉,下面是一把火,肉在火上,就是現代說烤的意思。所以炙甘草就是把甘草拿起來在火上烤,這個叫做炙。我們還有學過噦,孫思邈說就是打嗝,我們從字義上來看,我們把口去掉,旁邊加一個稻穀的禾,就叫做穢,穢是什麼意思?就是那些稻草爛掉的部分,我們說荒是亂長的,穢是長的草有些爛掉的,爛掉會產生一些氣體,所以叫穢氣。配上那個口呢,表示從嘴巴吐出不好的氣味,就叫做噦。如果只是講乾嘔、噦,就只當成打嗝,可是我們沒看到會有一邊嘔吐一邊嗝氣的。

還有一些像「腹中*痛」(按:該字輸入法打不出,見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條),那個字是一個病字旁裡面一個朽去掉木字邊,木頭壞掉就叫朽,所以這個字的含意跟朽的意思有相關。其實這上面還少了一點,我們再加個水字旁,就變成污。所以這個病就是那邊的氣血髒掉了。這些描述的字其實帶有病因病機在裡面。

◎陰陽思維

傷寒記得要從陰陽去看,比如說胸痺,有栝蔞薤白湯類,這是屬於氣堵住的、淋巴堵住的,既然有講淋巴堵住的,仲景應該也有講血堵住的,沒錯,今行本沒有,是在古本傷寒論裡面,你們可以去找看看。氣堵住還有分,有分表跟裡,堵在胸腔的是一種胸痺,堵在心、心包的淋巴的是另一種胸痺。中間縱膈腔的心及心包的是栝蔞薤白湯類,而旁邊肺及肋間腔的是另一類,這裡有兩個方,一個叫茯苓杏仁甘草湯,一個叫橘皮枳實生薑湯,都是胸痺氣塞短氣,那是不是兩個都可以用?不是喔!是要做區別。我們知道肺有宣發跟肅降的功能。因此這二個方一種是肺無法宣發、汗出不來的,汗出不來淋巴會堵,就造成氣塞,這種是橘皮枳實生薑湯,用生薑來發汗,因為有結氣,所用枳實來破氣,而橘皮有很多白色的橘絡在皮內,像氣的絡,所以是氣的孔道,可以行氣(淋巴)至皮,把它發出去胸痺就好了。另一種是下面下不去造成的胸痺,所以用茯苓來利尿,用杏仁來讓氣往下走,甘草補脾胃的虛。

還可以舉痞症的例子,我們從氣血來看,我們有三黃瀉心湯、有葛芩連湯、半夏瀉心湯,這些方都有黃芩黃連。三黃瀉心湯有大黃,是處理血淤住、血實的痞,血淤住會上逆,所以導致流鼻血,因此三黃瀉心湯治療熱證的鼻血吐血如神。所以這是血瘀的。那血虛呢?有血實就有血虛,仲景是這樣寫法的。同樣是痞症,含有黃芩黃連的方,血虛的話就用黃連阿膠湯,用阿膠、白芍來補血。氣的痞症有分氣的實和氣的虛。氣實就會生痰,所以用半夏瀉心湯,氣虛就是水不夠,所以用葛芩連湯。所以看仲景書,看到兩個方,一定有虛實,一定有寒熱。

比如說豬膏髮煎和蜜煎導法,也是一虛一實,那個是虛那個是實?蜜煎導是虛,所以癌症病人排便排不出來就可以用蜜煎導,用蜜來提供熱量,當塞進去時,大腸直接就滲透吸收了,所以虛證的便秘要用蜜煎導。豬膽汁就是對實證的,因為膽汁是酸的,可以攻結塊,是用來導實熱證的,像大承氣湯還要喝下去太慢了,此外若是病人口閉不能食呢?還可以用大承氣嗎?這時就直接用豬膽汁來導,不是很快嗎?所以仲景書要這樣看才有意思,不要去背條文。包括肺痿肺癰,也有虛實,肺痿是虛,氣血不夠,就枯掉了;實證的話就變肺癰了。所以仲景書如果從陰陽去看,就會很有意思,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東西。現今我溫病的書比較少看,主要是看《傷寒論》,把陰陽弄清楚了,氣血搞明白了,理解了《傷寒論》,在臨床上看病就會覺得很有意思。甚至到後來看其它醫家的書,你就變成與這位醫家在對話,他說的對與錯,你都可以分辨了。

從《傷寒論》這邊也可以看到仲景的用方思路喔!比如說講紅棗,有些方用紅棗來命名的,如十棗湯,為什麼要講十棗湯,而不用甘遂、芫花、大戟這些逐水很有力的來命名呢?特別方中還強調十顆肥大棗。一般老師在教大棗就是脾胃藥阿!反正那邊營養不夠就補充一下營養。那我們再看另一個,葶藶大棗瀉肺湯也是有棗的命名,但是它和十棗湯不同,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之前說過仲景的方一定有陰陽,而十棗湯和葶歷大棗瀉肺湯就是一寒一熱。如果我們來講肺積水的話,有些積的是熱水,就是要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因為條文講「肺脹,咳逆喘息不得臥。」什麼才會脹,熱阿!熱脹冷縮,所以用葶藶子利水瀉熱,那大棗做什麼用呢?大棗是固本用的。例如肺積水,西醫很喜歡用抽的,但抽完沒多久水又會回來,原本七天回來,再抽幾次變三天回來,再抽幾次,隔天就回來了,病人也越來越虛了。中醫的治法就不同了,同樣攻水用芫花、甘遂、大戟,把水利掉,但是重點是大棗,沒有大棗,水還是會回來。大棗就是讓淋巴的水不會滲出來,可能是它可讓淋巴液變成高張液,所以瀉完了不會再回頭,重點是在這邊,才會以棗來命名。不然攻完了水還是再回來,就跟西醫抽水一樣了。所以大棗有這樣的作用。

桂枝湯哪一味藥發汗?你覺得是桂枝嗎?不是,它是以生薑發汗。所以柴胡湯會不會發汗?會,因為它有生薑。

訪者:請問學長是怎麼樣推出大棗、生薑有這樣的功能?

答:靠自己去想的,以及一些醫家的醫案另外還有一些古時醫家,比如說像鄒澍的《本經疏證》。《本經疏證》對大棗的講法是說,大棗就是把土弄得很實,然後下面的水就冒不出來,因為有一種淹水是從下面冒出來的,地下水冒出來的淹水,大棗就是把土弄得很實,就不會冒出來。跟剛剛講的意思一樣,淋巴會滲出來,大棗就把它固住不會出來。

另外記得氣血要弄清楚,氣是以脹為主,血是以痛為主,所以有些人說會痛,那就知道是血堵住了,血堵住會主動的痛;氣是脹的,他會覺得脹脹的,壓會不舒服,那才是氣。

訪者:所以學長看病時,是以剛剛提到的陰陽觀念去分眼前這個病的虛實寒熱。

答:沒錯,包括脈上也可以分。其實中醫的脈是很科學的,因為它可以從血管上知道體內的變化。我們知道脈浮主表,但是有時候並不主表。浮為什麼主表?因為身體產生的熱,熱散要往外面,所以血液要往外面走,往外面送,所以脈就浮起來。如果裡面的血不夠,血液循環就要往裡面走,力道是往下的,所以沉主裏,四肢血少了,就出現了手足冷。但是有種狀況浮不主表,這種狀況是裡面的血路、五臟六腑都不通了,血都進不去了,只好往外走,就是所謂的格陽。《傷寒論》的格陽就是這樣,血都往外面走,五臟六腑都進不去,所以脈是浮的。另外一個戴陽,血沒往外面走而是往上走,臉為什麼紅,紅就是血的顏色,上部血很多。所以這樣的浮是主裏,是危症。

沉有時候也不一定主裏,有些沉是表面的症狀,比如說骨節痛,像《傷寒論裡》面講的骨節疼痛,甘草附子湯之類,脈是沉的,因為骨頭很寒冷,血要往骨頭裡面走,力道也是往下的,所以脈是沉的,但是病位卻是在表,算是表之裏。還有一種沉是正常的,因為自出生起氣血的道走的就比較不順,外面的氣道走的比較慢,往外的血管比較小條,就比較偏走裏,這種叫六陰脈,就是六個脈都是沉的,但是沒病。脈學上可以看到這種情形。脈學要跟其他知識搭配,整個中醫是整套的,不會是零碎的,是一整套非常科學的東西。

訪者:所以我們需要將《傷寒》《金匱》方去照它的陰陽虛實屬性去做分類?

答:不是去分類,而是要知道它的病源,所以仲景說見病知源,其實仲景很厲害又很謙虛,因為他可以預測到死證。為什麼仲景可以?像我畫八卦,慢慢畫,一陰一陽分下去,就會知道最後是到那個卦了。仲景也是,病人病情這樣走,到最後就會走到某一個卦了。比如說大青龍湯,得到大青龍湯證,但是不敢去發汗,或是不敢用大青龍湯,只敢用麻黃湯,麻黃湯發汗表解了,但是肺熱沒有解,就變成麻杏甘石湯。另外有些人得溫病,溫病家喜歡講「下不嫌遲」,就攻阿,因為他熱明顯,那他本來是越婢湯的證,下了之後,淋巴往回流,熱水往裡面跑,流到肺,也變麻杏甘石湯,表面沒有熱,裡面有熱。所以《傷寒論》教我們兩個條文:「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就是這樣來的。大青龍湯證本應該用大青龍湯,只用麻黃湯發汗,表解掉後就成麻杏甘石湯證。溫病的話,現在在口渴,先把你攻一攻,表熱陷到肺就是麻杏甘石湯。有些陷到更深的,像胸脅,就是梔子豉湯,像胸管就是陷胸湯,陷到胃就變痞症,所以陷胸、痞症的原因是「下之太早故也」。所以仲景的方很有意思,你要怎麼走,你怎麼樣處理,病情的變化就會跟著怎麼走。

像十棗湯證也可以被製造出來,比如說可能本來是外面有寒濕,可能得到的是麻黃加朮湯證,可是居然用攻下的方式,冷水一攻,攻到肺裡面,肺就積水了。那怎麼辦?這個時候考慮十棗湯之外還要分,如果這個人還有表寒,表症還沒解掉,要先用什麼?小青龍湯,不可用十棗湯,如果用十棗湯,表的寒濕會一直內陷,水會一直回頭,病人會被你攻下而死。用小青龍湯是因為小青龍是泛治傷寒全身水的停留,是一個對寒濕的普遍方,所以它對治症狀很多,如條文中的「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等等,都是水分停留的狀況,這種就可以用小青龍湯。那如果這個人表症解掉了,只剩下咳嗽,那就是射干麻黃湯證。射干麻黃湯是沒有表症的,純粹是肺寒兼肺中有水氣,所以有些給西醫看的小朋友,西醫一直誤下,一直在咳嗽,射干麻黃湯下去,吃到第二包就不咳了。因為我們知道病因病機,仲景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還有一些還未出現的狀況,我們也可以推得出來。所以《傷寒論》真的是很好的書,仲景為什麼叫醫聖,名符其實。所以我相信先把傷寒論透徹了,還有前面我提的氣血、經絡、陰陽領悟了,中醫就可以學得很好!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練功記事一

昨晚聊到介懷的往事,睡前想聽聽自己的心聲,練了一下王力平「大道行」裡面教的睡功安神式,二十四口氣之後竟然對問題的看法也會這麼大的改變。理性上本來很好想的通的事情,感受上往往很難改變。像是失戀分手的事,很多人就是想法都能想通,就是沒辦法放下對方,不時的想起她這樣子。而昨晚改變的看法,主要是感受上的。介懷的事就像冰雪遇到陽光一樣,一下子被消融掉。好像對待一些事的心態從二十歲跳到四十歲,看問題的焦點從執迷於過去跨到更遠的將來,一下子就覺得這是很渺小的事情。這樣子想通之後,心中還是充滿喜悅的~

一點四十下床上個廁所後就去睡了,睡著睡著左手手指動來動去,感覺還挺好玩的,就似睡未睡的在那裡看他還會怎麼動,之後仰臥兩手放在身體兩側繼續看,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左手大拇指被吸到無名指指根處(道家叩拜打坐也是要掐這裡的,不過是另一隻手的,叫掐子午),沒管他繼續看,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大拇指開始脹起來,像抽筋一樣,不過不痛,再過一會兒其他四指就把大拇指包起來,但是時而鬆時而緊,不過不管其他四指如何變化大拇指始終沒有離開無名指根。左手這樣過了很久,突然間右手拇指也吸到右手無名指根部,不過這隻手比左手變化快,吸了一會而就力道很大起來,感覺一會兒手臂就開始動起來,就像空的水管一下子水過來一樣蹦來蹦去。右手蹦一下左手蹦一下,有時候同時蹦。把呼吸調長調細,這氣感就強烈一些,也有規律,不過調了一會而就感覺胸部有一點點悶,就不敢調用自然呼吸了。(走火入魔或者氣岔掉可不好玩的)這樣一直到了七點鬧鐘響起來還一直動,兩個大拇指還被吸著,就不敢放下(或者不捨放開,難得自發動不讓他去打通經脈也太可惜了),可惡的鬧鐘不去關他就一直響個不停,雖然怕吵到舍友被罵還是沒去管他,到七點二十幾的時候左手手指一鬆就趕快去關了,也不知道怎麼收功就起來了。不過看過得書都囑咐過,如果哪裡動不要管他,讓他動好了自己停止就好了。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又見梁冬國學堂

很久很久以前,Google Group正統中醫@台灣預告說倪海廈作客共匪的什麼廣播電台,當時有點詫異,共匪喉舌怎麼也有這水平了~當時又感覺有點欣慰。之後順藤摸瓜,把國學堂的所有廣播都下載下來,總共有1G多,慢慢的把他聽完,從這裡面學到很多。當倪海廈的七期播完了之後國學堂這個節目也就over了。可能是這個節目裡面說了些共匪不想聽的話,比如徐文兵講黃帝內經的時候就時不時的透露出自己對簡體字很反感~一直致力於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那個邪惡組織,本來想做點節目收買收買些人心,也好表現出自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沒想到梁冬來玩真的了,發現不對勁馬上把她喀嚓掉,也在情理之中了,它一直就這麼幹的嘛。


之後就沒太關注國學堂了,不過之前把國學堂裡推薦的黃劍加為了QQ好友,油麻菜的空間倒還是經常拜訪。前幾天在裡面看到,國學堂竟然還活著!!!把如下四期節目都看完,得出一個結論, 國學堂 還是很有品質的節目的!(意思是和我臭味相投)

空谷幽蘭 111029

深山故事 111105

行者行思 111112

海外尋醫 111119


P.S.本來這篇些在QQ空間的,一而再再而三審核未通過。之前審核未通過還可以編輯修改幾個關鍵字眼,現在審核未通過連編輯都不行了,只能刪除,或者申訴(話說申訴要填真實姓名,電話,這不是讓人自投羅網麼!),再次譴責一下萬惡的共匪,無良助紂為虐的騰訊。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朝真洞朝真記

素來對道家的東西都非常感興趣,魯迅所言中國文化根柢在道教所深有體會,特別是學中醫後。上月看到通知金華雙龍洞景區裡的黃大仙祖宮有組織一天道家修煉入門功夫的學習,毅然報名參加~

週五到金華陽陽同學那兒住一晚,週六早上背上行囊就隻身往山中進發了。遊五坐到雙龍洞,然後開始沿公路,據說五十分鐘的路程大概走了兩個多小時,一路上大山中除了身邊有幾輛車經過還沒有見到一個人,絕世離俗的感覺還不錯,特別是是日大霧瀰漫飄渺有如仙境,山上景色迷人。
遠處的山景好像水墨山水畫裡的~
山腳下還有一點小雨,把四處變得很清新
越往上走霧氣越濃
 以至於到前面的路都不知道伸到哪裡
到後來能見度低到四五公尺的地步,路旁的樹都也迷糊了!
這樣爬了很久,終於到了傳說中的鹿田水庫,按著景區突的步行路線走過大壩
 到這裡還是空無一人,但是這個卻是人工的東西,水壩上很乾淨,這時候的霧把四周圍起來,水庫裡的水也看不見的,很像是西遊記電視裡的天宮~

這樣過了三四個大壩,又往山裡走了好久,之前一度悠閒愉悅的心終於有點恐慌起來,怎麼說是在水壩旁邊的黃大仙祖宮一直沒有出現呢,這時已經走了兩個多小時了,和傳說中的五十分鐘超出好多啊,有點怕走錯路了,山裡GPS又沒什麼用,過來求正道的不會走上歪道了吧~還好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就聞有犬吠,再前行就到了。修仙之士會不會也會這樣呢,修到快要得到的前夜就會陷入迷茫,以致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呢。這個體會下面還有。

走到黃大仙祖宮的時候看看外面不怎麼像道觀就繼續往裡面的路走了,但是感覺好像不太對勁,就返回來進去看看,還好看一下~因為牠前面樹了很大的屏障,看不到裡面勾心鬥角的建築。不過進去之後就另有一番景緻了!想起了一句論語的話,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最高的三清宮看黃大仙宮,這種感覺怎麼樣呢!

這時已經是吃午飯的時間了,不知是不是路上吸了太多的仙氣,裝了一小碗死活吃不下,大口一點就想嘔,不吃完又不好意思,所以只能幾粒幾粒慢慢嚼慢慢咽,終於快吃完的時候易夢蝶道長就起來唱了。 

中午睡了一覺,兩點多起來易道長帶領這一波去參觀了下黃大仙祖宮,細說歷史由來,再講解了一下道教禮儀叩拜方法。

走到山門兩側柏樹的時候示範兩式平衡功,然後再教了一下自然換氣法要領。和去之前書上預習的一樣,但是還有一些要領,比如說翻掌變化要快這些還是易道長傳授過來的!

之後去講經堂學習打坐,易道長又講了一些打坐要領,散盤,單盤,雙盤,姿勢,然後引導我們的意念,看遠處天邊是不是有一個亮點,(如果看不到就構思一個),然後把牠收到兩眉中間的穴,把眼睛閉起來,看看這個亮點有多亮,有多圓,是什麼形狀,然後再把這個亮點收到天目穴的目,再看看有多圓,有多亮,再收到天目穴的天,看看天是不是一面斜著的鏡子,之後再快速把亮點射向遠處的天邊,然後再把牠收回到兩沒中間。再靜靜的做一會兒,然後把這一點收到臍下一寸往裡三吋的下丹田,呼氣的時候意想氣從丹田射向遠處的天邊,吸氣的時候意想氣從天邊收到丹田。這樣呼吸了幾次之後就覺得丹田很熱了,做完二十四個呼吸之後運化了一下丹田,然後把氣拉到膀胱,開始運化五行。這一次給我們講的是外運五行,就是配合手的動作來做。先在膀胱運化了一下,然後再呼氣的時候往外拉一下,吸氣的時候往裡擠一下,然後捏一捏,之後運化一下,把吸氣的時候把氣提到肝臟,水生木也,亦是如此一番,呼氣得時候把氣壓到心臟,依次之脾胃,之肺,之腎,最後再回到膀胱,然後吸入丹田,再靜靜坐一會兒,然後把意識回到周圍,開目搓手擦臉(乾沐浴),然後就起來吃飯了。這番運化之後晚上特別餓。

五點半吃飯,吃飯前唱供養咒,然後三鞠躬,飯後唱結齋咒並三鞠躬。

飯後在客房前閒聊,一胡子濃密烏黑發亮的道長屢發妙論,『道士不煉丹就是不務正業』『那個道觀專門弄道教音樂,那還不如直接去音樂學院請幾個過來,直接能用,還比他好』,不過聊了一會兒就有另一道長過來把我們趕去練功,『我們好像沒有閒聊這一科目啊』,客房樓梯旁左邊也有寫『澄心』,右邊寫『止語』!這次好像比較有體會到道家其實一點都不消極,『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在很辛苦的逆天修練的,一分一秒好像都不捨得浪費,比如睡覺的時候鍊睡功(其實不是睡覺),走路的時候有自然換氣法,盜月華歸己法就最好的時機是子時來鍊,勤修的理念好像很多人還不是很瞭解。另外一個道家比較積極的觀念是要我為神之主,包括能控制自己的神思不會受別人干擾左右,練功的時候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能隨其他東西走之類的處處有體現。

晚上再打一次坐到九點就各自歸房回去洗漱,然後十點開始鍊睡功,我有點小偷懶,聊QQ聊到十一點半才開始鍊。安神式過後就去睡了。加上晚上道觀裡面非常安靜,是夜睡眠質量很好~

次日五點起床,五點半開始去朝真洞打坐,皓月當空,星星雖然不多,但分外璀璨。一路上進行自然換氣法到朝真洞打坐半個小時。這次並沒有感受到丹田非常熱,倒是腿上振動的蠻厲害的。打完坐易道長給我們講解參觀一下朝真洞,然後回來吃早飯。吃完早放有些同修就徹了,沒徹的九點在講經堂學習三個瑜伽動作,讓打坐十腰背能挺直。之後開始打坐,這次易道長引導的方法又進了一層,(好像忘了哪裡不一樣)。完後我們又走去朝真洞,拜了拜祖師,洞裡的神仙,仔細看看朝真洞,裡面好像有說不出的奧妙,想去側洞看看,手電筒沒帶伸手不見五指,也就沒進去了。然後回來吃個午飯就下山了~

這次一起學習的來自全國各地五十八人,我和福建寧德說話聽起來非常親切的兩兄弟,背著老婆孩子過來修道的淮安朱兄,上海做外貿英語很好的不具名女同修五人一起下山。沿公路下了約莫半個小時,發現有小路去問路的時候才發現五人竟然都走錯了路了:此去並非雙龍洞,好在我們的目的是下山,就將錯就錯從山谷小路下去了~晚上七點半左右就到學校了!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中午睡覺會美容麼?

這兩天覺得人很累,今天中午感到午時上床睡個午覺,本意是養養心氣。睡後雖然不是很沉,也感覺死去活來的過癮,就是睡覺的時候心跳很快,身上其他地方的血管跳動很明顯。(話說晚上睡的話心跳會變慢的),醒來之後人就很有精神了,人身體感覺血脈通暢,比較鬆軟~去洗臉的時候發現臉都很光滑起來。(都是手掬水來洗的,所以臉上油和肉多了少了很容易摸出來的)

內經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好像是如此的吧!

由此想到,以後如果開診所,開業時間改為早上七點到十點半,吃個飯十一點午時去休息,下午一點半到四點半,吃完飯酉時休息一下養腎氣比較合理。但由此推說,那十二經都養不是更好?照陰陽來看,陽主動陰主靜,五臟為陰:肝在丑時(1-3),肺在寅時(3-5),脾在巳時(9-11),心在午時(11-13),腎在酉時(17-19),這幾個時間靜養是不是就好了呢?好像沒有人這樣作息的吧!下次放假回家試試看~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被十種業障纏縛-摘自南懷瑾藥師佛的濟世觀

佛說我知道你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你是怕一切被業障纏縛的眾生無法成佛。眾生本來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為眾生被業障所纏。究竟是那一些業障纏繞我們解脫不了呢?歸納起來,有下列十種:
一、無慚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慚愧,也就是儒家講的無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了不起,難得有一下自己覺得臉紅,那個臉紅是慚,還不是愧。
二、無愧 愧是內心對自己所作所為感到難過,若無這種反省就是無愧。
三、嫉 喜歡吃醋,對他人的好處、學問、道德、成就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專利,也不單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樣會有嫉妒心。這種業力的纏縛相當牢固,不易轉化。
四、慳 就是吝嗇,不只是錢財的慳吝,還有對法的慳吝,不肯惠施於他人。
五、悔 悔有什麼不好?悔不是懺悔的悔。我們隨時都在後悔,悔什麼呢?哎呀!當時那個機會我買下來就好了,或者那個時候我整了他就好了,類似這樣的悔特別多,凡是對自己有利而沒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覺,一睡覺,什麼都不知道,這也是業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腦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頭昏腦,一天到晚顛倒。
八、掉舉 掉舉就是散亂,胡思亂想,東想西想,停不下來。
九、嗔忿 心裡悶悶的,想發脾氣,看到誰都不對,看誰都討厭,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對。
十、覆 做錯了事,想辦法掩飾,這種掩飾非常痛苦,經過了多少年,還要去掩蓋它。心裡不光明,不坦蕩,自己在陰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蓋住,所以叫覆。
  這就是十纏,以上只是簡單的說,詳細講的話,﹁百法明門論﹂所列的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心理現象,都是業障。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恆娘-聊齋裡的御夫故事

好讀網站丁智原專欄二○○九年二月十三日《對付男人喜新厭舊的秘方》裡面的評語:
男人到外面拈花惹草,都是一時興起,喜新厭舊的一種表現。這種關係是很難持續下去的。尤其自己的老婆還在身邊,心裡想的當然還是自己的老婆。想想倆人多少也是經過一番折騰才結婚的。自然是把元配擺在第一位的。所以只要做太太的瞭解這一點,就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以為反正已經結婚了,你能把我怎麼樣,就為所欲為的像一條驢子。我絕對沒有說男人在外胡來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做太太的自然要找出一個對付的辦法去防止或者去解決。當然要是認為實在忍無可忍,一跺腳,離婚自然是一種選擇。不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恆娘是如何教導朱氏,而朱氏又是如何的經營管理他的先生。這個故事雖然快二百年了,可是每次再讀,都覺得挺有意思的。聰明的太太們,您說呢?
------
原文:
------
都中洪大業,妻朱氏,姿致頗佳,兩相愛悅。後洪納婢寶帶為妾,貌遠遜朱,而洪嬖之。朱不平,遂致反目。洪雖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劈妾,疏朱。 
  後徙居,與帛商狄姓為鄰。狄妻恆娘,先過院謁朱。恆娘三十許,姿僅中人,言詞輕倩。朱悅之。次日答拜,見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許,甚娟好。鄰居幾半年,並不聞其詬誶一語;而狄獨鍾愛恆娘,副室則虛位而已。朱一日問恆娘曰:「予向謂良人之愛妾,為其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夫人何術?如可授,願北面為弟子。」恆娘曰:「嘻!子則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為叢驅雀,其離滋甚耳!其歸益縱之,即男子自來,勿納也。一月後當再為子謀之。」朱從其謀,益飾寶帶,使從丈夫寢。洪一飲食,亦使寶帶共之。洪時以周旋朱,朱拒之益力,於是共稱朱氏賢。 
  如是月餘朱往見恆娘,恆娘喜曰:「得之矣!子歸毀若妝,勿華服,勿脂澤,垢面敝履,雜家人操作。一月後可復來。」朱從之。衣敝補衣,故為不潔清,而紡績外無他問。洪憐之,使寶帶分其勞;朱不受,輒叱去之。 
  如是者一月,又往見恆娘。恆娘曰:「孺子真可教也!後日為上巳節,欲招子踏春園。子當盡去敝衣,袍褲襪履,嶄然一新,早過我。」朱曰:「諾。」至日,攬鏡細勻鉛黃,一如恆娘教。妝竟,過恆娘,恆娘喜曰:「可矣!」又代換鳳髻,光可鑒影。袍袖不合時制,拆其線更作之;謂其履樣拙,更於笥中出業履,共成之,訖,即令易著。臨別飲以酒,囑曰:「歸去一見男子,即早閉戶寢,渠來叩關勿聽也。三度呼可一度納。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半月後當復來。」朱歸,炫妝見洪,洪上下凝睇之,歡笑異於平時。朱少話遊覽,便支頤作情態;日未昏,即起入房,闔扉眠矣。未幾洪果來款關,朱堅臥不起,洪始去。次夕復然。明日洪讓之,朱曰:「獨眠習慣,不堪復擾。」日既西,洪入閨坐守之。滅燭登床,如調新婦,綢繆甚歡。更為次夜之約;朱不可長,與洪約以三日為率。 
  半月許復詣恆娘,恆娘闔門與語曰:「從此可以擅專房矣。然子雖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奪西施之寵,況下者乎!」於是試使貌,曰:「非也!病在外眥。」試使笑,又曰:「非也!病在左頤。」乃以秋波送嬌,又囅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凡數十作,始略得其彷彿。恆娘曰:「子歸矣,攬鏡而嫻習之,術無餘矣。至於床第之間,隨機而動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傳者也。」
  朱歸,一如恆娘教。洪大悅,形神俱惑,惟恐見拒。日將暮,則相對調笑,跬步不離閨闥,日以為常,竟不能推之使去。朱益善遇寶帶,每房中之宴,輒呼與共榻坐;而洪視寶帶益丑,不終席,遣去之。朱賺夫入寶帶房,扃閉之,洪終夜無所沾染。於是寶帶恨洪,對人輒怨謗。洪益厭怒之,漸施鞭楚。寶帶忿,不自修,拖敝垢履,頭類蓬葆,更不復可言人矣。 
  恆媳一日謂朱曰:「我之術何加?」朱曰:「道則至妙;然弟子能由之,而終不能知之也。縱之,何也?」曰:「子不聞乎:人情厭故而喜新,重難而輕易?丈夫之愛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獲,而幸其所難遘也。縱而飽之,則珍錯亦厭,況藜羹乎!」「毀之而復炫之,何也?」曰:「置不留目,則似久別;忽睹艷妝,則如新至,譬貧人驟得梁肉,則視脫粟非味矣。而又不易與之,則彼故而我新,彼易而我難,此即子易妻為妾之法也。」朱大悅,遂為閨中密友。 
  積數年,忽謂朱曰:「我兩人情若一體,自當不昧生平。向欲言而恐疑之也;行相別,敢以實告:妾乃狐也。幼遭繼母之變,鬻妾都中。良人遇我厚,故不忍遽絕,戀戀以至於今。朋日老父屍解,妾往省覲,不復還矣。」朱把手唏噓。早旦往視,則舉家惶駭,恆娘已杳。 
  異史氏曰:「買珠者不貴珠而貴櫝:新舊易難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而變憎為愛之術,遂得以行乎其間矣。古佞臣事君,勿令見人,勿使窺書。乃知容身固寵,皆有心傳也。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顏恝-超愛她婉轉的唱聲


翻看之前上傳的一段影片
http://youtu.be/L_zPAWBRiE4
顏恝(1970年4月10日-),浙江嘉興人,越劇女演員,擅長旦角,為一級演員。1980年,進入浙江藝術學校越劇班學習。1986年,進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顏恝扮相秀麗,唱腔動人,師承傅全香。代表作有越劇《西廂記》[1]《琵琶記》[2]《紅絲錯》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2%9C%E4%BD%B3
這裡有個網誌寫有一系列的觀後感
http://www.wretch.cc/blog/ledi424242&category_id=4677712